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就是指心情不佳,注意力涣散,倦于学习,反应迟缓,情绪低落,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系统发生一定变化而引发学习能力下降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提起疲劳,同学们可能会想到由于连续学习而引起的使人感到十分劳累、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指生理上的疲劳;而心理上的疲劳主要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的高三毕业生正处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到学习有压力,有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造成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对提高学习成绩、升学的担忧是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的主要原因。高…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的生理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也正值加速期。教学工作既要注意他们的生理疲劳现象,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疲劳现象。心理疲劳是人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它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甚至引起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长此以往,将发展为心理变态。中、小学生的心理一旦产生疲劳,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焕发不起学习的热情;上识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反而生龙活虎;作业勉强应付,不愿努力思考;有的则可能导致厌学,一进学校就头疼;导致厌师,一见老师就躲避。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本文拟就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要素——学习者和教育者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学习、工作或运动一段时间后,人们都会感到疲劳。对于疲劳产生的原因,过去科学家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能源物质,如糖元、三磷酸腺苷等消耗过量引起疲劳;也有的认为是肌肉或血液中有些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引发代谢物堆积,造成疲劳;还有的认为疲劳是机体内环境稳定性失调所致。现在,南非的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疲劳是一种由持续工作或学习所引起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人在疲劳时,对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学习上的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出现时,生理机能降低,有动作迟钝、肌肉酸麻,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表现;心理疲劳时,心理活动效率降低,有注意分散,思绪紊乱,思维活动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情绪不安,反应迟缓等表  相似文献   

7.
高三学生正处于高考前的紧张复习阶段,是心理疲劳的易发群体。当他们处于心理疲劳状态时.注意力会不集中,思维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有的还会伴有身体不适。探求高三学生心理疲劳成因,及时发现心理疲劳严重的个体,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高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班族感到疲劳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喊体力透支,有的喊心理疲劳,总之就是浑身上下“疲软”。实际上,疲劳可能是多种疾病尤其是体内存在慢性疾病的重要信息,不可小视。造成疲劳的原因比较复杂,缓解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现请有关专家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学习疲劳  疲劳是一种由持续工作或学习所引起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 ,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勉为其难。  学习上的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主要是指机体工作过度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体液和血液中积蓄起来。当生理疲劳出现时 ,会出现机能降低 ,如动作迟钝、姿态拙劣、肌肉酸麻、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生理疲劳为学习所倦 ,不能再干。轻度的生理疲劳 ,可以由意志努力来克服 ,而极度的生理疲劳 ,不但会降低运动器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使神经…  相似文献   

10.
在与成人学员交往中,他们会告诉你很多苦恼:如工作上感到压力很大;有时知道该干什么,就是不想动手;生活上感到单调乏味,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学习上感到力不从心,越想弄懂的东西越弄不懂,越想记牢的知识越忘得快,等等。这是由于他们陷入了一种综合的疲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的多种心理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调与紊乱,上述的认知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降低、情绪烦燥、心情忧抑等,就是典型症状。心理疲劳的产生与大脑皮层的内抑制有关。由于长时间紧张学习,皮层的能量消耗过程逐渐超过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疲劳,就是人们在长期思维或者在和别人激烈争吵,陷入“心力衰竭”状态的疲劳。心理疲劳的一般表现是:但你长期继续不断地从事力不从心的脑力劳动后,你会干的哦精力不支,而且劳动效率显著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有如下症状表现,可以断定你的心理已经十分疲劳了。如:早晨起床后,感到全身发懒,四肢沉重,心情不好;平时工作中差错多,效率也低;容易神经过敏,芝麻大一点不顺心的事,也会大动干戈;因为眩晕、头痛、头重、背酸、恶心等等,感到很不舒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迟钝;犯困,可是躺到床上有睡不着;便秘火车腹泻;没食欲,挑食,口味变化快,等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九项症状是心理疲劳的先兆,而这些心理疾病的先兆,都是由于心理疲劳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在长时间紧张学习之后,对本来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麻木等;而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心理原因如学习内容单调、没有兴趣、厌烦、心理压力大等所引发,常表现出注意力不能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是指具有学习障碍、不良行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每个班级多多少少都有几个问题学生,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对学习缺少兴趣,厌学逃学,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有的在集体中显得不合群,性格偏激怪异,不遵守纪律,说脏话、打架、欺负同学;还有的在校外沉溺网络世界,荒废学业,对异性出现过早的不正常关注等等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面对的正是国家寄予厚望的一代。然而,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心理困惑:有的是学习困惑,如高中生面对升学压力而紧张、焦虑、烦躁、疲劳等心绪普遍存在;有的人际交往困惑,日常生活中,与父母、同学或老师不和谐,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紧张,产生孤独、冷漠、偏执等不良情绪;有的是青春困惑,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意识发展,暗恋、早恋现象屡见不鲜。这常常会造成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这样的心理失衡,有的学生以违规行为表现出来,有的虽无明显的外显行为,但在…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心理疲劳”概念的界定所谓疲劳是指由于活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而导致活动效率下降的一种身心状态。在疲劳时,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是超限抑制,也称保护性抑制或防御性抑制,是指当一个刺激的作用过于强烈或过于持久超过了神经细胞的兴奋限度,就会引起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的降低,甚至使它自动停止工作,以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其害。紧张的学习活动会使神经细胞特别是皮层细胞处于紧张的兴奋状态之中,能量就会消耗过度而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废物…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同学们所说的“累”,是你们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不过,由于同学们精力旺盛,在短暂的较充分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导致的。专家们认为,有心理性疲劳的同学常有以下几种表现:1.有的同学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就喊“肚子疼”、“头痛”等。2.有的同学不愿做作业,一提作业就发憷,一看…  相似文献   

17.
“学习倦怠”,包括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两个方面:生理的疲劳,主要是大脑的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等;心理上的疲劳则反映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躁动、忧虑等。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又面临着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对他们的学习倦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考将近,然而有的同学拿起书本看不到几分钟就想睡觉,或一听说要学习就无精打采,并伴有厌倦、烦躁的情绪,会突然变得少言寡语或喋喋不休,入夜难眠或夜间多梦等,这些都是心理疲劳的表现。学习中产生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9.
家教荟萃     
孩子的心理疲劳不容忽视有些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常常对父母说:“累死了。”“累得不想动弹了。”孩子所说的“累”是孩子在紧张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而这种疲劳,一种是属于生理性疲劳,另一种则属于心理上的疲劳。生理性疲劳,一般是由于生理上的超负荷而引起的。比如孩子参加了比较消耗体力的活动都会感到疲劳。由于孩子们精力旺盛,所以能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即会很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心理性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而导致的。是人的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它的危害性,不仅会引起人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相似文献   

20.
"高原心理障碍"是指中长跑训练到了某一程度后,学生感到疲劳,体力下降,滋生了"厌练"情绪,或者想继续训练下去,又感到训练的学习效率明显降低,因而急躁、沮丧,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心境.产生"高原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克服中长跑训练过程中这种病态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