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玉乾 《现代语文》2010,(1):108-110
在19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不同于主流文学的创作特征,其作品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文学观念彰显了他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地位。  相似文献   

2.
郭华敏 《现代语文》2009,(12):117-118
乔治·戈登·诺艾尔·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拜伦和基督教的关系国内研究者少有人问津,本文选取基督教中的恶魔形象作为切入点,考察拜伦作品中的恶魔形象,寻找拜伦作品与基督教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初开始,以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特等为代表的小说家,在创作中撤出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特别是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而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的流动。这种创作手法即被称为意识流。按照公认的说法,威廉·詹姆斯有关意识流的阐述、柏格森的绵延说,以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文学意识流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本文则试图在对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这一理论渊源如何对意识流这种创作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著名文学形象安娜·卡列尼娜举世闻名。通过分析安娜追求真挚爱情不得并惨死的人生悲剧,展现其悲剧形象的丰满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刘淑玲 《红领巾》2004,(3):126-130
在沈从文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的独立意义是其核心内容,他的创作、批评乃至一切文学活动都与此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就是他通过编辑实践向“白相文人及海派习气“宣战,在政治和商业操纵之外为文学生产寻找新的生长点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美国文学始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这似乎有点夸大其词.不过,这倒说明美国传记文学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1791)的确是一部公认的里程碑式的巨著.虽然在它问世以前,美国已经有殖民时期文学,也有过玛丽·罗兰德森的狱中回忆录《玛丽·罗兰德森被俘和获释的真传》(1682)和乔纳森·爱德华兹描述他宗教觉醒的《前牧师乔纳森·爱德华兹先生的生平和人格》(1765).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美国文学中自传的诞生还是以《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问世算起.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描写了自己勤奋好学,勇敢自信,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的艰难历程.这种进取精神恰好符合当时美洲新大陆的需要,促使后来“美国梦“的形成.它驱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凭借个人奋斗的魔力去创建美洲土地上的“天堂“,使自己成为乐园里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8.
元人创造了浪子-隐逸-斗士文化。浪子风流、隐逸情调与斗士襟怀融会而成的反抗意识和审美人生构建了元曲的人文精神。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魏晋六朝是人开始觉醒、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元朝则是普通人开始觉醒、通俗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这是一个应该郑重提出的文化大命题。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和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分别是“浪子风流”、“隐逸情调”和“斗士襟怀”的文学写照:  相似文献   

9.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英国18世纪小说家范妮·伯尼被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尊称为“英国小说之母”,虽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历来享有一席之地,但她创作中的女性视角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范妮·伯尼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和重新阐释。以女性主义视角聚焦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动机和影响,她对父权社会的鞭挞、嘲讽和暗中颠覆便彻底显露出来。作为研讨妇女内心隐秘的一位早期女性小说家,她为使小说成为妇女喜爱的文学样式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是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论述了托尼·莫里森的生活文化背景和创作经历,对托妮·莫里森作品中处在不同社会文化夹缝中的人们命运遭际的极富魅力的小说世界作一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费霞 《教师博览》2007,(7):37-37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这只是阳面,马克·吐温的阴面是生意场上的一败再败。商海波诡云谲,令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杰出的马克·吐温就是其中一员,并且一直败到58岁。看马克·吐温的屡败史,相信你会有许多感触。  相似文献   

13.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创刊于1997年,是扬州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综合性学术期刊,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爱、支持下,《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创刊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和进步。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信息检索报告,通过对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107种社科经济类专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北京大学学报(文科学报概览)》、《光明日报》、《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文摘》、《报刊文摘》、《教育文摘周报》等12种文摘报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摘卡14种,共计133条途径检索,《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104位,2008年排第73位。另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影响因子0·396,在“大学学报/教育统合类/高校教育研究版”中排名第二;2007年影响因子0·550,排名第二;2008年影响因子0·677,排名第三。十多年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第二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提名期刊、第二届...  相似文献   

14.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中国传统观念未必一定都行得通。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曾口吃结巴,而且因成绩不佳,中学毕业就被家里送进军队服役;曾风靡全球的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廉依,离校时没有任何文凭;2007年度唯一入选“全球艺术百强“‘十大”之列的艺术家、有“当代艺术第一红人”之称的达明安·赫斯特学历稍好一点;在校的艺术A—level考试成绩也只是得了E;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没什么学位,却被英国女王授爵;比尔·盖茨在变成世界首富之前离开学院的事更是人人尽知。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当中提出了情与景的关系,认为景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应当强调情与景的有机结合,即心物交融。盛唐诗歌的兴象玲珑之美其实就是追求情与景相互结合的结果。这种美既是《文心雕龙·物色篇》中的观点发展的结果,也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6.
王鹿 《中文自修》2010,(6):57-59
伊丽莎白·巴莱特·勃朗宁是19世纪英国最负盛名的女诗人之一。她博学多才,凭借饱蘸浓情的十四行诗和短诗奠定了自己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她命运传奇,既遭遇过人生最惨痛的不幸,又拥有人间最美好的爱情。值得庆幸的是,不幸并未摧毁她的人生,而爱情则大大激发了她的创作。她以诗歌歌颂爱情,记录对生活的感悟,她更以诗歌鞭挞现实,显露出一位作家的良知。  相似文献   

17.
J·K·罗琳是在20世纪末登上文学舞台并且大放异彩的英国女作家。1997年,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英美各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迅速风靡,不仅吸引了众多儿童,而且也令无数成年人废寝忘食地沉迷其中。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儿童文学的幽默和温暖,给哥特式小说添加了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从传统哥特小说的构成要素入手。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2月5日,俄罗斯文学射出了本世纪的最后一道光芒,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米哈依尔·希什金大爆冷门,他的长篇历史反思小说<攻克伊斯梅尔要塞>经过层层筛选,终以绝对优势获得俄语布克奖.与希什金同时进入最后决赛的其余五部作品的作者,都是俄罗斯当代文学的大腕儿:曾三次进入该奖决赛的,来自萨拉托夫的阿·斯拉波夫斯基、莫斯科的维塔利·佐洛图哈、彼得堡的尼古拉·科诺诺夫、现居荷兰的玛利娜·帕列伊和现居以色列的斯维特兰娜·申布伦.颁奖仪式在莫斯科著名的马里奥特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9.
《简·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20.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开创了美国本土文学的先河。该书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的关注和评论。在这本书中,马克·吐温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哈克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旅程和见闻,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许多原型。本文尝试采用原型批评的文学理论来分析和反映小说的主人公哈克以及蕴涵其中的深刻社会问题——种族歧视、自由和束缚、文明和野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