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汉字古老而神秘,汉文化是以汉字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汉字承载文化,文化包罗汉字。从汉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而汉文化是汉字的根。汉字和汉文化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汉文化圈",其影响波及域外,成走俏趋势。  相似文献   

2.
撇开把汉字看作是一个单纯的记录符合的观点,从汉字与汉文化、汉字与汉语、汉字与世界文字发展趋势等方面,在世界语言文字发展变化的浪潮中整体上把握中国汉字的属性和命运,从而揭示汉字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构形形式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汉字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其他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因停止使用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汉字则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长寿的原因,让我们看到文化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而日趋成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韩国都使用相同的语言文字符号—汉字,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汉字和韩国汉字出现了各自的不同特点和差别.本文从字形入手,来研究和比较中国汉字和韩国汉字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历时的角度,从汉字的起源、发展分析了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字和世界上其他古老的文字一样,都经过了由图画文字到表意文字的阶段,而其他古文字在演变中有的因停止使用丧失了生命力,有的变成了拼音文字,有的甚至不可识读,被外来文字取代。汉字则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汉字长寿的原因,让我们看到文化对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方向起着制约作用,而日趋成熟的汉字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恬 《现代语文》2009,(8):105-107
汉字作为汉字文化圈内的一种重要而共同的文字载体,因受文化圈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及汉字自身发展影响,而又各具特性.本文针对这一现象,通过简述韩周汉字传承、汉字教育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大陆汉字"繁简体"热点,分析两国现行汉字体系差异背后的文化取向,并就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内的动态发展,对汉字教育以及对韩汉字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对汉字所依赖的地理、文化背景的阐述 ,深入汉字的方块构形特质 ,揭示其内隐的结形构体的规律 ,以及由此所体现出的注重整体 (集体 )效应的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浩如烟海的中华文明由它得以传扬开去,所以汉字和文化紧密相连。汉字本体构形的独特对文化的塑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舞在秉承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同时亦经历着后世的打磨与雕琢,在西方现代精神的冲击下,古典舞如何守住其“和”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容易判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和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等方面看,其对错又不是截然分明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近现代白话文运动和运动中的革新与守旧两派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徐宗才编《古代汉语》文选和其他版本的比较,文章分析了古代汉语文选汉字处理的现状,认为古代汉语文选的汉字处理要注意学术规范和进一步提高古代汉语文选的汉字规范度,提出以规范汉字为主、以古书用字为辅的古代汉语文选阅读教学模式,让规范汉字成为向全球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以及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证明 ,识字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实际 ,但不能等同于学生的语言实际。识字应该采取认、写、讲、用分进合击的理念。现实的需要和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变化引发了写字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在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始终在探究关于文言文的教法与学法。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文言文教学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还要深刻挖掘文言文所蕴涵的知识,注意把古人智慧和现代意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针对高师学生的特点,文言文教学可以从熟读背诵、积累质疑、汉字构造、弘扬传统文化、组建兴趣小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方法革新,须立足教学实践,强调教学主体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的引导效应,突破"思想+艺术"的纯文学作品解读窠臼,而代之以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相结合之贯通文史哲的学科交互法,并且与当前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以其"接地气"之优势,可使从中所得出的教研理论现实、客观,具有应用价值及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使语言训练与民族精神的熏陶双管齐下;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重点阅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经典作品;在教育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人艺术,重视通过人物的声音活画出"这一个"精神和灵魂,还喜欢在人物的行动中展示其性格特点,体现出作者刻画人物时注重以声传神、以行传神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汉字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蕴涵,而早期汉字间接地反映了我国先民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本文以早期的汉字构形为依据,探究汉字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霞 《教育学报》2012,8(1):13-18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