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东 《留学生》2010,(3):56-58
金秋时节,在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企业孵化园内,近百亩的柱状苹果树,一行行笔直挺拔,果树上挂着青红相间的硕果,景象喜人。那苹果树看上去颇为奇特,没有繁茂的侧枝,没有伞状的树冠,而只有一根笔直的树杆,上面却错落有致地结满了果实。  相似文献   

2.
戏曲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体现着中华文化传统内在的、古典的韵味与精神。戏曲是写意的、空灵的.唯美的.是从现实中生发出来的浓墨重彩,肆意绽放的意象之花。  相似文献   

3.
河边的苹果     
《阅读与鉴赏》2008,(7):53-53
一个老和尚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过不了河。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个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4.
河边的苹果     
佚名 《初中生》2008,(7):82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老和尚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间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我见河边有棵苹果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中国当下一个十分热门的研究课题,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发扬民族复兴精神、弘扬文化传承精神和宣扬个人奋斗精神。纵观美国华人文学,民族、文化和个人成功一直都是美国华人作家作品中反复强调和呈现的,本文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强调和分析美国华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民族复兴、文化传承和个人奋斗等主题。  相似文献   

6.
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通过主人公杰基尔与海德的"共生体"形象完成了对"何为人"的探究,即善恶一体,共同构成"人"的存在。杰基尔博士身上体现出了斯芬克斯因子以及因子间的抗衡,从斯芬克斯因子的角度解读《化身博士》可以理解为"人性"与"兽性"之争,代表"善"的杰基尔不断与代表"恶"的海德为支配问题而斗争。小说表达了"人性战胜兽性"的主题,并揭示出小说背后关于善恶一体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7.
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县一个世代种地捕鱼的家庭。小时候的贝时璋沉默寨言,却勤于思考,从小到大,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要问个为什么。父亲有时会带小贝时璋到上海办事。那些贝时璋从未看过的新鲜景象常常促使他不停地提出疑问并冥思苦想。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文学是什么,或者说人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这一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需要重新思考并给出认真回答的问题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科技推动的人们生活方式、包括精神生活方式的变化。文学的功能以及它所担当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它所处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它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博士“后”     
爸爸是博士,妈妈是硕士,我呢,自然就是博士“后”了!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喜欢动手搞“研究”,我还喜欢旅游、读书、看报纸……  相似文献   

10.
11.
杨跃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F0003-F0003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百年中小学文学教育史论》(下文简称《史论》)是一部情理交融、史论俱丰、雅俗共赏的学术著作。我以为,这部著述意味着肩负重任而在历史长河中历尽磨难的中小学文学教育正在走向觉醒。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博士专业学位"与美国"专业博士"概念内涵进行梳理,发现美国"专业博士"包括"普通职业型博士学位"和"第一职业学位中的博士学位",其概念范畴大于中国"博士专业学位"。进一步研究发现,美国"专业博士"中"第一职业学位中的博士学位"的教育层次并不一定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博士层次教育(ISCED8级),而是硕士层次教育(ISCED7级),并以美国药学博士(Pharm.D.)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进程中要深入探寻国外学位层次的"本质内涵",避免掉进名称直译的"表象误区"。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以来,大伙都一直对“牛顿的苹果”津津乐道:17世纪60年代的某一天,无风无雨,蓝天丽日,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沉思,一个苹果突然掉下来,不偏不倚地砸在牛顿的脑袋上,这让他顿生灵感,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概率来说.每个人都有被“牛顿的苹果”砸中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经常在苹果树下走动的人,但因此而发现万有引力的人,只有牛顿一人。想想我们如果有幸被苹果砸中后会怎样表现吧:  相似文献   

14.
在台港文学进入文学史写作之后,对于华裔作家作品的归属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移民小说"、"流散文学"、"华文文学"之后,"华人文学"概念被提出。本文意从文学的语言与语言的文学两个方面,分析异同并借此为海外华裔作家写作中的"留白"找寻答案。  相似文献   

15.
惠之 《学习之友》2010,(10):29-31
他9岁那年,被厄运无情地夺走了双臂……面对灭顶之灾的打击,父母对他百般呵护、劝慰与鼓励,他慢慢从人生的地平线上崛起。用自强和自信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神话”,直至漂洋过海,成为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的留学博士。  相似文献   

16.
一棵果树,一位老人,一个过客。 这是关于树的故事。 在云与山的彼端,总有一棵树在生长,它蓊蓊郁郁,野狐狸在不知疲倦地喧闹着。树下缓缓流过的,是熙熙攘攘的人世。在树下休憩时,老人常仰望,垂涎于匿身在枝叶间的苹果,但它们却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7.
山东栖霞有个高家沟,只有120户人家。它分布在绵延五六里长的沟岔里,历来名不见经传。然而,最近十年里,这个小村先后走出6名博士(含博士后)、3名硕士、35名大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博士村”。记者来到了“博士村”最具“重量级”的老王家。王有福的大儿子王忠文现为美国肯塔基大学的博士后,女儿王卫华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青岛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小儿子王忠武在一所军事院校读硕士研究生。走进老王家,见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却处处如水洗般的洁净。王有福的妻子王秀英一身旧衣裳,目光冷静而又清明。她说自己是家庭妇女,记者说她像教师,她笑了:“我确实当过教师——村里的民办教师,教了十五年,高家沟的博士硕士都是我的学生。”王秀英教书出类拔萃,后来随军去了部队。虽然撇下村里那帮学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重塑教育博士卡内基行动”(CPED)的理论基础、议程和变革主题,总结了CPED的主要成果及其内涵,指出该行动本身及其反映的教育理念对我国Ed.D.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博士作为一种专业博士学位,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专业性体现为实践性。基于实践性的教育博士基本价值定位,教育博士的招生应重视对考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考察,以实践需求为导向,设置实践性课程,教学上注重反思性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把实践、反思与研究结合起来,反思实践、研究实践、为实践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与教育学博士的趋同,保证教育博士的专业性,提升教育博士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听过牛顿的故事,说牛顿坐在一棵苹果树下,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于是,牛顿产生了为什么所有的苹果都往地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的疑问,从而产生了对万有引力理论的一些最初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