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白朴的心路历程与其剧作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金元易代之际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杂剧创作的先驱者之一。由于深深感戚于故国沦亡和家道中衰,白朴一生以孤高自守,淡泊荣利,“放浪形骸,期于适意”,有着迥异于关汉卿、杨显之等市井作家的鲜明个性特征。其剧作亦因此而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文化特点,远较他人突出地表现出传统文士在时代大潮冲击下的局促、困惑和躁动不安  相似文献   

2.
明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在精神文化上也实行了大一统,在这一文化政策下,杂居作家自觉不自觉地远离反映现实的题材,从而使明初杂剧在整体上形成了精神上的轻现实、内容上的重教化、体制上的尚复古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南宋词和元散曲的主要的思想内容,从其背景考察、文本剖析和研究综述来看:简明地分别予以概述,就是爱国与隐逸。虽其原因极为复杂,但主要还是来自创作主体的创作理念,故归纳为三:即狭隘的民族偏见、僵化的愚忠意识和传统的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由此,进而就涉及的异族入侵问题、忠君爱国问题和人生主动性抉择问题,在强调抛弃封建传统价值观和历史因袭的前提下,进行了独立而严肃的评说。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中反映作者对法律思想反思和探索的作品很多,“人治”思想是清官戏出现的文化根源。本文从法与礼、法与情、法与智、法与用这四个层面探讨了元杂剧中的司法实际及作者对此的态度。元剧作者们对传统法律意识中不合理因素有可喜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时空的转换,相对于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原创性的消失和非艺术或反艺术倾向的强调,并从社会学和哲学两个层面探讨了当代艺术发生这一精神变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这一社会的化特质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居于统治地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没落贵贵族阶级的普遍堕落已使它处于崩溃,瓦解的边缘,随着时代的变化,出现了个性解放的人主义思潮,新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开始冲击旧道德旧传统,曹雪芹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时代化信息,塑造了能够展示末世化氛围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7.
从1955年到1979年,在长达1/4世纪的时间里,丁玲虽历遭劫难而不死,这是一个“谜”。支撑丁玲战胜磨难,战胜死亡的精神力量是丁玲的文化人格与意志。这种人格,意志是湖湘文化长期熏染的结果,也是鲁精神感召丁玲的具体表现,丁玲的文化人格与意志具体表现为:沉默,坚韧,自强,乐观。  相似文献   

8.
魏晋易代之际著名诗人阮籍的处世态度和人格型态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反映了传统人士人格文化演进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他的矛盾人格和复杂心态为后世文人进一步文化整合、成熟地处世哲学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广告与当代审美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当代审美化走向了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生活化,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逐渐缩短和消解,从而使广告漫染了深厚的审美化意蕴,成为当代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漫润了民族化心理的审美化,又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广告的创作与接受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构成了广告的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
阮籍常人人格的过渡性特征及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日常行为及诗文创作的研究,揭示阮籍极富个性的人格特征。与邺下文人的英雄人格和陶渊明的至人人格相比较,阮籍的人格属于常人人格。在将这种常人人格置于阮籍个人的人格发展和魏晋文学演进的整体中进行考察时,发现这种人格构筑具有鲜明的过渡性,并由此而显现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
泛政治化的语境导致了游戏的缺席,社会的松动和戏剧观的变化使之得以出场。高行健的游戏观注重其人性解放的功能。90年代以来游戏的含义因孟京辉等人的实践具有了另一重含义——戏剧的存在状态和演出过程本身成为关注对象,舞台变得更加自由。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戏剧出于商业的考虑而虚假地游戏。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戏剧中的神秘倾向与西方化传统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北欧民族化心理积淀的滋养和激励;二是来自对欧洲学中神秘因素的借鉴和吸纳。此两条路径,不仅成就了易卜生独特的戏剧品格,而且为准确理解易卜生戏剧所承载的西方民族化积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艺术,在我国戏剧百花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话剧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形式均作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其前卫性和先锋性为今后话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奴”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蕴涵。古人不仅用它来区分人类社会的尊卑贵贱,而且用自己的主奴观念去建构本是平等的自然界。“奴”字也曾被人们寄寓过美好、爱昵的感情色彩,但从古至今,它还是以表达依附、顺从,被奴役、被鄙视等贬义为主。  相似文献   

15.
安顺地戏面具与贵州傩堂戏面具均为贵州独具特色的假面面具。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傩堂戏面具和地戏面具的文化内涵、美学特征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剧运动”是一场以留学生为主、旨在“建设中华戏剧”的运动。其倡导者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等人在一系列戏剧理论论著中,广泛介绍了西方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得失,分析了西洋剧与中国旧剧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探讨了戏剧如何艺术地表现人生与正确处理戏剧、舞台、观众三者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与新时期博物馆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博物馆事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有些博物馆甚至连生存都难以为继。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境地,博物馆在新时期必须克服旧的管理体制与思想观念的障碍,引入新的管理经营观念,开发博物馆文化产品,走文化产业之路,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迎来新的发展生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戏剧始终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相互影响,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下的民族存亡关头,抗战戏剧运动也产生发展起来,经过了上海、重庆、武汉、延安等地的探索、实践,并在桂林抗战文化城的深厚基础之上,随着桂林从抗战大后方到前线的形势转变,最终在西南剧展中达到了最高峰,成就了西南剧展作为抗战剧运最后一个高潮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俯瞰人类历史的长河,其间每一次认识上的飞跃,每一个真理的诞生,无不包含着意志品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软实力塑造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依托,在提高国家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的前锋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助于培育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感召力等,从而有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