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诗人方贞观,作为桐城方氏文化的继承者,即使深受《南山集》案的影响,依旧诗文不辍。作为方氏一员,他的诗歌在学习孟郊诗风的基础上,描写秋景,书写真情和闲居生活,展现着自己的清寒诗风。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自己的亲兄弟,夺取了帝位继承权。他即位后,为了消除臣民对其帝位继承合法性的指责和伦理道德方面的舆论压力,迫切需要臣下为他歌功颂德。由于他的参与与引导,贞观前期诗坛上君臣唱和盛极一时,歌功颂德之风弥漫。这使得从南北朝后期逐渐开始显露的诗歌情性遭到扼杀,对初唐诗歌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燕赵诗风     
燕赵诗歌是《诗·国风》和汉乐府所开拓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伸张正义、锄恶扶弱的豪侠精神,抗敌御侮,建立和平、开明、统一之国家的政治理想,是燕赵诗风的最突出的主旋律,"慷慨悲歌"堪称燕赵诗风独特的格调;其语言风格刚健遒劲,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4.
5.
论沈愚诗风     
沈愚为明代"景泰十才子"之一,他博学有才,高情超迈,有渔樵仙隐的风度。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有酬唱、寄赠、怀古、怀人、感怀、送别、题画、即事等,还有大量古题乐府、歌行。其诗不仅清丽,而且悦耳动听。七绝能明快流利似唐人,并能饱含诗味。古体乐府、歌行多写男女情事,情调悲苦,大概是香奁体,而悲情过之,有的则写得庄重典雅。  相似文献   

6.
形成"虚荒诞幻"的李贺诗风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的黑暗、文坛上追求险怪的风气、家庭的困顿与母亲的溺爱,以及自身孱弱的体质和病态的人格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贺,影响了虚荒诞幻的李贺诗风.  相似文献   

7.
唐初诗歌,深为后世所诟病.《新唐书·文艺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①这里所谓“陈、隋风流”、“浮靡”的具体含义不很明确,但这个观点历代相因,却渐渐演变成一种具体、明确的批评:唐初诗是梁陈宫体诗风的继续,宫体诗充斥着唐初诗坛.闻一多先生把唐太宗的宫廷看作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的宫廷一样,是写作宫体诗的中心,“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②我们现在几部影响较大的文学史,也作了类似的论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当时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师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诸子,俱为陈、隋  相似文献   

8.
唐初诗歌,深为后世所诟病。《新唐书·文艺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摩相矜”。这里所谓“陈、隋风流”、“浮靡”的具体含义不很明确,但这个观点历代相因,却渐渐演变成一种具体、明确的批评:唐初诗是梁陈宫体诗风的继续,宫体诗充斥着唐初诗坛。闻一多先生把唐太宗的宫廷看作与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的宫廷一样,是写作宫体诗的中心,“宫体诗在唐初,依然是简文帝时那没筋骨、没心肝的宫体诗”。我们现在几部影响较大的文学史,也作了类似的论述。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当时文士诗人陈叔达、袁朗、杨师道、虞世南、孔绍安、李百药诸子,俱为陈、隋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在迭遭打击,迫害,贬谪的曲折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中,表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豪雄性格,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则表现为英武豪迈,骨力劲健的豪雄诗风。  相似文献   

10.
论唐初诗风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是中国文化史的骄傲。但唐诗真正的繁荣却是在唐朝立国百年之后才出现的。初唐时期 ,齐梁文风仍然影响很大 ,但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 ,无论从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探索 ,都逐渐从朦胧到明晰、从比较粗疏到渐趋完善 ,这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本文试图勾勒这一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贞观时期的“文德”政治纲领和地域文化整合以及士庶力量消长的历史趋势成为影响此时文坛人员构成及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贞观文坛在回眸过往文学经验的基础上,追求雅正、中和之美。贞观文坛的创作在太宗等人的倡导之下形成了以箴规与颂美为主流的文坛风格。  相似文献   

12.
贞元处大历、元和之间,是中唐诗歌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与大历时期一样,贞元时期同样处于大乱之后的相对稳定时期,向往中兴成为人们的普遍心态,诗风也表现出对大历诗歌继承与延续的特点。另一方面,经过多次社会变革思潮,贞元文人又感受着大历之后的新的时代气息,求新心态的形成与蔓延,促使诗人各自个性愈益发展,在艺术上普遍表现出对大历委琐诗风的不满,构成艺术风格多向发展与审美情调奇诞变奏,直接启示了元和诗变的到来。可以说,贞元诗歌既作为大历、元和两大阶段之过渡,又表现出自身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3.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诗风经历了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由旧体诗向新体诗的转变。将元嘉诗风与永明诗风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出二者的异同,以论述永明体在诗歌史上所起到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和永明体所表现出的新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寇准的诗歌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多作五、七言律,诗风凄凉萧飒;中期五、七言绝句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优势,诗风近于“凄婉”;后期诗风大致沿袭了中期,又趋于闲雅,多酬赠之作,反思感慨之意甚为明显。其诗风演变的轨迹与仕途起伏的曲线大体吻合,体现出政治沉浮对寇准诗歌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公元627年—公元649年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被称为“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治世的楷模,其政治之清明也一致为后世所仰慕。唐太宗之所以能取得“贞观之治”局面,根本一点就是以一种符  相似文献   

16.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它处于两汉和魏晋两个时代的分水岭上,上承两汉,下启魏晋,标志着两汉文学的结束,又是魏晋文学的发端,是从“汉音”过渡到“魏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建安,是东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始于公元196年,止于公元220年.古代文学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建安文学的上限可以上溯至曹操写作《薤露行》的公元190年,下限可以下移至曹植逝世的公元232年.纵观建安时期的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可以  相似文献   

17.
韦庄身处于唐末五代之乱世,多次应试不第,又终身经历羁旅奔命之苦,诗中多描写行经见闻,抒发了伤时忧生的感叹。但因诗人多喜前人的清辞丽句,精神上又倾向于佛道,在心态上渐趋平和乐观,他的诗多撷取清新疏朗、色泽艳丽的自然景物入诗,因而韦庄诗在整体上呈现清丽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清代学风的轮廓关于清代学风,王国维曾经做过说明: 我(清)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以降,一变也。顺康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求之经史,得其本原,一扫明代苟且破碎之习,而实学以兴。雍乾之后,纪纲  相似文献   

19.
秦少游以词名家,他的婉约词被称为“词之正宗”(清先著《词洁》),又有“词坛颇袖”。(清陈廷掉《白雨斋词话》)之誉。其实他的诗也写得很好,只是为词所掩,人们重扣了他的词却忽略了他的诗,少游观存诗二百四、五十首。分析研究他的诗歌创作,探讨他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陈师道《后山诗话》说:“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这是就地前期的诗歌而言的.秦观早年的诗风十分鲜明,在他的师友间得到了异口一词的品鉴。张来在评论苏氏及同门友人的一首诗中说:“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鹏峭霜…  相似文献   

20.
论姜白石诗风嬗变之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石诗风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三次:初期泛阅众作,模仿前人;继而师法江西诗派;最终无复依傍,妙造自然,形成独立风格。这一论断是与通行的观点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