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瑜 《今传媒》2014,(7):168-170
微电影的流行与青年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文化特征和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的社会性格和文化行为模式相契合微电影在与青年文化的良性互动中取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使得传统电影艺术借助青年文化的力量获得现代化的"重生"。本文试图从对当代青年文化性格的分析入手,将微电影作为一种青年流行文化现象展开探讨,分析青年群体对这一文化形式产生消费需求的内在原因,全面了解微电影与青年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而更深入理解当代青年文化的内涵与能动力。  相似文献   

2.
青年审美取向源于现实而又不局限于现实,其价值观是社会现状、社会现象的折射.在当今多元化媒体与信息的刺激下,当代青年的审美取向受到一定的冲击,而书籍作为传统媒介与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媒介交互存在,其需要适应当代青年的审美需求,顺应并引导青年的审美取向.文章分析了当代青年的审美取向形成因素和书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借助书籍插画这一载体,挖掘青年的内心世界的正能量,使其既得到社会认可,同时又能促进和丰富书籍插画艺术的视觉传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青春版《牡丹亭》完美地展现出东方文化特有的风格,让人们看到我国古典艺术既优雅含蓄,又热情如火的特性,展现出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审美观。从对原著编整的角度看,青春版《牡丹亭》继承了汤显祖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又加强加深对"人间情"的描写,把"情"提高到普世的极致,这又超越了传统的进步思想。同时,它既保持了传统戏曲要求表现唱、做、念、打诸般伎艺的特性,保持了戏曲表演写意性的审美特征,又吸收了当代舞台艺术,让场面和某些程式具有当代性,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说明,戏曲表演,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否则,戏曲不可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4.
夸张的形式不仅产生幽默的效果,也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更让孩子们在夸张的描述中思考和成长。因为夸张的背后是现实的故事和成长中的烦恼、困惑、孤独。夸张成了深刻的代名词。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大卫.威廉姆斯新近出版了一套幽默小说系列,一共四本,这些小说作品语言幽默诙谐,用夸张的手法编织出一个个看似离奇却又仿佛近在身边的故事。故事乍一看能逗得人哈哈大笑,别说孩子,就连大人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不仅得益于作者的幽默,也得益于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夸张。这种夸张形式多变,妙趣横生,让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让矛盾更加尖锐,让幽默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广告研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仅是对欧美广告研究的一种导入和效仿,在研究的实证化、精细化程度抑或思辨能力上,都未能实现对欧美广告研究的超越.但随着我国广告学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本世纪以来,中国广告研究在广告产业、数字传播与广告发展,以及发展广告学诸多层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与创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欧美广告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6.
由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编辑采写的《相遇历史——老报人访谈录》一书近日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全书近四十万字。访谈一端是当代传媒青年对理想、实践以及一些困惑的追问,另一端是昔日老报人对情怀、坚守、使命的思考。他们中有战争年代便投身新闻行业的著名报人,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一切均在变化之中.大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正面临着多重困境:新技术带来的困惑、职业对象学生带来的困惑,以及自身的困惑.教师职业困境的超越在于教师定位的改变,使其成为指导者、合作者和学习者,同时,需要从高等学校层面加以战略规划、抓住教师发展这条主线,开展深入细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立教师联合组织,促进其尽快成长.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青年馆员的特征、面对的压力和困惑、如何在困境中自我超越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青年馆员正确认识自己并发挥自身价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假如不揣冒昧.我以为远山的解庄用心之深也远超陈鼓应。而诸如“用西学裁剪中国文化”或者用西方哲学范畴解释中国思想等。还仅仅是当代解庄者与远山较为表面的区别.真正深层的区别是远山对本土两千多年生存结构性的郡种深刻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个体原因、职业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青年编辑容易产生职业困惑.建议从思想观念、工作乐趣、个人修养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适,再辅以组织干预,来化解青年编辑的职业困惑.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20,(3):80-92
新新闻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受困于双重境遇的悖谬,一方面,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革新的新闻写作理念饱受各界争议;另一方面,新新闻主义作为一种新闻制作范式被广泛继承与实践。通过考察新新闻主义的产生缘由、目的和现状,将它放置在一个完整的历史发生链条上,作者重回质疑者对其理论与实践的四项指摘——不及时、不严肃、不客观、不真实,尝试从传统理论自身的模糊与滞后性中发现超越双重境遇的秘匙,开解新新闻主义所面临的现实悖谬:第一,被宰制的时间性规范;第二,被误读的文学化技巧;第三,被阉割的客观性原则;第四,被虚化的新闻真实性。与此同时,作者又立足当下社会语境的后真相转向,从新媒介的近身性与时间优势、传播需求的内在化与网络化、多元叙事结构与媒介可供性、后真相时代的社群真知生产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新闻主义的特长和客观新闻学的短板,尝试从新媒体实践的狂飙突进中找到新新闻主义在当代广泛续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马骁  李明德 《现代传播》2023,(11):115-124
整个娱乐内容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从注意力生产到具身生产的转型,作为网络娱乐内容形态中最活跃的综艺节目,审美体验也从眼球吸引转向感官刺激,从生产精致的文化产品转向生产日常生活的视觉仪式。感官美学就是对这种转向的一种风格化的称呼,包括传统审美经验与当代网络审美的双向互通。这种审美上的交叉体验,在移动智能时代,不仅仅包含着全民性、颠覆性和乌托邦色彩的娱乐体验,而且蕴含着更新与交替、批判与反抗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大赛主题:新世纪的希望与想像,展望新世纪,设计新感觉,描绘新形象,创造新生活。宗旨:为迎接21世纪,扩大各国青少年的信息、文化、心灵与情感的交流,绘世纪贺卡、融激情创意。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候,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望。《牵手新世纪──国际青年电脑美术“惠普奖”大赛》就是献给新世纪的特殊礼物。艺术文化以独特的方式促进人们相互交流。电脑艺术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一种全新的代表方式,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架起桥梁。它以其超越地域界限和审美传统的魅力走进我们的生活空间。电脑艺术更是年轻人的艺术,他们运用这种语言广泛…  相似文献   

14.
论文运用“报刊阅读史”视角,从微观叙事立场考察百年来在一定文化裹挟下共享着相似模式、又因个人所处时空环境和时代使命不同而呈现千姿万态的青年读者的报刊阅读审美变迁。在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论文分析高校学子面向报刊阅读的媒介接受、满足形态、实然困境与情怀本色,深入探究作为信息有生力量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优化情报服务链、创设微阵地、借力趣缘群体、呵护纸媒等路径中使青年学子超越“个人空间”而进入到“公共空间”,通过价值引领,公共情怀、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的涵育,助力其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西美尔作为第一位审美现代性思想家,其现代性理论表现为审美主义、心理主义和个体化的特征。在世纪末的现代生活碎片中,对现代人的生命感觉的敏感把握是理解现代性的关键。审美性是一种心理主义,感性基础与审美心理主义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种审美主义从本质上是指向现代个体的。在此基础上,审美主义、心理主义和感性论是一体的。西美尔的审美现代性体验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现代性的另一种可贵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的新著《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由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当代图书馆活动正处在从纸质资源管理的旧范型,向数字资源管理的新范型过渡的探索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操作模式。作者努力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梳理出一条主线,并以此引领当代图书馆专业活动的发展研  相似文献   

17.
宋永琴 《今传媒》2011,(8):78-79
电视剧视像叙事,深度探求为图像带来了经由视觉又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深度既意味着意义的获取,又决定了审美介入的程度。从观者审美心理来看,"瞬间"感知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是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化进程而来的,所谓现代性,必然与传统性、古典传统相异,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面对西方的现代性理论和中国的现代性"语境",现代批评家在其各自的理论阐释中产生了迥异的多角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描绘人生的诸多词汇中,“成功”这个词最为令人心动,也最为当代青年心驰神往。然而,天地茫茫,红尘滚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手捧鲜花。一些不停顿的奋斗者却总是远离成功,门第、提挈……某些解释也不能令人信服。这个古老而常青的人生难题,恰恰像孩童手中的魔方一样变幻无常。林君雄先生所著《人生魔方破译——实用成功学十二论》一书,独树一帜,针对当代青年在追求成功上的诸多困惑,成功地运用实用成功学的基本理论,阐述了走向成功的十一个基本步骤和解决成功路上必然会遇到的种种矛盾的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解答了这一人生难题…  相似文献   

20.
周宪教授的《美学的困境与超越》一书以审美理想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之间的紧张为立足点,强调美学对现实的思考功能,要求美学关切涉及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远大目标和未来可能性,呼吁对审美的回归,展示了美学切入艺术理论的特性,也践行他自己所提出的美学的比较文献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