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咬文嚼字》是朱光潜1943年写成的一篇作品。朱光潜曾为《中央周刊》写了两年稿子,后来集成两本册子,一是《谈文学》,一是《谈修养》。《说文嚼字》即收入其中的《谈文学》中。而1938-1946年,武汉大学由武汉珞珈山西迁四川乐山,这是武汉大学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期,特别是作学问的图书和实验资料在西迁过程中屡屡遗失。因此,个人觉得,他在写作《咬文嚼字》时,不一定能查阅到所需的全部资料,有时只是根据记忆  相似文献   

2.
“咬文嚼字”一词,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它真的不好吗?读了《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后,口齿生香,不仅为朱光潜先生的独到见解拍案叫绝,更能深刻地领悟什么叫“言之有物”。什么叫“言之有序”。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先生写过一篇《咬文嚼字》,现已收入中学教材。这篇文章强调:咬文嚼字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却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作者引了《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  相似文献   

4.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如何上好这篇议论文,是本文作者探究的重点。作者设计了精巧的教学过程,希望籍此引导学生学好议论文。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第二自然段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这是炼字的好例。”反复读来,笔者总觉得,这里的“好”字用得不妥。  相似文献   

6.
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朱光潜先生借用丰富的实例、敏锐的感受和细致的分析启示我们:无论写作还是阅读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本着这种精神,我们应该“随处留心玩索”“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深获教益之余,也想做一点文字推敲的尝试,尝试之一便是对《咬文嚼字》中“推敲”的再推敲。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材曾有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篇文章《咬文嚼字》。朱先生旁征博引,以推敲文字的经典案例说明一个道理:文字、思想与情感是连成一体的,“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因此,“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先生曾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批评过写作的“套板效应”,时过境迁,先生的话仍切中肯綮。我想结合平时的写作教学,呼唤作文园地能吹来一缕清新的风。  相似文献   

9.
一、文思导引朱光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 ,是中国美学大厦的营造者。朱先生的《咬文嚼字》属文艺随笔 ,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当然一篇文章其主旨只有一个 ,本篇是 :“咬文嚼字 ,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全文紧扣其主旨 ,叙文坛掌故 ,引诗文名例论析。首先 ,引述郭沫若《屈原》剧例子 ,阐述要从表达感情强弱上咬文嚼字 ;第二 ,引述《史记》修改例 ,阐述要从情味上咬文嚼字 ;第三 ,引述贾岛“推敲”例 ,阐述要从意境上咬文嚼字 ;第四 ,用苏东坡诗例 ,阐述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师,文艺评论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一篇文艺随笔《咬文嚼字》中选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在文学,我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领略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应随处留心玩索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咬文嚼字》一文,虽然朱光潜先生写得深入浅出,但探讨的毕竟是文艺理论问题,观点与观点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对学生来说也不那么容易掌握。怎么办呢?笔者尝试了图表法,效果还不错。全文的基本观点,自然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其中“  相似文献   

12.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老先生的一篇介绍如何使用语言文字的文章。文章中涉及到了许多“文艺理论”的概念。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解读这篇文章。笔者想在本文中把文章中涉及到的几个概念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董晨 《文学教育(上)》2010,(19):146-147
《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是朱光潜先生在抗战的最后几年发表的一篇批判文学创作中存在低级趣味问题的文章,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方面分析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十种低级趣味现象及其对读者的危害。虽然作者在文章开篇就表明“刘彦和在《文心雕龙》里有一篇《指瑕》,只谈用字不妥一点,这看起来似乎是对《文心雕龙》的批评,但实际上朱先生的这篇文章恰恰有很多论述深受《文心雕龙》的影响。由此可见,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思精”的著作,《文心雕龙》不仅对古代作家的创作很有帮助,对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和文学理论家的文学批评亦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鲜明地指出了遣词造句的一大流弊是“套板反应”.他说:“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个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二册(2003年12月第一版)中《咬文嚼字》一文,是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具有独到见解的妙文。笔者以为,文末的一段话颇为费解:“从事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互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张士亮 《山东教育》2004,(21):103-103
新版高中语义第二册所选的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美学思想论纲张大明朱光潜是现代美学大师。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等。他的美学体系及其特点,他的美学与现代文...  相似文献   

18.
我们称赞一堂语文好课,常常说这课真铲语文味”。“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味”?什么样的语文课称得上有“语文味”?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化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慢慢读,欣赏啊!语文味:始于咬文嚼字,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阅读教学中就应该由...  相似文献   

19.
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的《咬文嚼字》,列举了郭沫若改剧本、王若虚改"李广射虎"、贾岛推敲、苏轼炼字等典例,从传统文艺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文学审美意义上的语言形式和内容情感的微妙关系。现代文学艺术理论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从新颖视角重新解读和探究经典文本的可能。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和概念,秉承"咬文嚼字"的精神,重新审视"李广射虎",并从文本叙事形式和内容感情表达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朱光潜先生观点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关学大厦的伟大缔造者”朱光潜先生一生潜心研究,孜孜以求,多有建树。其《咬文嚼字》一文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使我们多了许多“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受益匪浅。但其中也有个别地方令笔者困惑不解,现将鄙见和盘托出,望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