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江晚报从1993年8月开始的“记者在您身边”采访活动,在浙江日报编委会领导下,通过记者“穿街走巷家访、倾听居民呼声、反映群众忧难、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联万家心,送万家欢,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7月25日河北日报第一版刊登的新华社石家庄24日发出的一则消息,题为《我省渔业生产形势大为好转》消息中说:“目前,石家庄、保定、沧州、唐山、秦皇岛几个城市的水产品冷冻仓库都装满了鲜鱼,对市民敞开供应,改变了多年吃鱼难的状况。”这则报道不尽符合事实。我们对石家庄、保定、沧州等城市的供应情况,不得而知,就唐山和秦皇岛两市的情况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事实是,对市民的供应并没有敞开,连定量供应也没有保证,更谈不上改变了多年吃鱼难的状况。唐山、秦皇岛两市是沿海城市,水产品的供应状况尚且如此,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荧屏、各类报刊上, 经常看到记者就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进行采访时, 这样为受访者“介绍”: 对于各级官员, 哪怕是一个社区主任、村支部书记, 都在其前面注明头衔, “××书记如是说”、“××主任如是说”, 而对于一位普通市民、一位普通村民, 除非是文中的“主角”、“典型”,一般就用“一市民”、“一村民”来表示了。如果是批评报道, 我们还可以理解, 毕竟是为了保护被采访者, 避免其“抛头露面”带来麻烦。但在一些正面报道中, 哪怕荧屏上一个市民在谈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 下面仍不出现被采访者的姓名,这就让人匪夷所思: 张三就是…  相似文献   

4.
詹勇 《大观周刊》2012,(22):1-1
一座城市为他悲伤,数万市民伫立街头为他送行,数百万网民为他点亮“蜡烛”,目前,“最美司机”昊斌长眠于故乡杭州,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5.
在《楚天都市报》的大采编室内,“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几行大字,醒目地张贴在一面墙壁上.对都市报人而言,这绝对不是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他们办报理念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2,(5):26-26
近几年来,“记者暗访”、“跟踪报道”作为襄樊晚报的“拳头”栏目,越办越好,颇受读者欢迎。个中奥妙,就是该报把着眼点放在“暗访”市民之所忧,“跟踪”市民之所难,为市民呼喊、奔走,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相似文献   

7.
尽管我国的年出版图书总量已突破20万种大关,但“买书难”的抱怨声仍不绝于耳。特别是在基层,而且还不是特别的基层,只要是省会以外的城市,这种抱怨声就十分地强烈。难在哪?不是没书卖,而是买不到自己想买的书。  相似文献   

8.
在2003年温州市开展“效能革命”期间,《温州日报》加强舆论监督,推出一组《车检,咋就这么烦》的连续报道,对市车管所行政效率低下的“老爷”作风进行曝光、促进整顿,并以良好的整改效果在广大市民及职能部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组报道获2003年度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三等奖。回顾这组稿件的采访和写作,有不少体会,其中最深的一点是:党报要增强舆论监督的威力,必须寻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这组稿件的线索来源于一位市民的电话投诉,这位市民以自己在车管所办车检的经历,对车管所“刁、烦、难”的办事作风提出了批评。接…  相似文献   

9.
方刚 《传媒》2015,(5):27-28
2015年1月22日,广州微信“城市服务”上线,原还以为微信只能聊聊天、刷刷朋友圈,现在挂号预约、机动车年审、港澳签注,甚至路况实拍、招考查询等16项便民服务功能,都能在微信上一键搞定了. 《广州日报》用《微信新功能逆天》为标题,介绍了微信城市服务的有关内容,广州的市民们纷纷使用手机,打开微信进行了体验,很多市民都赞叹幸福来得太快,似乎还没有太多准备.深圳、佛山也紧随其后,成为微信“城市服务”的城市之一.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政府亲睐、市民追捧“城市服务”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微信“城市服务”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种说法,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阅读为各种文化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养料和动力,因而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即墨区自2017年以来举办全民读书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市民阅读兴趣、培育市民阅读习惯,城市阅读氛围日渐浓厚,为“文化即墨”“书香城市”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1.
赵平喜  殷俊 《新闻界》2007,(2):65-66
市民文化是我国转型期社会中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往方式,是一种社会生存样式,它以经济政治生活为主旋律,以“市民”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城市传媒给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媒日益强大和优化的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市民文化具有开放、交  相似文献   

12.
“改文风”远远不是“改文字”,而是主流媒体从宣传理念、报道方式、表现载体到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本文作者通过南京广电集团的“改文风”实践,认为“文风”的改变,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对市民的人文关怀上,是城市台与市民在空间上的“零距离”升华为心理上、情感上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15,(3):31
一座城,一群人,一份报纸,一段旧时光……用什么颜料为繁复的2014年的结束涂彩?许多人说,是旌旗猎猎中的“橘色”夕晖。用什么词为耀眼的2014年做注脚?许多人说,是发自本心永不言弃的“任性”。亲爱的读者,我们是晚报,是这座城市里最接近市民的一份纸媒。在闪回般飞逝的365天里,我们没有懈怠,也不敢消停,我们像脚夫一样负重着赶路,像农人一般在劳作中度日,作为一张城市报纸,我们一直渴望、努力地和800多万市民一起认真生活度日。我们是如此任性地走过了这一年:从地铁二号线南延伸段  相似文献   

14.
话中有画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走出去就好。” 曾是下岗女工、如今却有1300万资产的“全国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龚艳琼的再就业格言。  相似文献   

15.
我最近应邀去深圳跑了一趟,当了一回“南游客”。预定的任务,只足一剪之劳,原以为两三天后就可以回京。哪知到了那里,却被一个问题吸引住了,以致呆了一个星期,还稍嫌仓促。深圳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建设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工厂林立,道路平坦宽阔,高楼大厦栉比鳞次。人均年国民收入超过1千美元,人民生活已提前步入“小康”水平。在那里,“住房难”、“吃饭难”、“乘车难”、“理发难”、“洗澡难”、“做衣难”、“上学难”等等,都是不存在的。宾馆服务员和商店营业员的服务态度也比较好。单是一件事就使我很高兴,一天晚上,十点半钟,我在马路上截了一  相似文献   

16.
(三)在报道上要突破“难点”,就需要记者更加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更要从宏观意识上加强,把宏观和微观更好地结合起来。 “难点”都存在于群众中,存在于实际工作中,只有沉下去。摸到群众的真实想法,才能抓得住、抓得准。对于群众的议论、看法,要区别正确和错误,就必须从宏观上观察问题。一位记者谈到他在一个城市采访,与一位老年市民谈起该市蔬菜价格猛涨,小白菜竟卖到5角钱1斤时,这位市民发牢骚说:“这  相似文献   

17.
5月7日,工人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实行改革,直接供应各国营菜场鲜猪肉,这确实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在消息和所配的“短评”中都说,这一改革“结束”了武汉市民“吃冻肉的历史”,这就很难使人信服了。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肉食供应中,经  相似文献   

18.
“晚报现象”引发的思考高云才思考一:“晚报现象”标志着晚报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笔者在上海进行报业调研时,惊讶地发现上海市民在售报亭排队等候购买新民晚报的现象,这在全国其他城市是不多见的。这张报纸目前发行量为160万份,其中95%是通过零售和读者自费...  相似文献   

19.
给数字城市降降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城市”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要素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更需要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来护航。“数字城市”的发展有赖于市民信息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普通市民的通力合作。它的建设将深刻改变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风俗习惯和思维方法。目前我国在大力推动“数字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值得各方提高警惕,需要冷思考。  相似文献   

20.
7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刊登了一组报道,详细地介绍了刘淇市长在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作客,与90多名市民代表共话北京人的生活变化与城市建设前景。整组报道有消息、现场纪实、背景介绍和新闻图片等,读后感到亲切,令人鼓舞。 1、市领导通过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与众多的市民代表共话生活变化与建设前景,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感染力。晚报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无疑将扩大这次活动的影响,使更多的市民了解市情,也为市长了解民意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2、报道抓住了几个“亮点”,把市民与市长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