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核心词汇。“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张小梅 《中国教师》2011,(Z1):59-59
<正>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4.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历史课程改革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袁文军 《考试周刊》2009,(24):204-204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6.
陆健 《中学教学参考》2014,(34):111-111
<正>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其探索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学要注重地方历史知识的教育,充分有效地利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给历史教材注入新鲜血液,使历史课程成为全面提高人文素质的基础和载体。祖国历史由无数个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  相似文献   

8.
历史课程改革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然而教材的局限和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实施。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设计教法时,要兼顾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刘蕾 《教育文汇》2013,(23):35-3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分析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缺失的原因,转变教师和学生原有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材改革与建设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好的教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使教材更加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对象的需要。然而,教材版本虽然很多,教师的选择却不多,大部分学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的转化",历史教学改革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学习方式转变问题是现阶段我国历史教学改革的核心.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本文就此发表一管之见,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3.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从而大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群 《孩子天地》2017,(6):88-89
教材与学生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众多的教学工具中,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是专业人士编写的,集中了精华与智慧。但教材并不是唯一的教学工具,它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体会颇深。教材应有利于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构建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要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及发展为宗旨。本文以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为例,浅谈历史教材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是在《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原则精神指导下进行的。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编出一套教材,更重要的是促进教育观、课程观和教材观的转变,并由此推动首都中学历史教育的变革。我们认为,中学历史课程教材要改革,必须先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基础教育阶段为什么要开历史课,这是历史课程观,是改革的出发点;二是历史教材怎样编才能便教利学,这是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具体操作问题。下面仅就此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历史课程要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和基础,要学习、研究人类历史,离开史料就成了无源之水,难以对历史作出全面的评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老师们越来越注意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认识到史料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