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汉初年.文坛上有两篇著名的论积粮对立国作用的文章。一是贾谊的《论积贮疏》,一是晁错的《论贵粟疏》。这两篇文章被鲁迅先生誉为“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本文在丐作技巧上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说明]《论贵粟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是晁错上汉文帝的建议书。晁错(公元前二○○——前一五四年),颖川(今河南省禹县)人,汉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在年青的时候,就学习和研究了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后历任博士、御史大夫等职,是汉景帝的主要谋划人物之一。晁错在政治斗争中,提倡和推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打击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法家路线,主张奖励农耕,削平藩国,打击匈奴,积极参加反复  相似文献   

3.
晁错是汉代文景时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文景之治。文章在对晁错思想和齐法家之《管子》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管子》对晁错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晁错接受《管子》的主要原因:一、在"过秦"思潮下,晁错对晋法家思想的矫弊;二、齐学在汉代的兴起;三、晁错受《尚书》等儒家典籍的影响,对晋法家进行了中和。  相似文献   

4.
以宋文为例,探讨了宋人对《史记》和《汉书》中晁错形象的接受。宋人认为晁错确为忠臣,并认为袁盎献计杀晁错是晁错之死的直接原因。同时,宋人认为晁错削藩之策有失误之处,加之晁错有性格缺陷,谋身之计不足,终惹杀身之祸。宋代史学繁荣的背景之下,党争中出现了君子小人之辨、正邪之辨的风气,使得文人对忠臣与奸臣的论说兴趣大增。且晁错改革家的身份在宋代改革风云中能够产生共鸣,加之晁错自身浓厚的悲剧意义,诸多因素共同使得晁错成为宋人笔下常常论说的对象。另外,笔者对晁错之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贵粟疏》(作者晁错,选自《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几句话:“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这段话极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民在超经济剥削下的悲惨生活,是晁错“重农贵粟”主张提出的一个重要依据。准确解释这段话,  相似文献   

6.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颖(音影)川(今河南省禹县)人。西汉初期杰出的法家政治家。他年少时,刻苦地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法家思想,后来成为汉景帝推行法家路线的主要谋划人物。他为发展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坚持国家的统一,反对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分裂、复辟活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巩固西汉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晁错一生曾著书三十篇,他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言兵事疏》和《守边劝农疏》中。  相似文献   

8.
漫话悯农诗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清代诗人郑板桥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早在《诗经》中就有《七月》、《硕鼠》、《  相似文献   

9.
关于晁错的死因,历代评述不少,司马迁认为晁错是急于报私仇而反被其祸,有人认为汉景帝误听馋言而腰斩晁错。这些评述各有其道理,但是晁错之死不是单一因素所致。晁错被杀,有其思想、性格因素,同时他也是汉景帝为平叛乱的牺牲品,更是中央和诸侯之间矛盾的牺牲品。晁错之死,是个人性格与时代综合因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杜春香  吴峰 《语文知识》2001,(11):40-41
在古代汉语里,“饥”的意思是肚子空了或吃不饱时所产生的一种要吃食物的生理反映,与现代汉语中的“饿”相当。《辞海》释之为“吃不饱”。最能说明“饥”即“吃不饱”意的是晁错的《论贵粟疏》中“人情—日不再食则饥…  相似文献   

11.
【说明】西汉初期,匈奴奴隶主军队屡次骚扰边境,抢掠人口、牲畜和财产,给广大人民和新兴的封建制度带来了严重威胁。搞分裂倒退的诸侯王阴谋勾结匈奴奴隶主,妄图颠覆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反动儒生则大肆散布妥协投降的抗战必败论。针对这种情况,晁错上了《言兵事疏》,得到了汉文帝的赞同,坚定了西汉王朝抗击匈奴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2.
<正>阅读文本无数,尤觉《过秦论》伟大。笔力的流畅,气势的充沛,彰显出文学的生命力。阅读经验的碰撞,让心灵的思索愈加明朗。政论笔力的滥觞将成为论述文的一座无形丰碑,激发我们无穷的智慧,于微探西汉鸿文处显真正的笔力。一、文学力量的生命与气势一接触文学,便与鲁迅先生在人生长河里相遇。对《汉文学史纲要》中先生评论贾谊的《过秦论》等文章说:"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晁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既为之振  相似文献   

13.
章表奏议,亦即奏疏,这类文章是中国古代公文中重要的一体。不仅作者甚多,作用甚大,而且源远流长。北齐颜之推说:“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亦云:“古人敷奏谏说之辞,见于《尚书》、《春秋》。”这种文体发展到西汉,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品,有的还被誉为千古奇文。“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晁错之兵事,匡衡之定郊,王吉之劝礼,温舒之缓狱,谷  相似文献   

14.
宋军 《中学生百科》2011,(33):25-26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将晁错腰斩于长安东市。汉景帝这事做得不地道,晁错可是他的老师,尊为"智囊"。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晁错可以说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为安顿好迁徙到边疆的百姓,晁错亲自考察地脉是否阴阳和顺,是否适合百姓生活和居住,先建好集镇,修筑城池,为百姓建好安置房,让百姓能有屋可住,有器可用。为  相似文献   

15.
漫话悯农诗     
辛薇 《语文天地》2011,(18):40-4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清代诗人郑板桥认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早在《诗经》中就有《七月》、《硕鼠》、《伐檀》等体谅农民辛苦的诗作。"悯农"一词最早提出来的是中唐诗人李绅,他脍炙人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至今为人传诵。  相似文献   

16.
一西汉文帝时期,最严重的外部威胁就是匈奴不断侵扰边境。其时,晁错为太子家令,遂于文帝十一年(前169年)上书《言兵体三章》,陈述了制服匈奴的基本方针,嬴得了文帝的赞赏。接着,晁错又上书《言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提出了移民实边的政策。这项政策进一步确定了逐步制服匈奴的具体措施,把移民“守边各塞”和开垦荒地“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连同一起解决。“守边备塞”是摆在当时统治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早在秦王朝时就采取了征发远方戌卒备边和移民实边两种办法。但秦统治者只是依仗行政暴力强制推行,终于激起民变。晁错认真地总结了秦王朝速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晁错是西汉公文写作的个中翘楚,在中国公文发展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晁错的公文不可避免地受到先秦散文和汉赋的影响,但其作品绝不等于"文学作品"。把晁错的公文当作"政论文"或"散文",那是文体的"误读",是对中国公文发展史缺乏认识的表现。晁错的公文写作实践表明:公文写作并不简单地局限于对正确公文格式的把握,它需要具有政治家的睿智和谋略。或者说,公文的写作不光是文字技巧的问题,它需要熟悉公务管理、熟谙安邦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8.
“伍”是古代最小的居民组织,五家一伍,设有伍长。晁错《募民徙塞下疏》:“使五家为一伍,伍有长。”由于“伍”是最小的居民组织,所以就用“编伍”指民间。《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比“伍”大一点的居民组织是“闾”。二十五家为一闾。《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相似文献   

19.
西汉前期,地方诸侯王国问题一直困扰西汉中央政府,以贾谊、晁错、主父偃为代表的政治家力主削藩,他们在提出削藩主张的历史背景上,以及对地方诸侯王问题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而在削藩策略和削藩成效上有很大差异。笔者认为贾谊、主父偃的削藩主张切实可行,而晁错的削藩过于急躁,如果处理得当,是可以避免七国之乱的。  相似文献   

20.
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疏证赵注《孟子》,既求真务实,又广博精审,乃"新疏家模范作品"。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仍有门户之见、曲护赵注、繁琐重复、错疏误注之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