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76):18-19
文章通过对赵萝蕤《草叶集》译本的细读和文本分析,探讨其作为知名翻译家、教授对待翻译的态度、标准和方法。她的态度是严谨且坚持;她一贯遵循的翻译标准是忠于原著及具有高语言水平;她采用的翻译方法是直译意译相结合以及注释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主要依据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A.Nida“意思优先”,“动态/灵活对等”理论,探讨英汉互译本中内容与形式统一或基本对等的问题.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在英汉语互译中原语与译入语绝对完全一致的情况是很少有的.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必须充分考虑原语与译入语在诸如句子结构、词性、语序、表达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按“动态/灵活对等”、“内容优先于形式”的原则,结合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尽可能使译文在内容与形式上与原语保持一致或基本对等.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实质是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这一转化可通过词性转换、成分转换、增词或减词、词语抽象和具体的转化、表现法的转换和引申译法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主要考察了四种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论,即内容决定论、形式至上论、形式消灭内容论和内容形式相互征服论。通过分析比较,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二往往在互动状态中展现学艺术的魅力;每种关系论都各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及阐释领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最精妙的文学类型,诗歌的美集中在形式和内容.有关诗歌翻译现存许多的争议.笔者借鉴了多种翻译理论,从翻译实践入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倡导译者应尽可能提供一个各方面都最接近原诗的版本,同时旨在强调在诗歌翻译中保持诗歌形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文学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明确了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要给内容以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从而使作品达到真正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水与"愁"的关系,从这一组意象(水)与内容(愁)的完美结合上,简略地论述了文体形式对内容的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无论是写作还是欣赏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贴切与否都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论翻译“忠实”标准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标准问题是翻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译界一般都认为“忠实”应为翻译的标准之一,但在对“忠实”标准内容的理解上,却不完全一致。笔认为,作为翻译标准的“忠实”,应当指的是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思想,忠实于原作所表达的化特色,忠实于原作的体裁、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但不是逐字逐词的死译。  相似文献   

9.
学的内容与学的形式之间的关系一直为广大理论界人士所争论,至今尚无定论,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坛提出的“形式本体论”大大地提高了形式在二关系中的地位,一反以往重内容轻形式的趋势,认为形式才应该是学的本体,本拟就“形式本体论”产生原因,产生来源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获得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读懂诗歌的关键是把握诗歌内容,新版高中语文所选古典诗歌篇幅增多、内容难度增大,同时,当前高考题诗歌类型多样、句意复杂、难以理解,给学生阅读诗歌造成较大的理解障碍,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如果掌握一些理解诗歌的恰当方法和有效途径,尤其是翻译方法和技能,对他们全面、正确理解诗歌大有帮助.古典诗歌因其时代久远,带有文言语法和典...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语言形式与内涵表达的互动作用,指出在英译中诗歌形式传达的必要性。在探讨诗歌的语言形式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在翻译中对待诗歌形式的不同策略取向下各种译文的得失,指出对诗歌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家训具体含义无定论,但其内容十分繁富,大致体现在治家、教子、修身与涉世三大方面。就表现形式而论,又不外有专著、家规条款、家书、散文、诗歌格言五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演奏者应该注意音乐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演奏者在演奏音乐作品时,如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一美学问题,则会对其完美的演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文的字词、词组、句、句群、段落、篇章,都有内容分层时需要涉及的要素,诗文的内容分层,除了采用“意合法”进行分析,还可以寻找形式标志。寻找形式标志帮助内容分层,可以克服“意合法”分层带来的不确定性。以诗歌为例,诗歌的字数、句数、奇偶、押韵、对偶、语音技巧等在诗歌的内容分层中都能成为形式标志,能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分层,并重点分析押韵、对偶和排比、语音技巧三种形式标志,举出一些例子,证明它们在诗歌内容分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尽管学外语的人为数众多,但真正能做好翻译的却又廖廖无几。究其原因,不外乎翻译乃为牵涉错综复杂层面的一种活动。要做好翻译,学好母语与外语是首要与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德育实践内容与形式的困境内在制约着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发展。系统分析当前大学生德育实践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确立内容与形式的整合原则,探索内容与形式的整合举措,对于提高德育实践的效果和推动德育实践体系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只关注“言语内容”而完全忽视“言语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先把握“言语内容”后感受“言语形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学环节重叠,且违背文艺美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对待“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主张是从“言语形式”走向“言语内容”,即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从而理解这些“言语形式”生成、塑造的“言语内容”.教学中教师界说课文(言语作品)“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途径是借助题材,划清它们之间的边界线.  相似文献   

18.
19.
诗歌由于其蕴含的意象或别致的格式,给其翻译造成极大的障碍,有些译者甚至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我们认为,译者只要处理好诗歌中意象与形式的关系,在保留诗歌意象与形式间做出理性的选择,那么译诗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还是可以译好的。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有不少形式名词,如"こと""もの""の"等,是日语中特有的一个成分。在日语中,形式名词也称不完全名词或形式体言,是相对实质名词而言的,日语中常见的形式名词主要有有"こと""もの""の""ところ""わけ""はず""ため""とおり"等。形式名词在句中主要是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在日译汉中,如何对形式名词作出恰当的处理,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侧重从形式名词的特点出发,以"こと""もの""の"为中心,针对日译汉过程中遇到的形式名词,通过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式名词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