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小鲍庄》到《纪实与虚构》,王安忆的小说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旨在通过强调理性技术写作来完成和实现她创造个人心灵世界的意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叙述方式的重视,二,强调故事的构成与使用。王安忆小说意识的变化是非常自觉的,并且有其深刻的背景原因,为此,她进行了大量的阐述。但是也要看到,王安忆的理性技术写作,由于过于强烈的理性动机,抽空了作者特有的感性经验,形式过于坚硬,也损害了小说叙事的感性力量。怎样平衡二者关系,则需要小说家从创作实践的不断调整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叙述方式的不断转型,经历了从单纯叙事到复杂叙事再到更高层次上的单纯叙事的超越,贯穿其中的是她对小说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她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3.
在王安忆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分别使用了单一聚焦和双重聚焦两种叙述聚焦类型,并在同一聚焦类型中交叉使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具体的聚焦方式。不同的聚焦类型和聚焦方式的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王安忆家族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不断变化,显示出她对小说叙事伦理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4.
试论王安忆小说的叙述方式及审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小说在叙述方式上丰赡多变的形态和女性主义文化意蕴,使其文体独具特质。王安忆早期的小说语言主要采取呈示的表现方式,具有原生性和自发性。80年代中后期以来,王安忆的小说摒弃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在叙述方式上倾向于权威化的叙述方式。这实为一种性别文化视角,是对女性话语权的有力争夺,以及对试图对社会历史提出全知的权威解释的宏大叙事的疏离和解构,具有女性主义写作的文化价值指向,开拓了女性文学的写作和审美空间,使之呈现出多元化、多向度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苦难叙述”是余华小说中一种最基本的叙述模式,其目的不只是揭示苦难,使涌动在心底的“生命意识”得以呈现和诠释才是其根本动因。文章旨在通过具体文本的分析,概括出余华“生命意识”的主要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上海是王安忆文学创作的重要场所,王安忆在小说中,用温情细腻的笔触和情感,描绘上海的城市风情,构筑了充满独特魅力的上海城市空间。文章探讨了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城市空间,以及其展现出来的上海城市空间中两性权力的角逐,并对上海城市空间中的生存审美体验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著名女作家残雪以风格独特著称,擅长小说叙事方式的探索,不可靠叙述和空间叙述是其小说的两种主要叙事策略.长篇小说《五香街》主要采取不可靠叙述,虚构与真实是其主题,小说的意义指向一切叙述的虚构性及其在产生真实行为时的荒诞性;短篇小说《山上的小屋》主要采取空间叙述,呈现权力异化及其导致的精神扭曲.  相似文献   

8.
论王安忆小说的通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作家普遍都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通俗性。于王安忆来说,通俗性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特色、有争议的一个方面,成为了她“平民化书写”、“全知视角叙述”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王安一亿小说通俗性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许多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读者可以读出她们身上彰显的生存意识。她们的生存意识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在面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奋力反抗。但由于两位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个人创作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她们笔下女性体现的生存意识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在近二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说观念,王安忆对自己的小说观念电子最集中的理论总结是在好的《小说讲稿》中,她用古典名以及和她同时代的几部优秀作品作为例证,然而小说家的总结感性的成分较多,并且有些观念作家自己并未意识到,却已经渗透到了她的小说创作中,本语言试图从以上两个方面补充王安忆自己的理论总结,并且用这些理论和她的小说互证,着重从过程的合理化、描述的日常化以及现实的经验化三个方面阐述,它们分别代表了王安忆对创作技巧的态度,对叙述方式的选择以及对小说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叙述空间由地域范围、景物设置、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四个因素构成,叙述空间的四因素是相互独立与相互融合的辩证统一,叙述空间的构建是灵活性与规定性的统一,叙述空间本身是真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叙述空间的设置要根据小说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空间种类和构成方式。空间感来自于空间叙述的整体性、空间特征的鲜明性、叙述语言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王安忆无疑是一个自觉追求独立小说意识的作家。早期王安忆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性别意识和年龄征候,她以少女的纯真感受作为艺术再现,在写作时还原为一种直觉经验。这种自发性直觉写作的小说意识在文本中表现为独语、写实和再现等特点,她的早期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顺应和接受,这表明作家的写作还处在一种公共意识状态之中,缺乏自觉独立的小说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的特征表现为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用叙述学理论方法,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途经等角度分析王安忆乡村书写中叙述方式的选择与变化过程,王安忆乡村书写的叙述革新、变化追求,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论述了张爱玲和王安忆上海小说的不同叙述视角,并力图揭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反对以性别特征定义作品 ,但同时声称对“女性化”绝不反感。从“叙述方式”、“叙述人”、“叙述内容”三方面主要分析其 90年代的创作 ,为王安忆作品中“女性化”的“温柔”之发挥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7.
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被鲁迅先生视为在创作上极有前途的女作家。近年来,萧红被“重新发现”,她作为一个作家的价值和魅力也得到越来越深入地认识。萧红小说能够深深地吸引人、牵动人情思的原因,是她在作品中叙写的“生命”主题。萧红对“生命”有着深切体验和感悟,她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和王安忆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为对男性霸权社会进行强烈的批判和解构,同时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是被压制、被奴役的,而王安忆的小说中女性的主体性才真正建立,她在解构男性霸权的同时确立女性崭新的性别身份,寻找建构迥异于逻辑性主体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小说是中国当代女性小产园林中的一棵奇葩,她从人间关怀出发,温情叙述都市女性听感性生态,客观再现乡村人们的原生世事,着力体现城乡人们执著的生活理念、被生活所改变的人生追求和无助的精神悲伤。  相似文献   

20.
本围绕王安忆《长恨歌》历史叙述表现形式展开论述,指出作品中“违反历史真实”的观念被消解,表现出王安忆对历史观的解码和重新编码。使学独立于历史,还原其“第一要素”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