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的一环。几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推动下,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一些步子,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看来,已有的改革只是初步的。随着经挤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的弊端,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三大在政  相似文献   

2.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各项改革方案的实施,都要由人来贯彻落实。无论是党政分开,权力下放,机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建立商品经济的新体制,都涉及到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活力、效率、积极性的提高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3.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所提出的战略任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体制不仅在高等教育体制中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是我国整个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领导干部始终被列为较高层次由省级以上党委部门进行管理。因此,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当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议题。我们在从事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现行高等学校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对于开展工作和事  相似文献   

4.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水平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要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关键是推进制度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政治制度: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司法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不断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建立一套合理的干部管理体制;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对改革现行人事制度提出了尤为迫切的要求。在这个大气候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专院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 目前,我区大专院校的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从体制上讲,一般是在院校党委下面设组织部,由一名党委领导成员主管,负责管理正副处级干部的考核,任免和提拔工作。它的上级对口部门是区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的干部处。在院行政领导下设人事处,由一名行政领导干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不可避免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它既是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成功的一个保证。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都有赖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结构的合理优化。本文就选拔、录用干部的模式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行家。一、历史的溯源迄今为止,在选拔、录用干部(旧称“官吏”)的问题上,大抵有四种模式:委任制、聘任制、选任制和考任制。而这四种模式,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上,都可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回顾及现状出发,具体探讨了当下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所面临的巨大现实困境。关乎此,我们应在明确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前提下,注重党政领导干部观念的彻底转变,一定程度上寻求“制度”出路,并努力建构有利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缓慢,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一直达不到4%,主要原因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力、行政运行成本过大、公共财政体系尚未建立以及教育投资效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为党和国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其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用人机制,为党和国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使他们在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逐步由国家统一分配过渡到“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上来。这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和国家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高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所进行的一项有益的尝试。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项制度的改革、已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为毕业生所认可。但我们还须承认,毕业生就业安排工作还未能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方面论述了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选拔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指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大批真正符合党的干部标准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做到干部岗位和人才的双向选择,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对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而如何正确地将竞争机制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即干部的选拔和管理上,又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从一定范围、程度和意义上讲,它制约着人事制度其它方面的改革。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对搞活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给人事制度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事制度的改革必须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人事领域中时说:“无论实行哪种经营责任制,都要通过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校干部管理制度逐渐显现出与形势发展需要不适应的一面。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所带来的竞争压力,更迫切需要高校制定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保障。分析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经验教训,不难看出高校干部人事制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革命活动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当时社会要求和历史动向的科学反映和精辟概括,特别是他的以“主权在民”为核心的干部管理思想,对我们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精神,大胆地改革当前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都有很大  相似文献   

16.
改革是艰难的事业。改革的艰难性不仅在于它是前无古人的,需要在有困难有风险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也在于旧模式、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冲破。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事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它必须服从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它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每个人的发展和前途,是一个涉及面广、改革性强、事务繁杂的工作,与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而是一项比较敏感、艰苦复杂的工作,是不会一帆风顺的。因此在人事制度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作用,使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档案是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干部和正确选用干部的基础,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新时期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开发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使档案成为真正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服务,已成为一个崭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教育委员会是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后,在我省省直机构改革过程中,根据职能转变而新产生的政府职能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思想,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省教委在省委、省政府的具体指导和关怀下,结合本委现行的机关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新领导体制,经过对全委机关干部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在新世纪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不照搬西方模式。在现阶段,主要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治国方略,健全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盘活教育人力资源,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1999年以来,我区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系列文件精神,以改革人事管理体制为突破口,以实行收入二次分配为重点,不断探索和深化中小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一个发展并不超前的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