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策  张昊 《成才之路》2022,(5):16-18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全国各高职院校都相继展开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思维的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如何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文章论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类通识课程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是实现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的根本转变,而用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替代以语言教学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从而实现从语言技能培养到通识教育的转变势必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美国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历史悠久、体系完善,其成功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给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识教育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提高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入门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格特征、认知结构、智力等三方面对高校通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的兴起给高校文学通识教育带来巨大冲击,直接妨碍着通识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文学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以文学文本为本,以视觉图像为手段,强调视觉素养教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教育中植入通识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高职教中通识课程的设置,应从遵循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后续教育过程中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在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形式中体现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建立高效、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文指出改革创新高职通识教育课程是响应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号召、继承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传统、吸收西方职教的优秀经验和合理成果为我所用。从分析西方职教发达典型代表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大陆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改革和探索的实践经验中,提出改革创新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的方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必选修课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的创新;并在自然、人文、社科三大领域给出具体课程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曾澧生 《教师》2008,(22):38-39
高职高专中的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往往用来指向高等教育中的非专业教育部分.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类生活、道德、情感、理智的和谐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进行职业教育的机构,其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其他高等院校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本文对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课程问题作些讨论,以期引起各位同仁对此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源于西方的博雅教育,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选修课程人类繁衍与优生学的教学应该不断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对如何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网络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实践与探索,需要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黄成  郑志群  王亚希 《文教资料》2010,(24):192-19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桥梁引起了各类高校的重视。本文针对高校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学的现状,根据通识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分层递进教学模式,以期对高校通识类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责任.综观国内逻辑学通识课程现状,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探讨并解决.逻辑学通识课程建设理应摒弃分歧统一理念,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从而使得逻辑学在通识教育中发挥应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当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探索了在高职院校中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对通识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邵华 《成人教育》2014,(5):99-101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基于此,从具体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就构建完整的微课教学环境和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搭建有效的微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高职微课教学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黎 《林区教学》2021,(2):74-76
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推动现行教育系统的变革,个人定制化的智慧教育模式终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智慧教育模式的应用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变革,需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完善考评体系、构建英语学习智慧平台以及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等改革策略,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高职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探究了《高职数学》课程的改革方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使高数与专业有机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高数软件的应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艳萍 《辽宁高职学报》2007,9(10):48-49,69
教学法是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对众多成功教学经验的抽象和概括,通过分析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高职教育教学法改革的措施有三个方面,即因人施教;教学法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培训等。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目前,高职教育已在中国大陆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通识教育如何在高职院校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目前的通识教育中,还存在诸如认识不到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基于此,通过研究课程设置方法的途径,就如何落实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贯彻“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学指导思想。从构建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匹配的科学、完善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条件,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加强“双师型”或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这四个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