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羡林先生的翻译思想独到精辟,是中国现代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翻译文化观、翻译危机观、翻译理论观、文学翻译观、翻译人才观和翻译生态观6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6个方面构成了季羡林翻译思想的宏观框架。  相似文献   

2.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3.
戏剧家焦菊隐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备受世人的赞赏。同时,焦菊隐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从焦菊隐作为一位翻译家的视角出发,文章在对其翻译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他的翻译思想进行阐释,指出作为一位翻译家,焦菊隐不仅有丰富的翻译实践,也提出过颇有见地的翻译思想,在中国传统翻译史上,他的翻译思想不该被忽略。  相似文献   

4.
肖普勤  黄凤枝 《文教资料》2005,(24):179-181
奈达的翻译理论是最受中国翻译研究者欢迎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之一.本文通过介绍、评述奈达的翻译思想,研究他翻译思想根本转变的原因和中国翻译研究者对其理论的反应,使中国译界认识翻译理论的作用和了解如何进一步推动翻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翻译学者张白桦译著量大质优,覆盖面广泛,独译量大,然而译界对其论述不够全面,未曾就其翻译思想进行全面探究。这里首先厘清翻译思想的内涵,廓清翻译思想的范围;扼要说明张白桦译著的社会影响力,作为论文的研究缘起;然后概述张白桦及其译事活动;最后从翻译选材、翻译策略、翻译方法、翻译风格四个维度来挖掘张白桦翻译思想。这里首次尝试对张白桦的翻译思想系统概括,旨在为当代翻译家研究提供个案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竞 《文教资料》2009,(6):66-67
本文作者通过大致梳理奈达翻译思想的脉络.发现了其"翻译科学"思想的一贯坚持及其在"翻译科学"观指导下具体研究视野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了奈达对翻译理论的价值产生动摇的认识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对<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一文进行重新分析,以期进一步深化对奈达翻译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建英 《文教资料》2007,(9):116-117
翻译并不是单纯的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转换,它与文化、意识形态、政治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严复在翻译中充分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使翻译为政治服务,把翻译当作救中国于危亡的重要手段。从而,他为中国翻译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译作的重要思想也影响着后人的思想作为。  相似文献   

8.
贾荣慧 《海外英语》2014,(8):141-143
杨必所译《名利场》被称作20世纪中国翻译方面的三部名译之一,在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她的翻译生涯与其导师及姐夫钱锺书密不可分。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名巨匠,钱锺书的翻译思想亦影响了杨必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杨必对钱锺书翻译思想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译的本质、译者主体性、译德及原文风格的重现。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钱锺书的翻译思想完全可以用作杨必翻译思想研究的佐证与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独特的时期,其翻译事业的繁荣程度和小说翻译的数量之多令人惊讶,当时的翻译活动及译本也存在其独特性.晚清小说翻译活动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苏珊.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是英国当代翻译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翻译思想以文化翻译观著称,在普遍翻译理论研究方面影响极大。巴斯内特也是戏剧翻译理论研究的先驱,其戏剧翻译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颇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赫丹 《华章》2007,(10):167
《论语》中孔子的思想曾为历代统治阶级所用,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这部著作,需要多种翻译理论来指导实践.本文通过比较亚瑟·威利和托玛斯·柯立瑞的两种译本,从不同视角浅析阐释性翻译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吴宓先生一生从事翻译事业。他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材,明确目的,并应坚持“首贵明显,再求典雅”的翻译原则。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于先生的翻译实践中,使其在中国翻译界享有其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作为享誉国内外的作家和翻译家,其忠实、通顺、美的翻译思想对中国译坛影响深远。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审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及译作,发现其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译者中心"的翻译理念。以林语堂的自译作品《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为例,发现其在翻译策略的适应选择上,成功实现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达到了向西方介绍中国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中国文学翻译史上意识形态与翻译策略的关系发现,一方面勒菲弗尔关于意识形态与翻译关系的理论对诸多的翻译现象都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译者作为具体翻译过程的操作者,其个体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选择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时的意识形态相对开明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熊辉 《涪陵师专学报》2013,(5):91-94,140
邹绛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其文学翻译活动始于抗战时期,但学界对他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的研究极为稀少。邹绛先生一直坚持现代格律诗创作和研究,这使他十分重视诗歌翻译活动中的译诗形式,认为理想的翻译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结合;同时,邹绛先生站在儿童文学翻译的立场上重视文学翻译的教育和鼓舞功用。但时代语境和对外交流的障碍等因素也给邹绛的翻译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局限,不过这不能掩盖其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翻译思想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刘红新 《文教资料》2008,(26):12-14
辜鸿铭倾毕生精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先后将<论语>、<中庸>、<大学>等翻译成英文.作为儒家经典外译先驱,辜鸿铭对儒家经典的翻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拟从翻译创作指导思想、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素质要求等方面对辜鸿铭的翻译思想进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华章》2011,(15)
梁启超作为晚清时代主要的政治活动家,他的翻译明显带有政治色彩.本文试从文化方面讨论梁启超的翻译,用操控论及其三要素阐述梁启超翻译的政治目的性.在梁启超所处的特定时代背景,中国人民操守外国列强的压迫和侵略,为了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引进西方先进思想,梁启超的翻译被赋予了极强的政治目的性.进而影响到翻译的选材及翻译策略的应用.梁启超虽然翻译作品不多,但对中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所以解析他的翻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思想,交际翻译则注重读者理解度。两者侧重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文章以《桃花源记》各知名翻译家的不同英译本作为比较,以林语堂的译文作为切入点,用翻译批判的视角说明在语义翻译为主导的文学作品翻译背景下引入交际翻译可以避免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阅读困难,大大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两种翻译方式互为补充是文学翻译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9.
美学作为翻译理论的一部分,对于翻译实践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美学的研究,我们能进一步了解翻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活动.美学思想的介入,使得翻译理论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家和学者,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翻译思想。一是翻译与救国,梁启超把翻译看作强国之路。二是翻译的方法,梁启超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翻译弊端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三是翻译与佛典,主要讨论梁启超对翻译文体、佛典翻译与一般文学的关系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