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应当以社会公共政策为着力点促进社会道德风气的改善和淳化。由于社会政治活动与社会道德风气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社会道德风气的凝成具体体现在社会公共政策的道德导向,以及社会公共政策对社会道德风气产生的重要影响。从社会公共政策之善达到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选择,对于推进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调整.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政策合法性视角看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公共政策实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体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提高政策有效性和政策效率的内在基础。即公共政策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是以合法性为前提的。但是。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态度.公众态度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全部过程。为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而获取和保证公共政策合法性.就要求公共政策尽最大可能争取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文章正是以公共政策合法性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尤其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背景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更加必要和紧迫。揭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分层和利益群体多元化的产生,对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公共政策的调整.这种群体非均衡性会引起怎样的公共政策调整,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主要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来分析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公共政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和谐社会的追求要求公共政策自身的和谐,进而要求加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沟通协调。5.30印花税政策从反面提供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沟通协调重要性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其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公共政策供给包括有效和失败两种结果.影响公共政策供给有效的因素复杂,因此,采取措施为社会提供及时、适量、优质的公共政策,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的非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公共政策主体的目标替代与利益置换行为,公共政策客体操控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过程的终结环节被人为搁置,公共政策信息的失真与梗阻等现象,是公共政策非公共性的具体体现。关注和探讨公共政策非公共性问题,对于拓展公共政策研究视域,端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需要创新公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公共政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公共政策是联结宏观社会与微观个体的桥梁。由众多微观个体组成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结构。在这样一个系统结构中,公共政策居于中间“桥梁”的地位,联结众多有差异的个体与和谐的社会整体。其次,公共政策是协调社会群体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制约违反规范的行为,以及控制利益冲突等,公共政策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利益诉求实行调控的有效工具。最后,公共政策是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重要渠道。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的特征,要求政治系统…  相似文献   

9.
一、公共政策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利弊 对于“公共政策”涵义的探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很多看法。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中国学者陈庆云先生则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作为联结政府与社会的公共政策,是影响社会秩序中重要因素.公共政策不仅是政治稳定局面实现重要工具,而且也是诱发社会政治不稳定重要因素.公共政策与社会政治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一旦公共政策背离其内在属性,必然诱发社会政治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民主的发展、全球化的国际形势等,都要求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实现更多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已成为世界政治民主发展的热点,公共政策制定则是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环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是大势所趋。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制定出有效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平与政府治理有直接的相关性,公共政策不仅是政府实施对国家有效治理的制度保证,也是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内在的公平要素主要体现为公共性、公正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公共政策有关公平主义的应然性以及其在实践转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公共政策的价值之维和"合法性"保证,必须结合现实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政治生活中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来.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同时也是公共政策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民对公共政策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公共政策越来越注重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今天,公民参与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政治生活中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来.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同时也是公共政策主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公民对公共政策过程起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公共政策越来越注重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今天,公民参与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高杰 《华章》2009,(10)
政策问题的构建是公共政策逻辑的起点.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对于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都是在已确立的政策问题基础上提出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当社会问题通过政策议程后才能转化为政策问题,才能以政策的形式加以解决.所以,正确的找寻政策问题成为公共政策成败的首要任务.而政策议程就是能够有效将众多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唯一途径.因此对于探讨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途径对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枢纽,但我国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比较突出,从而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造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对公共政策执行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研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主体因素,找出执行主体异化的原因是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众多政策制定主体和制定客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权威分配者,以公共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调查显示,单亲母亲成为新的弱势群体之一.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政策缺乏对家庭的支持.以及政策领域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造成单亲母亲家庭公共政策支持的虚化,而公共政策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内容,为此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在公共政策领域引入社会性别的观点,为弱势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构建公共政策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政治学话语中我们把公共政策价值分析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政府—公共政策,其中主体是政府,客体是公共政策。政策之于政府的意义和效用在于它的实施推行过程中使政府得到满意的利益分配;第二层次,公共政策—群众,其中主体是公共政策,客体是群众。群众之于政策的意义和效用在于,群众中社会公共问题在公共政策的指引和推行中得以解决。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20.
1公共政策的涵义公共政策是权威的国家机构及公共团体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对社会价值进行合理配置的决定与实施过程。公共政策应该是公正的,公正性表现为公共政策内容的公正即实质公正和公共政策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此外,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平的。公共政策要兼顾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不能对一部分或团体持有政策歧见,有意忽视其利益,或者通过牺牲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及其团体的利益。最后,公共政策应该是公开的。公众具有对公共政策及一切重大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公众能就政策问题与制定者达成磋商意见,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表达和整合自身利益,通过意见表达机制和特定的规则决定公共政策的选择。2信息社会对公共政策质量的要求2.1变革公共政策制定组织。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手段将使政府决策组织减少中间管理层,扩大管理幅度,使结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信息流将摆脱结构上的壁垒和束缚,变得无孔不入,使每个层级都可以从最直接、最便捷地获得信息,从而能为改善公共政策品质奠定基础。2.2优化政策制定过程。政府应该通过一种政府政务公开机制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公示在公众前面。这样政府的政策信息和制定过程能够为公众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