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雅妹 《物理教师》2003,24(1):33-33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试验修订本 ,必修加选修 )第十六章第一节磁场、磁感线 ,该节以实验教学为主 ,其中有一重要的演示实验 :电流之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电流间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力极小 ,教材所示的实验装置 ,学生观察不到通电导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 ,有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 .实验可信度差 ,没有说服力 .为此 ,笔者研制了通电直导线相互作用演示仪 ,用它来演示电流之间通过磁场相互作用的实验 ,导体间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相当清晰 .经过实物投影仪或普通投影仪投影后 ,全班学生都能看清 ,…  相似文献   

2.
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课中 ,如何让学生对决定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几个要素有深刻的理解 ,我认为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把影响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要素 :磁感强度B、通电导线的电流I和导线的长度L一一演示出来给学生观察 ,这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安培力和和左手定则的理解。但在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中 ,如果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演示 ,我们都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灵敏度不够 ,用单根导线和单个蹄形磁体 ,由于其安培力较小 ,同时加上悬挂导线的金属丝的柔软程度不够 ,如果要导线…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关于“平行载流导线的相互作用”实验 ,如果改用铝箔条来代替导线 ,演示效果非常明显。方法如下 :从废电容器里取出铝箔 ,剪成两根宽约 2厘米、长约 40厘米的铝箔条 ,分别在两端用图钉钉在一块厚约 1.5厘米的木条上 ,每根图钉处引出一根导线 ,再将木条按图示固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不要将铝箔绷得太紧 ,也不可过松 ,以用手捏住铝箔中部能合在一起为宜。演示时 ,分别将两根铝箔通以直流电流 ,即可看到相吸或相斥的现象 ,效果明显 ,可见度大 ,但要注意须使用干电池勿使用蓄电池 ,以免使蓄电池短路而受到损坏平行载流导线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9年级课本,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这一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教材内  相似文献   

5.
6.
初中物理有一个重要实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依据教材的实验装置 ,由于不能同时观察到通电直导体在磁场力的作用下相向或同向运动现象 ,学生很难就磁场对电流作用引发问题 ,提出猜想。为此 ,笔者受立体交通的启发 ,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制作。1 材料(1 )长 2  相似文献   

7.
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是历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课本实验装置如图:  相似文献   

8.
9.
高中物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中的演示实验——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阴极射线管所用的高电压用高压感应圈提供,还需要低压直流电源等器材,实验器材多而笨重,操作麻烦,而且高压感应圈工作时噪音大。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实验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P45实验:观察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在教材中该实验装置图不是器材实物照片而是示意图,涉及的器材有:方形铁架台、蹄形磁铁、固定夹子、通电导线、直导线等。  相似文献   

11.
1 实验改进优点1 1 设计新颖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1 2 半透膜可较长时间保存和使用。2 实验用品烧杯 (10 0ml) ,干燥管 ,普通漏斗 ,胶带纸 ,胶头滴管 ,镊子 ,小刀 ,试管 ,生鸡蛋 ,盐酸溶液 ,食盐和淀粉的混和溶液 ,硝酸银溶液 ,碘水。3 实验步骤3 1 取生鸡蛋 ,小心敲破尖端的外壳 ,剥去破损的外壳 ,用小刀刺破内膜 (即半透膜 ) ,露出分币大的洞孔 ,倒出蛋清蛋黄。3 2 将蛋壳 (内附半透膜 )置于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溶解。3 3 用镊子取出半透膜 ,用水漂洗干净。图 13 4 用胶带纸将半透膜固定在普通漏斗的下端 ,一并伸入干燥管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磁场对电流作用演示器再改进的仪器结构、制作方法、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实验的系列改进是指针对某个实验进行不同层次或不同角度的一系列改进。一般地讲,实验改进的途径是很多的。比如从实验本身考虑,可以从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误差角度入手进行某些改进。又如从实验教学方面考虑,可以从成功率、可见度、简便易行角度入手进行改进。通过这种系列改进,对实验及实验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把它体现在师范院校的中学教学法实验教学之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及以后的中学教学实践都有促进作用。1实验的系列改进实例1.1做功能产生热实验 在初中教科书中.是用压缩空气引火仪…  相似文献   

14.
袁桂芬 《物理教学探讨》2008,26(2):60-60,62
1原装置的缺点 浙教版“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如图1所示:实际器材中导线是一段铝棒,虽然是铝棒,但金属棒的质量较重,产生作用力较微弱,难以克服与轨道的摩擦力,因而实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电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发现及在物理学中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法国科学家安培敏锐地感觉到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一天后向科学院提交了第一篇论文,提出了小磁针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关系的安培定则.一周后,安培又向科学院提交了第二篇论文,讨论了平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1820年底,安培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流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物理《电磁现象》教学中,学习了"电流的磁效应",即奥斯特的"电流产生磁场"现象后,紧跟着就是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般先研究"(U型)永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再介绍"电流与电流(通电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用两根平行导线,通以反向或同向电流,观察两导线之间的排斥或吸引现象。实验的结论是:同向电流相吸,反向电流相斥。对于已经习惯了电荷之间、磁极之间都是"同斥异吸"规律的学生来说,这个结论着实让他们感到意外。因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课本关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演示实验,操作复杂、可见度低、效果不明显。本人在教学中采用图l所示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甲、乙的演示实验 ,是研究导体和绝缘体跟外部原因 (温度 )有关。教材通过在常温下不导电的玻璃 ,加热到红炽状态后变成导体的实验加以验证 ,同时 ,也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因此 ,此演示实验一定要成功 ,且实验现象要显著。但实际实验时效果不佳 ,且对电源的电压要求较高 ,具有危险性。如对此实验作适当改进 ,则其效果非常显著 ,其方法是 :①将灯泡换为发光二极管 (实验室或商店买的生日卡上均有 ) ,一是极…  相似文献   

19.
制作 :用市售 2 0 0 0W / 2 2 0V电炉丝(废旧的也可以 ) ,截取 2Ω、 4Ω或 3Ω、 6Ω的几段电阻圈 ,用接线柱和导线固定在一竖直的木板上即可。演示 1 :将R1=2Ω ,R2 =4Ω的两个电阻圈串联起来 ,在电阻圈内分别放入一根火柴 ,AC端接电源 ,通电后 ,R2 内的火柴首先燃烧起来 ,如图 1所示。图 1  电路中通过R1和R2 的电流是相同的 ,通电时间也相同 ,由此可知 :电阻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研究知道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关系 ,所以 ,R2 比R1产生热量多。实验 2 ,取R1=R2 =R3=4Ω的三段电阻圈将R1与R2 并联再跟…  相似文献   

20.
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是中学物理教材中的重要实验,如果按教材方法(图1)验证碰撞前后小球的动量守恒,由于装置的被碰小球的支柱是活动的,很难调节支柱与水平轨道等高共面,使两球发生正碰。且两球在发生碰撞时,支柱的下凹面对B球会产生一个反弹力,影响它的运动轨道,这样给实验带来了较大的误差。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我受一个高考实验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