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郑曙辉 《物理教师》2003,24(4):24-25
在高中物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教材第 1 9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 1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2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都能接受 ,但缺乏感性、直观的认识 .而通常教师在教学中也只对“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个结论用实验验证 .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大多数采用理论分析说明 ,灌输给学生 .教材及教参中也没有演示实验介绍 ,学生无法看到直观的演示现象 ,这样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笔者分析原因认为 :教材及教参对“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没有实验介绍…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知识建立的基础 .物理实验就是创设条件使物理现象再现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同时 ,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多设计现象明显、说明问题的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在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十九章“电磁场和电磁波”第三节“电磁场”这节内容中 ,学生对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两条核心内容 :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虽都能接受 ,但缺…  相似文献   

3.
江俊勤 《物理教师》2005,26(12):36-38
贵刊2003年第4期和《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3年第3期发表了同一篇题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演示实验设计》的文章,并受到关注、得到改良。  相似文献   

4.
“电磁场”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 ,其中“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和“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支柱 ,但内容比较抽象 .学生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 ,觉得不好理解 .因此 ,精心设计 ,想方设法做好与此相关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拟探讨这个问题 .一、“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演示实验的探讨贵刊 2 0 0 3年第 3期刊登了“‘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演示实验的设计”一文 ,其中提出的实验方法 ,在有关书中也有介绍 .笔者按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 .图 1器材 感应圈(J12 0 6型 )、平行板电容器 (J2 30 9型 )一…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有关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中的“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问题 ,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后 ,不是去理解它的意义 ,而仅仅是记住它的结论而己 .下面 ,笔者从分析现行教材出发 ,就这一内容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分析高级中学课本 (人教社 1 994年版第二册 )中有关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叙述的 :“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 :既然变化的磁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 ,那么 ,变化的电场也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在给电容器充电的时候 ,不仅导体中的电流要产生磁场 ,而且在电容器两极板间周期…  相似文献   

6.
7.
1 制作思想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是一探索性实验 .要求学生通过描迹法描绘出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等势线 ,它是静电场中唯一的一个学生实验 .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起着一定的作用 .为了做好该实验教师最好先讲解演示 .但到目前为止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演示实验装置 ,而用原学生实验装置演示可见度太小 .未做成演示实验的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导电材料难找等 .我们经过反复研究探索和多次实验 ,成功地用取材容易 ,成本低廉的镀锌铁皮作为导电材料 .由于镀锌铁皮电阻小 ,若通入小电流 ,在一定范围内电势变化很小 ,而且“磁电式…  相似文献   

8.
杨晓慧 《物理教师》2008,29(8):25-26
高中物理选修3—4第14章第1节《电磁场》中关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加上没有现成配套的演示实验仪器,往往导致教师在授课时无法演示,通常采用类比法进行科学的设想,直接给出一个书本结论.由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欠缺,又不能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学生往往不能从心理上认同这个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教材(必修加选修)的电磁感应现象这节内容中设计了三个演示实验。为了更好的教学,本人将三组实验做了以下补充设计。1增加产生电磁感应的方式(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教材有导体切割磁感线、开关的闭合和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见图2)、向线圈B中插入和图1抽出条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中采用的演示共振的实验装置虽然简单 ,但不太好做 ,而且实验效果不太理想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制作了一个新的共振演示实验 ,不仅器材简单 ,效果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品味物理实验的魅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目的 .实验装置如图 1 .在一根细线下悬挂一个弹簧 ,弹簧下挂一个钩码 .在钩码上添加合适的螺丝后 ,这一个共振摆就制作成功了 .演示时 ,先使钩码接触地面 ,然后在垂直方向上向上拉动细线 ,使钩码离开地面 .当线图 1长合适时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钩码与…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七章“动量”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这一章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 ,做好演示实验 ,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章知识内容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下面介绍有关动量的两个演示实验 .供各位老师参考 .一、用豆腐块演示动量定理的实验用来演示动量定理的实验很多 ,如抛接篮球的接球过程 ,从凳子上跳下的着地过程等 .但用豆腐块来演示动量定理更显得新奇有趣 ,学生印象深刻 .1 .实验器材 水豆腐 2块 (大小与普通砖相当 ) ,普通砖 1块 ,海绵 1块 (大小与砖相当 ,厚度 2~ 3c…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从事《物理》课程教学多年,本文就该课程演示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谈几点认识。一、演示实验设计的纵向渗透所谓纵向渗透原则,是指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增添附加条件,或改变实验步骤,推动潜在矛盾的发展并使其趋于表面化,以便把已建立的概念和结论进一步深化,或导出推论。下面以通电和断电时的自感现象为例来说明。1.原有设计通电自感与断电自感在多种教材中都是将其分成各自独立的实验,分别加以演示的,其电路设计如图1(a)、(b)所示。如图1(a)中,只要满足电阻器的阻值R与线圈L的电阻RL相等,所选择的灯珠Z1、Z…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原则的重要方法。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过程,它如同其他科学实验一样,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的科学规律、获得系统的物理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具备各种能力获得真知的重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师在讲述静电场时,画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有些教师还进一步说明电场线的不闭合性;但在讲述电磁场时,却在图中画出了闭合的电场线.下面对本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电场、磁场中的边界条件的应用问题。因为电场、磁场的边界对带电粒子的运动路程长短、曲率的大小、偏转方向、运动时间等起决定作用,并且使粒子的运动情况变得较为复杂,很容易使题目灵活多变,便于考查学生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解决这类题通常采用特殊的数学方法来处理,很容易反映出学生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改革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8.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做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 .此实验必须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 ,手要接触有毒物质 ,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 ,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 ,既损失了水银 ,又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笔者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如下改进 ,效果很好 .图 1托里拆利演示器一、演示器的制作( 1 )如图 1所示 ,制作一个颈长为 90cm左右的分液漏斗 1来代替托里拆利管 .制作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下端接一段普通的托里拆利管 ,接口密封 ;( 2 )用有双孔瓶塞的广口瓶 3代替原演示器的水银槽 ,广口瓶中装入足够量的水银 ;( 3 )一孔插长颈分…  相似文献   

19.
20.
邓明富 《物理教师》2002,23(12):24-24
在变压器原理的教学中,为了讲解、分析变压器输入输出的电压、电流、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采用可拆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来定量的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但教学反馈发现:这种定量研究的方法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较为死板。笔者对此做了如下改进,使其演示效果“由静变动”具有吸引力,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