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惯性概念,并运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根据惯性判断物体状态的变化等。学生容易将惯性,惯性定律混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无从下手。现结合中考及学生实际,谈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新的惯性定义和惯性定律,进一步揭示出惯性、惯性定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施加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惯性定律"。"惯性定律"亦即"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说明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条件,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它科学地阐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物理概念,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  相似文献   

4.
主要利用向量和矩阵理论给出了惯性定律的一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5.
受力分析是初中物理力学板块的基础,也是学好力学的必备技能.对物体所处状态的正确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受力分析作理论依据,同时科学的受力分析是以题设中所呈现的物体状态为前提.显然,对物体所处运动状态的定性描述与受力分析技能两者相辅相成,受力分析为定量求解与定性分析提供了具体的解决途径,该过程中始终以牛顿第一定律为方法论指导,为正确认识物理的受力状况提供了具体的理论原则,本文从典型实例出发,阐述了复杂问题中惯性定律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指导作用,供广大学子参考.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幅真实的教学场景:师: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在23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个错误结论统治人们的思想长达二千多年……。生:啊!哈哈……。学生时代,当听到老师讲这段话的时候,我也和其他同学一样,发出了带有嘲笑意味的声音。同学们都说,亚里士多德竟用一个错误言论统治别人的思想二千多年,真是不可思议。工作之初,当我向学生讲这段话的时候,学生也发出了带有嘲笑色彩的声音。那时我的感觉是有一丝得意——他们的笑声在我的意料之中。今天,当我继续讲这段话的时候,学生仍不例…  相似文献   

7.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但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由于这两个定律的叙述工具是不一样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工具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叙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着实不是我们的个体研究工具所具有的性质,由于这个“任何物体”,包罗了天地间的万物,  相似文献   

8.
"惯性"一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在物理学中"惯性"是怎样定义的,要如何理解它的含义呢?如果遇到有关"惯性的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惯性来解释?一、深刻理解"惯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教材中第一次用了较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惯性,物体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一句话不禁使笔者想起了楞次定律的两种表述:①感应电流的磁通量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导体和感应电流磁体间的相对运动。而这两种表述的共同点是感应电流的后果总与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相对抗。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似文献   

10.
惯性定律是力学以及整个物理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大学物理的经典内容。研究表明,国内目前在涉及惯性定律内容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存在问题,物理学教材编写时应树立大知识观或科学观的理念,应充分考虑物理学理论的整体结构,既要求每个层次的陈述内部在逻辑上自洽,也要求不同层次的陈述之间相互协调;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惯性、惯性定律的建构时应该采用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保持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的张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惯性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致性,并进一步讨论了两定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卫坤 《教师》2010,(10):111-111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惯性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致性,并进一步讨论了两定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惯性概念,并运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根据惯性判断物体状态的变化等。学生容易将惯性,惯性定律混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无从下手。现结合中考及学生实际,谈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它既不需要产生,也不会消灭,与物体同在,物体惯性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到…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们的中学物理实验,对惯性定律演示仪器的研究尚未完全突破.换言之,也就是对动态物体惯性的演示仪器的研究至今进展甚微.因此,教师在讲授动态物体惯性时,不能结合仪器,采取边演边教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以致学生对动态物体惯性的概念也就得不到充分的理解.为此,笔者认真研究了现有的惯性演示仪器,在理解现有仪器的原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了惯性定律演示器的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注意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惯性定律是指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很多人把惯性和惯性定律两个概念混淆了,认为惯性就是惯性定律。简单地讲,惯性定律中,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有条件的,即不受外力或者所受  相似文献   

16.
一、惯性是无处不在的真实现象,而惯性力是人在非惯性系中的一种感觉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揭示了保持原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一物体本性,牛顿把这种本性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能使惯性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相对某一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参考系都是惯性参考系,相对某一惯性系做加速运动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参考系.惯性力是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假想力,例如站在客车车厢里的乘客,当客车突然加速时乘客会感受到一个与车加速运动方向相反的"力",这个"力"试  相似文献   

17.
认识惯性     
在新编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讲到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些学生在应用这个定律解答实际问题时,经常出现错误.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以下知识点.一、弄清什么是物体的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这个性质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换句话说,它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是一切物体在任何过程、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有的,永远不会消  相似文献   

18.
HPS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科学教育理念,强调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角度认识科学.物理课堂并不是单纯地教授知识,旨在培养物理核心素养和渗透哲学,还原物理发展史及物理学家、哲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热情有很大帮助.本文以惯性定律为例,从哲学和物理学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HPS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备课.  相似文献   

19.
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体与部分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米利都学派到爱利亚学派,是整体与部分范畴的萌芽阶段;从原子论者到柏拉图,是整体与部分范畴的明确提出,并开始探索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阶段;亚里士多德哲学比较深刻地研究了整体与部分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在初二物理的学习中 ,很多同学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学习感到困难 ,原因是把两物理概念混为一谈 ,不加区别所致。现对两物理概念分析如下 :一、惯性定律又叫牛顿第一定律 ,它指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条定律说明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