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神话、宗教、哲学和科学都是人类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神话消退了,宗教还存在着,科学和哲学则与时俱进.在这里决定取舍的、起根本性作用的是人的理性.理性是什么?理性是一种逻辑,一种人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当我们人的逻辑跟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相一致时,也就是我们人找到了事物变化的联系.哲学和科学的理性都建立在对客观世界观察的基础上,以客观世界作为分析的基本对象,从事物本身寻找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描述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但是,科学理性和哲学理性也还是有所不同的.1 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在研究…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它是教师个体的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的态度.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是主现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的满意程度.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决定着社会...  相似文献   

3.
古诗中的意象及其审美积淀欧阳冰人类对待周围世界有两种基本态度:科学的和艺术的。科学的态度即客观地、理性地认识周围世界,以把握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部规律,艺术的态度则是主观地、情绪化地感知周围世界的表象,以与天地万物达成情感的交流与融汇。科学态...  相似文献   

4.
潘秀华 《现代语文》2005,(10):49-50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文学习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善、理性和美德是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彰显出霍布斯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和理论特征。霍布斯认为人本性追求绝对的自由和主观的善,结果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暴力致死的恐惧使人们发现自我保存是最根本的善也即客观的善。为达到自我保存这一目的,人们的正确理性发现了自然法,并立约建立国家主权来提供道德和法律保障机制。霍布斯的伦理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突出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兼具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6.
想象与情感是华兹华斯的诗歌创作中重要特质.诗人认为想象可以使主观感受的自然呈示人类心灵中的自然,并使自我情感融于人类对自然的普遍情感,达到自我灵魂的净化,对人类、生命与自然作真诚的形而上的沉思,从而产生某种人生的顿悟而升华为客观理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物象由神意的传达到人性光辉的吐露,然后被纯化为人类情感符号。物象是由外在客观事物之像为人所感,进入大脑后被人内在主观情感所浸染,成为一种携带高浓度情感因子的主观物象,这种具有主观情感特性的物象就是兴象。兴象介于物象和意象之间。当这些携带情感因子的兴象聚积于大脑便是兴会。兴会在偶发因素的刺激下实现瞬间的贯通就是会通。人在会通阶段可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学研究的传统理路上存在着两种基本取向:"强理性弱情感"和"强情感弱理性"。人类文明社会是在理性与情感双重驱动下不断发展的,理性与情感促生着社会结构的生产与再生产。然而在传统理性主义的影响下,理性却以压倒性的优势对情感实施着控制,导致诸多现代性问题。现代社会学应更加注重情感方面的研究,努力探求情感与理性的融合路径,推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1.情感教育的基本概况
  情感是人对客观生活中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主观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价值观是在情感态度和情感信念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社会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生活的认识和评价的最高层次,是理性化、系统化的情感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祖国悠久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心灵深处;从小树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承耐挫折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团结合作、有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崇尚科学,确立创新的科学态度。这是在中学历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有“人地关系论”、“区位论”、“行为论”等等。其中“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客观的关系。不论是采集狩猎的原始社会还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时刻也离不开自然环境,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人地关系理论就是对这种客观关系的主观反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主休理以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形式来把握客体的。原妈人由于把人和对象融为一体,他们从人去理解物,从物去反思人;他们尚未意识到认识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而是凭借个人的情感和初级的思维能力去把握认识的对象,虽然主体的认识采取了非理性的反映形式,但仅从认识的角度看,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人类对自身的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发展过程的必由阶段,它是人类认识的真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把主观作为与客观相对应的概念来界定,对此毋庸置疑。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便形成了肯定客观否定主观的习惯性思维倾向,从而使主观处于十分尴尬、难堪的境况。其实,主观概念并不是与客观简单的对立关系,主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主观的客观性决定我们应该在社会实践中辩证看待、处理属人的主观现象。社会虽然是客观存在,但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属人的社会,而主观恰恰与主体的人有着必然的联系,主观与客观正是人在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人类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也正是处理主观与客观这对矛盾的过程。只有进一步弄清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主观所具有的客观性,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实践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才能全面正确理解人及其本质与特征。如果武断否定属人的主观,就是对人自身客观存在的否定。  相似文献   

14.
霍克海默认为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工业文明,但科学技术是引起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他从价值取向、自然功能、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展开了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即从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的角度批判工具理性只关注效率、功用而忽视对人的生存价值的关注;从批判工具理性造成对自然和人的双重奴役,指出科学技术并不能带来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进行批判,指出批判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关注人类生存的处境,确立人类生活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心理、行为方面的有目的的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效能化,离不开互动双方情感上的融洽和通畅,即情感融通。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基于对自身和社会需要、利益的考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反映形式。它通常作为主观体验表现出来,但不是认识过程中产生的纯粹主观心理状态,而是包含有价值的内容并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意义的关于对象的心理体验与追求取向。情感融通,我认为可以界定为社会互动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以对根本利益一致的认知、交往态…  相似文献   

16.
理性启蒙与情感培育是大学生预期社会化的两大主要目标,现代社会理性的过度发展限制了情感的生成,催生了很多情感问题。初级群体是大学生进行情感互动交流的关键场域,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感庇护。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加剧了初级群体的解体与功能式微。大学生情感支持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初级群体的情感功能,并为初级群体的生成提供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可能性,以此构建大学生的情感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中最能体现社会发展与变迁的部分,网络的出现与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人们通过词的创造性使用张扬个性。传统"黑"的词义用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于是网民们在结合客观事件与主观情感后将"黑"的词义与用法不断扩展,以收到奇特新颖的语用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黑"除了具有最初的形容词义外,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展,体现了人们的语言认知心理和民族文化认知在网络大环境下对语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其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概念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雪红 《文教资料》2006,(24):77-78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从解决人自身矛盾做起。人自身矛盾是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冲突。由于主体需求的无限性,要改变人主观世界的价值观以指导人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来解决人自身的矛盾。基本途径是建立一种能够体现出人对人与自然关系换位思考思想、主体整体意识的新型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一、情感教学的理解《教育学》指出,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浓厚;认知越肤浅,情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所谓情感教学即是在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