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有一篇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教学这首词时,有一个学生提问:“试问卷帘人”中主人公到底问了侍女什么?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各位同学广泛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注释疏:小。骤:急。浓睡:唾得很熟很 实。残酒:这里指残存的酒意。浅译昨天夜里雨小风急,虽然睡得很 香,可残存的酒意还未消尽。我起 来问卷帘的侍女花儿怎样.她却叫 答说海棠花依旧开放。你知不知 道啊?那花儿肯定是绿叶浓密而 红花稀少了。提示这酋词表达了作者 热爱生活、热爱美 的思想感情。如梦令@李清照![宋]  相似文献   

3.
<正>在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暮春的早上,经过一夜的睡眠,李清照消去了睡前酒意。看着窗外刚有些放晴的天空,她不由得想:昨夜的雨不是很大,但风却很急,院子里的海棠怎么样了?她问侍女,侍女不解女主人的心理,随便看了一眼海棠花,既没有欹斜也没有折断,回答说:还是和昨天一样。李清照有些不高兴了,她对侍女说:知道吗?经过一夜的风雨,叶子更肥硕了,花却稀少了。这是李清照《如梦令·昨夜》词的情景再现,原词  相似文献   

4.
海棠香     
李清照是以一首《声声慢》而被人们记住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后,李清照便成了“愁美”的化身。然而我们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的人生也曾有过很多欢乐的时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一首六句的小令中,早期生活的欢愉和心境,常常把读者带进一个美好的天地中。李清照出身于官宦家庭,可是她并没有按传统的规矩识文断字,娴熟针绣,然后待嫁。她饱览了父亲所有的藏书,使自己在诗词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官宦门第政治活动的濡染,更是使…  相似文献   

5.
一、"感"而"悟"其情 (感情 )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这种"情"和"意",正是形成作品的重要元素,因为所谓作品"无非是美学感情和道德感情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作家管桦语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提出了"情动而辞发"、"情者,文之经也"的说法。因此,当生活中某一物某一事触动了你的情感,使你心潮难平后,你将之整理成篇时,说不定它也会触动他人的情感。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抒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于是,千百年来,人们便常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来告慰远方的亲人。再如,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看到…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篇幅虽短,然而仍能曲折尽意,表现出她那种被一切美好的自然景物所吸引所陶醉的情感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首二句词写出了词人自己的沉醉形态。一夜浓睡过后,醉意尚未消除,可以想见昨夜举杯把盏的情形。这里我们大可不必追究词人缘何饮至酪酊大醉,从而别生出一番以酒浇愁或以酒消闲等等猜度和歧义。就整首词的完整结构而  相似文献   

7.
神遇     
在一个柳絮漫天飞的季节,我们相遇了。你的书斋古色古香,远远地,我就见你静静地倚在窗前,轻吟你那著名的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似文献   

8.
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我们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左右着我们对其认知的正误深浅。换句话说,我们的感情亲疏远近为我们戴上一副有色眼镜,我们眼中的事物无不染上我们的主观色彩。所以,我们必须摘下“有色眼镜”,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评价,那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战国策》中有篇很出名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邹忌从身边三人对自己的不同看法中悟出“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原因,以此讽谏齐王,使齐国成为一代霸主。由此,不难看出感情亲疏在认识事物时所起的作用。倘若邹忌未能客观…  相似文献   

9.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和感情有关。认知事物当然必须有严格的理智,不能纵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恶。如果仅仅以感情的亲疏远近来下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得出错误的判断,正如《韩非子》里那个宋国的富人,他的儿子与老人说的是相同的话,而他听凭感情的亲疏远近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当然是没有道理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妻子私他,姬妾畏他,而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美于城北徐公。邹忌最后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扰,悟出了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喜欢下雨,有人讨厌下雨,下雨的时候你会想起什么诗或场景呢?例如昨晚下雨,我脑海中浮现出一首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罗小居:来了北京之后,特别想念下雨,对我来说,北京是一个从不下雨的城市。记忆中的雨,是在昏暗的、微微寒冷的傍晚。整个天地像是用大号的毛笔吸饱了清水又沾满了淡墨狠狠地刷在宣纸之上的,晕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满庭芳·小阁藏春》历来被认为是其早年之作,是一首普通的咏物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及对词中两处用典的分析,认为该词当为李清照晚年之作。词人咏残梅以自比,是她当时生活、感情的真实写照,并显示了她孤高清傲,不合流俗的性格特征,深沉地表达了其故国之思。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以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借助时间的过渡,表达了对于"绿肥红瘦"的惜时伤春之情。而词中明知故问的矛盾心态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希望与无奈、急切与拖延、理智与情感等多种心理状态的交锋。把握其中的情感线索才是鉴赏这首词以至全部古典诗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谁与邹忌的关系最亲?”一句平实而又恢谐的问话掷起了一串笑声,但旋即,那洋溢着笑意的五十二张脸又低了下去,仿佛头下桌面的书间有无数看不见的磁力线似的。一阵嗤啦嗤啦的翻书声后,小明用眼的余光扫了扫近旁的座位,只见几只手正在耳旁摩挲着——这是举手的序曲,这是抢答的前奏!“唰!”小明果断地举起了手:“妻子与邹忌的关系最亲。你看她脱口而出‘君美甚’,那夸夫、赞夫的感情多鲜明!客与邹忌的关系最疏远,他不仅未说‘君美甚’,甚至也未用妻、妾用的‘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样的反问句,而是用了‘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这样  相似文献   

14.
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广为传诵:“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后一个“瘦”字更是倍受推崇,它不但是花褪残红的情景的传神而艺术的写照,又不落俗套,用词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5.
<正>古语云:“文死谏,武死战。”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不乏善于劝谏的臣子,也有很多积极纳谏的君主。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邹忌就是一个以劝谏立足朝堂、扬名后世的人物。史料记载,邹忌曾听齐威王弹琴,便趁机借“大弦”“小弦”之喻,与其谈论了一番治国安民之道。邹忌因此受到齐威王的赏识,不久就获封相国。《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讲述的故事,也是邹忌劝谏之路上的“高光”时刻。那么,这场由“比美”引发,最终为齐国赢得“战胜于朝廷”的良好局面的劝谏,体现了他什么样的劝谏艺术,又为何会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呢?  相似文献   

16.
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在上文学课吗?不是!是山东老年大学摄影班一年级二班的摄影教学课,任课教师姚新生正在借用古诗词点评学员的花卉摄影作品。老年大学的学员经历资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骤"释为"狂""疾"等意,在文意表达上存在着不合逻辑性,给解读文本带来困难。倒是把"骤"释为"屡次""多次"既能符合文字本身的历史含义,表达出文意的合逻辑性,又能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情感。抓关键字"骤"字对文本作出披文入理的辨识,这样就能在作者表达出的这种刹那性中走进作者情意兼美的心灵,实现真正的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朱晶晶 《新读写》2014,(5):60-60
窗外依然雨疏风骤。已是早晨六七点的光景,但目之所及依旧如同夜晚般晦暗,稠密的阴霾如同一张大网布满了整片天空。  相似文献   

19.
讽谏国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不容易的事总也要有人去做。齐威王昏庸听不进忠言,使齐国许多大臣忧心如焚。但是由于他们的讽谏方法不妥,威王不能接纳。故使局面颇为难堪。邹忌身为丞相,对威王的昏庸、固执之惰性将对齐国造成的危害比别的大臣更清楚,因此他比别人更焦虑。但是,他比别的大臣头脑清醒。认识到对威王的劝谏是十分必要的,让威王反省自己的过失也是刻不容缓的。可是,威王好大喜功、爱听顺耳话的特性,又不允许他直言忠谏。因此。群臣纷纷谏言失败很久,邹忌也没有贸然向威王讽谏什么。等到他突然从自己对镜窥貌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后,他才貌似悠闲地去讽谏威王。与其他人的讽谏方法不同,邹忌的讽谏首先跟威王讲了一个自己的私生活故事,使威王听来颇感有味。易于集中思想。当威王心理上解除了反讽谏的防线后,邹忌再循序渐进地将话题引上事先预设的轨道上,等到威王发觉邹忌谈说私情的用意时,邹忌的讽谏已完成了。自然这时威王也无法排除已注入脑海中的邹忌讽谏之言了,思而虑之,他不能不接受邹忌的谏言。  相似文献   

20.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是脍炙人口的杰作,其精巧绝妙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全词不过四十字,便用了五种修辞手法。其一,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瘦”,常用以称道人和动物的,而用以拟写夜雨后海棠花的叶和花,形象生动。其二,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叶和花,自然贴切。其三,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巧无比。其四,反复。“知否?知否?”一再叮咛,强调要仔细考究,别走马观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