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1日这一天,北京的各地铁站都反复播放着同样的录音:今天是北京市的“自觉排队日”,请您自觉排队等候上车。学者北野先生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首都北京推行此次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有益于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从首个自觉排队日中出现的没  相似文献   

2.
青木 《教育》2010,(5):62-62
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曾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德国的城市看不到街上有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即使在深更半夜的空旷街头,也不会有德国人闯红灯。在德国生活,常能看到德国人在耐心地排队等候,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排队     
初到日本的人,一定会惊讶于日本人对排队的热爱——车站、商场、景区入口,厕所、电梯间、收款台,还有各种餐厅的外卖窗口,到处都是井井有条的队伍.日本人之所以爱排队,以我一个游客的眼光看来,首先是因为社会提供了便于排队的条件.地铁和新干线会在明显位置标注火车进站的时间;商场或食肆的入口处也会动态标明等候的时间,供人们权衡.不仅如此,商家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点一次名.许多人口密集的场合,如车站和商场,会设有回旋式的等候区,为防止日晒雨淋,还搭上简易棚;有些队伍过于庞大,工作人员便配合疏导——通常入口有一人把关,队尾也有一个举着牌子的工作人员,牌子的两面写着“队尾”,以提示参观者到那里去排队.  相似文献   

4.
青木 《小读者》2011,(10):33-33
在德国生活多年.发现德国的城市看不到街上有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即使在深更半夜的空旷街头.也不会有德国人闯红灯。记者常能看到德国人在耐心地排队等候.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风尚。在德国.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都把“主宰自己”的自控能力看作孩子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且。从娃娃开始就着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山东教育》2002,(31):19-20
一位维吾尔族姑娘,不远千里来到山东,白手起家,用短短6年时间发展起了一所占地120亩的高标准全日制双语寄宿学校,招生第一年还是满大街拉学生,第二年就出现了“爆棚”——8点学校开始招生报名,6点钟一些家长就自带板凳跑到学校门口排队等候……这位维吾尔族姑娘就是淄博世纪英才外语学校校长张文俊。人们不禁要问:世纪英才凭借什么力量如此强烈地吸引了广大家长?请听张校长的自述——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道德中的人对于自身应具备的道德具有“自知之明”,既明白道德要求对于人的价值,也明白道德实践的意义,表现在能够自觉维护、遵守道德规范.儒家道德自觉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反求诸己,具体方法就是“格物致知”、“慎独”、“居敬”等.道德自觉能够促使道德教育的转型,使道德成为人们感到快乐的内在个人修养而不是沉重的外在义务.道德自觉能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性,启发人们的道德判断力与道德反思能力,在实践中真正做一个“道德人”.  相似文献   

7.
招聘单位云集一地,招聘职位铺天盖地,来的人很多,排队等候的人们小心翼翼,匆匆走过的身影尽显焦虑,被空调强制降温的身体汗流浃背。每个人都在强装镇定,想象着如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化地推销自己。“下一位,抓紧时间!”“OK,听候通知。”这一幕是招聘会最常见的众生相,不久的将来也许你也即将踏上招聘会的征程,你可以金光闪闪,也可以楚楚可怜,前者是选择,后者是等着被选择,一些小建议希望帮助到大家在招聘会上能够步步为赢,有备而来,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和人脑科学的新成果 ,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视野 ,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对于汉字的认识就是如此。李岚清副总理在考察扬州大学和南京市金陵中学、琅琊路小学时先后指出 :“要从科技教育的高度和人脑科学的深层次上探讨素质教育的问题” ,要“把人脑开发与素质教育紧密地联系起来” ,“中国字很伟大”。(《新华日报》1998年1月19日)在谈到开发人脑潜能时 ,李副总理指出 :“我们中国有先天的好处 ,因为我们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本身就是用的右脑 ,但是我们国家没有自觉地开发 ,没有自觉地用各种方法开发 ,这个问题没…  相似文献   

9.
“沙龙”是法语的中文音译。如果意译的话,就是“上层人物住宅里的豪华客厅”。从17世纪末叶到18世纪,巴黎的贵妇人常常在家中客厅(也即“沙龙”)里招待文人和艺术家。他们三五成群,自愿结合在一起,一边饮酒作乐,一边谈天说地,无所不及。这种私人集会往往是在晚上定期举行的。晚间,朦朦胧胧的灯光,造就了“罗曼蒂克”式的美感,使人灵感陡增。19世纪,此等文人雅士的清谈已影响了欧美各国,后来逐渐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时间一久,人们便将这类集会称作“沙龙”了。嗣后,“沙龙”一语的意思又在原基础上有了引申。如法国人每每把定期举办的艺…  相似文献   

10.
一名劫匪去银行抢劫。他走进银行的业务大厅,若无其事地拿过取款单,认真填写:“我有枪,把钱装进这个包里!”然后站在窗口前排队等候。前面排队的人太多,劫匪等得不耐烦,决定换个地方速战速决,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立法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终身教育思想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终身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终身教育立法成为世界各国重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终身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这是对传统的教育只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观念的革命。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使所有的人终身受到教育;这种教育已经不只限定学校教育,而是包括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切教育形式。虽然在古代人们也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认识,但真正从人们的“自发”到“自觉”,只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一、上网≠数字图书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数字”的时代,数字地球、数字家庭、数字城市、数字地图、数字鸿沟……“数字”无处不在。图书馆人也在谈论“数字”,“数字图书馆”建设已被列入21世纪的规划之中,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热情如火如荼,人们也不时读到某某图书馆已建成“数字”的报道。人们衡量图书馆数字化的指标大致有三,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路”的问题;二是数据,也就是“货”的问题;三是图书馆内部的主要业务活动如书刊借阅、采访、分编等,从纸面作业转为数字(通常是在线)作业。那么,具备以上基本条件的图书馆是否就可以…  相似文献   

13.
“玄游”、“仙游”是与魏晋南北朝时代相适应,与当时的哲学观念、审美理论相适应的二种新型旅游形式(这期间还有被称之“释游”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新型的旅游,与秦汉旅游不同,没有万里漫游的宏伟氛围,也没有万里巡游的恢宏气象;有的是哲学、宗教的抒情色彩和投身山水、净化心灵、超脱凡尘的氛围。可以这样说,其意义在于表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人自觉地走向自然,要比西方人早得多。(一) 玄游。玄,本来是指道家精深奥妙的哲理。出之于《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章)。后来,人们把魏时由王弼、郭象等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应当怎样做教师?一、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应该像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老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学科知识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世上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能否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教书…  相似文献   

15.
魔鬼作为一个并无实体的存在却在西方人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实际的作用。教会通过对魔鬼的恐怖化等措施促使人们自觉地压制自己的欲望。但这种压制没有能够始终持续,在19世纪,就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魔鬼从被压制被否定变为被推崇被肯定。本文试图描述这一变化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表现,并说明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刘玉芳 《广西教育》2008,(20):15-17
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开始了一场新的思想与观念革命。这就是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叶出现。最初,只是文学史、艺术上的一个很不确定的分期概念。在建筑学中,它一般用来指代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建筑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学者开始在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人文学科中经常使用它。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生存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论移情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Empathy)最早是一种美学理论,是由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于1873年提出的,称之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即“把情感渗进里面去”(Einf櫣hlung)。后由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Lipps)把移情这一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并发扬光大,成为盛行于19世纪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概括来说,移情理论是指人们在观照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审美活动就是把自我的内部活动移入到对象中去,对对象作人格化的观照,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移情作为跨文…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属人性与主体的创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历史具有属人性是人们的共识。但对于历史何以属人,怎样属人等问题,人们或许认为不言而喻,从而不常谈起。笔者不揣冒昧,就此问题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对历史作“属人”的理解,就是对历史作主体性理解,是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历史作实践性理解。旧唯物主义从自然本原(“抽象的自然”)出发来解释人的产生和发展,唯心主义从意识本原(“抽象的人”)出发来解释自然的产生和发展。它们或是把历史视为“自然的人”按自己的情感、意  相似文献   

19.
文曼 《文学教育(上)》2008,(23):126-127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19世纪后期在欧洲最先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艺术本身的美。“美”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关对美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到了19世纪的唯美主义这里,“美”的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着力梳理清这半个多世纪“美的艺术”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20.
“多余人”人物系列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独有的成就,同时也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从“多余人”的形象特征、成因、价值意义等方面对“多余人”进行现代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