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上,妈妈去市场买菜时,称回了一斤豆腐。瞧,又白又嫩的一大块豆腐,看上去多么细腻呀!妈妈边把豆腐放进冰箱,边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我们就做冰豆腐吃吧!”冰豆腐是怎样的呢?大半天过去了,妈妈从冰箱里取出豆腐。我连忙过去仔细地看:原来细腻嫩滑的豆腐,这会儿仿佛成了两块乳白色的冰砖。用手一摸,又硬又冷。“这就是冰豆腐?这可怎么吃呀?”我奇怪地问妈妈。“这样当然不能吃。还得把它浸到水中,让它融开。然后切成小块放到锅中煮一煮,配上适量的调味品,味道就好了。”妈妈说完,就拿来一小盆水,把冰过的豆腐放到了水…  相似文献   

2.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23,(10):94-99
<正>豆腐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营养丰富,尤其是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这与我国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特别契合,因此,千百年来豆腐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食。豆腐是一种历史悠久且营养丰富的食物,深受大家的喜爱,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制作豆腐的原料是大豆(如黄豆、黑豆、青豆等),先将大豆磨制成豆浆,再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随后经过压制成型,就制成了豆腐。  相似文献   

3.
冬天     
说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相似文献   

4.
妈妈跟许多女人一样能干.爱唱歌,爱打扮。年轻时.她被称作“豆腐西施”,大街小巷地吆喝:”豆腐,卖豆腐!”天生一副好嗓门.连这样的叫卖声都能让耳朵舒服.豆腐好吃,自然生意也不错。这点小手艺能养家糊口.能像唱歌一样地锻炼嗓子,豆腐还能美容养颜,剩下的豆腐渣也可喂猪,自然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长生不老”的妙药──豆腐配海带日本盛行豆腐与海带配吃,他们认为这是“长生不老的妙药”。制作豆腐用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昔物质。现在已发现的一百多种皂角苷,大豆里就含有5种。皂角昔能阻止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的过氧性脂质的产生,能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的分...  相似文献   

6.
豆腐是中国人发明的,已有三干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很喜欢吃豆腐。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豆腐在美国的市场却非常有限。一项以3000名美国人为对象的消费调查报告表明:有35%的被访者认为豆腐是“最讨厌和无法咽下的食品”。这本是豆腐制品业的一个坏消息,而日本森永乳业公司却因此产生新的灵感,认为既然有35%讨厌的,也就说明不少人曾经吃过豆腐,美国的豆腐市场是完全可以打进的。对此,这家公司派员通过报纸征求美国人对豆腐的意见,找出讨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异味和保存期短。  相似文献   

7.
奇怪的豆腐     
一天中午,我吃豆腐(fu)的时候,发现有两种豆腐:一种豆腐有小洞洞,像蜂(feng)窝(wo)一样;另一种豆腐没有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去问了妈妈。妈妈告诉我,冰箱冻过的豆腐是有洞的,吃起来更香一些。没冻过的豆  相似文献   

8.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起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了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炉)上,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yīnyūn,〈书〉形容烟或云气浓郁)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  相似文献   

9.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小交通员》一课中,“把豆腐钱给我吧”这句话是立安用来应付敌人的。联系下文“我爹病了,叫我来收18号的豆腐钱”,我认为应理解为:这样使敌人认为立安是豆腐店老板的后裔。可是《教育参考资料》解释  相似文献   

10.
我想自己做一道家常豆腐。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奶奶,想不到她非常支持。我们去菜市场买了一盒豆腐,可是这豆腐滑溜溜的,怎么切呢?看着我犯难的神色,奶奶指点我:切豆腐也是有刀法的,横一刀,竖一刀。我笨拙地拿起刀,按照奶奶说的刀法,划起了格子。虽然不美  相似文献   

11.
康熙八年,安徽仙源县举人乇致和进京会试落第,滞留京城。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会试落第了。京城米贵,生活不易。小时候,乇致和在老家帮人做过豆腐,没想到,这个技艺在此时帮了他的忙。为了生计,他在北京的安徽会馆附近租房制作豆腐,白天沿街叫卖,晚上在狭小的房问里读书,准备下次再考。豆腐生意还过得去,  相似文献   

12.
闲话豆腐     
那年冬天到山东烟台的福山职业中专采访,学校的孙校长是一位很懂得厨艺的热情的老人,时年58岁了,仍然热情地陪我喝酒,聊天。席间,从烟台福山说到了鲁菜(福山是鲁菜的发祥地),又从鲁菜说到了豆腐。孙校长讲起了豆腐的起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校长说,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的时候,淮河流域农民用石磨磨豆腐。他们把大米、豆子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石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这很像山东沂蒙山地区盛产的煎饼。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岸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邵阳大街小巷的卤菜摊位前,你肯定能吃到一种薄薄的呈三角状沾满辣椒和其他佐料的豆腐。那股麻辣劲儿,那股浓香,吃了之后,管保叫你赞不绝口。这,就是在邵阳颇有名气的“劳模豆腐”,出自该市最年轻的省级劳模、湖南省汽车制造厂下岗职工孙仕球之手。  劳模下岗,卖豆腐?听着新鲜吧?说起这“劳模豆腐”,还有一段颇不寻常的故事呢。  孙仕球下岗?人们不理解,因为他是“湖汽”树起的一面旗帜  1995年,孙仕球从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回到“湖汽”,被安排在企管办从事管理工作。那时工厂很不景气,很多职工岌岌自危,…  相似文献   

14.
豆腐王     
云风 《阅读与鉴赏》2009,(11):10-11,52
他姓王.人称豆腐王。做了一辈子豆腐.豆腐王人硬货也硬,每天绝不多做,只做两盘.每盘二十块。天一亮,拉上一盘.高分贝喇叭一放.绕城郊一圈儿.保准半块儿不剩。起晚了你就甭想吃上热乎的。但豆腐王从不忘给刘大爷捎上那么两块——刘大爷牙不好,就爱这一口儿。这自然也成了他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国,豆腐是家喻户晓的美食。确实,豆腐不分民族宗教,不论贫富贵贱,老少咸宜,妇孺皆喜。这凝脂白玉般的豆腐,在带给大家舌尖上美味的同时,细细品味,跟我们的人生又是何其相似。豆腐,古称"福黎",是由我国最早制造,而后传往世界各地。《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之孙,人称淮南王。因其母喜欢食用黄豆,一日其母卧病在床,淮南王便命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成汤,以便让母亲饮用。但又怕食之无味,所以加盐来调味,没想到居然凝结成块,这正是豆腐的雏形。  相似文献   

16.
豆腐王     
他姓王,人称豆腐王,做了一辈子豆腐,豆腐王人硬货也硬,每天绝不多做,只做两盘,每盘20块。天一亮,拉上一盘,高分贝喇叭一放,绕城郊一圈儿,保准儿半块儿不剩。起晚了你就甭想吃上热乎的。但豆腐王从不忘给刘大爷捎上那么两块——刘大爷牙不好,就爱这一口儿。这自然也成了他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豆腐     
豆腐可以做很多菜,有一种豆腐放在冰箱里冻过以后,就会长出很多小洞洞,再把这种豆腐和鱼放在一起做成鱼汤,豆腐里的小洞洞就可以吸汤了,鱼汤被吸到了小洞洞里,吃一口,哇!好吃极了!  相似文献   

18.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  相似文献   

19.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 (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  相似文献   

20.
豆腐是中国人餐桌上的普通食品,中国人经常吃豆腐,你可曾想过豆腐里的学问?你可曾将豆腐作为自己研究学习的对象?看了下面这篇文章,你一定明白豆腐里的学问大着呢。可不,其实我们身边的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都有研究的价值,这也是我们读这篇文章要学到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