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场作文要博得阅卷者的青睐,夺得高分,必须要有“亮点”闪烁其间:或标题新颖,或凤头豹尾,或情感充沛,或构思巧妙,或材料丰富……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里烦”。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写作文时老是拖拖沓沓,不能完成。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老是如此拖沓呢?原因是学生胸无点墨,手头没有东西可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学生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后,作文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那么,我们如何教学生积累作文材料呢?  相似文献   

3.
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除具有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以外,更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若能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可以成为积累作文材料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作文内容充实.就要积累自己的材料宝库.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重点对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方法方面做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者来说,“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出文章来,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只有占有了丰富、新鲜的材料,才能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的佳作来。那么,如何积累材料并将其运于笔端妙笔生花呢?  相似文献   

6.
很多同学一遇到写作文,便皱紧眉头,咬紧笔杆,半天写不出几个字,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写作的材料。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来自于积累。如果你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  相似文献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时,如果材料缺乏,就可能会导致思维凝滞,文章也一定会空洞乏味;“千古文章意为高”,虽然材料占有丰富,但如果不善取舍与挖掘,就会导致内容杂乱,思想肤浅。而材料丰富、思想深刻也是评价文章好坏的一个标准,更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评分点,所以,  相似文献   

8.
重视积累丰富的材料,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师及为写作服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中,从要求学生的限时作文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写作材料缺乏;内容不充实;所选材料与所表述观点不很吻合;内容写到一半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冥思苦想,下笔却空空如也;事例落俗套,令人生厌;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即使完成了也是拼凑字数……以上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积累对于写作来说,就像孪生姐妹.积累好比木材,作品就是千万年后形成的煤;积累像蜜蜂采花,文章就像酿成的蜜;积累就像蚕吃桑叶,文章就像结成的茧.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看得多了,积累得多了,就容易产生写作的灵感,就能摸着文章的"路子",领悟到写作的要诀,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11.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会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相似文献   

12.
在宋朝坛上,流传着一件趣事:一次,大诗人梅尧臣乘船去京,途中与同船人吟诗作对。他那丽词佳句、妙言警语,令满座无不惊叹。可是,有位细心的乘客,却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梅尧臣有一个小口袋,装着写满诗句的近千张纸条。这些小纸条怎么来的?原来,他平时勤于学习、勤于思索,一有得便马上记在纸条上,投进布袋积存起来,用时便可脱口而出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启示:那些绝妙好词,来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  相似文献   

13.
很多同学一遇到写作文,便皱紧眉头,咬紧笔杆,迟迟写不出几个字, 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写作的材料。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来自于积累。如果你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为易, 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如何进行材料的积累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试—试。1.人物画廊:记下身边人物的音容笑貌,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人物的动作、行为,可以拣取典型事件着重描写。  相似文献   

14.
谈到学生作文,自然而然就会说到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过渡、照应等必不可少的环节。存讲选材时,所有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精心选择能为主题服务的那些典型材料。  相似文献   

15.
谈到学生作文,自然而然就会说到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过渡、照应等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讲选材时,所有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精心选择能为主题服务的那些典型材料。可很多学生的现状却是,肚子里没有水,无材可选。他们在作文时,往往采用挤牙膏的方法,想到一点写一点。也就是他们自己常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相似文献   

16.
无数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付出的汗水不可谓不多,但是最后收效甚微。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有的学生仍然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记叙文,更谈不上说明文和议论文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这里,本人略谈一下作文材料积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中考作文的限制越来越少,"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些人性化的要求越来越体现出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但这一善意的出发点好像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大实惠.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学生上作文课依然眉头紧锁,写出的文章要么空洞无物,要么老调重弹,"小木船"从小学写到初中,一张半作文纸的能力从小学保持到初中.  相似文献   

18.
高老师:我接着倪老师的话头说。很多同学一遇到写作文,便皱紧眉头,咬紧笔杆,迟迟写不出几个字,或者写一写就流于“大众化”,落入俗套,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的材料。材料从哪里来?材料来自于积累,如果你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  相似文献   

19.
学生害怕作文。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没什么可写,另一个是不会写。而没什么可写,又甚于不会写。解决了没什么可写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作文中的主要问题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吧。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我现在正在进行快速作文法的探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快速作文的目的,也为了让学生摆脱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困境,我让学生平时就做好各方面的材料积累:  相似文献   

20.
马丽莉 《陕西教育》2007,(10):40-40
进入中年级以后,面对课本中一个又一个作文项目,很多孩子会犯愁,写作文真难。究其难的根源,便是缺少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