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地方台一般不做国际新闻的报道,最多只是发发新华社国际电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信息不仅有量的要求,也有质的要求,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不仅对国内大事很关心,对国际上的事件也越来越关注了。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对新闻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日益增多。十几年前,中国人看国际新闻大多抱着长知识、开眼界的心态,而今则带着对切身利益和国家命运的关注。读者的需求带动了国际新闻报刊的发展。1993年《环球时报》前身《环球文萃》创刊时,全国专门刊载国际新闻的报刊不多,当时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也比较少。现在,不仅专门做国际新闻的报刊多了,党报、都市报也普遍加大了国际新闻报道的篇幅和力度。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环球时报》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为什么会得到如此的厚爱?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环球时报》创刊10周年会…  相似文献   

3.
张磊 《中国广播》2009,(2):62-64
随着社会发展和公众对新闻关注度的日益提高,新闻的深度报道也日益成为所有媒体报道中的头条、重点。做好新闻深度报道,不仅能更好地洞晓新闻背后的新闻、满足受众了解实情的“欲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为政府决策、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就广播而言,全国很多广播电台都设有新闻深度报道的专题栏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在各种场合直接用英语采访、写作,也有不少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爱好者希望在学习母语采写的同时,也能看到相应的英文稿件,从而提高英语水平,适应新时期对新闻人才的要求。为此本刊特辟“双语新闻点评”栏目,满足这部分读者的需要。本期文章作者马建国著有,《英文报刊导读》一书。但愿此栏目的文章及其作者们的国际新闻采写实践和研究能为读者开辟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近年来,国内各媒体日益重视国际新闻的报道,不仅催生了重点报道国际新闻的专业媒体,综合类媒体也纷纷增加版面或时段,加大国际新闻报道的数量和份额。需求拉动,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最重要的助力,而我国受众对于国际报道的持续而多方面的需求,则有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人口流动等广阔的背景。随着中国故事日益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国际风云也日益成为中国媒体的盘中大餐。在《前沿关注》栏目上期讨论《全球视野下的国际新闻报道》之后,本期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信息一体化,让国际时事与中国的联系、与自身利益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问题对中国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一种国际新闻国内化的趋势。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国际新闻进行舆论引导,更好地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际新闻舆论引导的必要性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是舆论引导,在国际新闻国内化的趋势下,舆论引导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国际新闻日益受到关注,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国际新闻了解世界,进而从中捕捉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际的沟通交流也日益密切,各种新事物和新思潮的不断出现,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层次得到了丰富与提升。而广播新闻节目也逐渐从传统的录制播出转变为直播,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也从以往的对新闻素材简单组合转变为复合型的创作加工。媒体播报节奏加快,新闻内容更加多样化,这些都对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当前新闻编辑工作实际出发,对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的各项综合素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联系的逐步增强,全球性的问题的日益增多,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各国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新闻的报道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新闻的影响,来深入探索全球化对国际新闻实践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对物质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精神需求日益提升,电视台对编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闻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吸引着广大的电视观众。由于,当前电视台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在新闻采编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新闻记者提高专业素质,在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及采编技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新闻备受国内媒体重视。读者对国际新闻的兴趣增大,主要是因为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办好国际新闻版面,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新闻编辑要用“中国心”去看世界。也就是要求国际新闻编辑有一颗热爱祖国、为中国人民服务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赤诚之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是国际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国际新闻也将中国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互联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使得全世界人民的交流更加便利,中国的新闻热词也被传播到国外,英语是国际通行语言,因此新闻热词的准确传播取决于英语对新闻热词的翻译.由于新闻热词的翻译对英语新闻的准确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正确的翻译新闻热词,通过阐述新闻热词的概念和意义,提出准确的翻译方法,为精准传播中国新闻提供参考,为我国新闻和文化传播提供新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新闻业的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 ,随着新闻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与政策规则的变化 ,随着以网络媒体兴起为代表的媒介基本技术革命性进展以及对媒介形态的影响日趋明显 ,随着新闻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 ,随着中国新闻界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新闻舆论的竞争和斗争 ,新闻实践与新闻业正发生着重要的变化 ,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需求也在发生重要变化 ,它制约、影响并要求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相应变化 ,以给予理论与对策支持。能否把握其变化趋势 ,决定着新闻研究与新闻专业期刊能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能否满足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国际性、专业性的大型展会论坛日益增多,不少展会论坛上升到了主场外交的高度。做好权威的展会论坛的报道,也是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在这些重大活动中如何践行"四力"、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增长信心,成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下面,以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报道组织策划和调研采访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型展会论坛中践行"四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物质和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人们对报纸上刊载的新闻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使报纸在读者心目中更可读可亲,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要达此目的,新闻单位的一条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芳 《出版广角》2019,(13):23-25
当前,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对外出版工作者更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为精品出版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代表着中国出版业发展水平.因此,在对外出版中做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王维 《新闻世界》2008,(7):44-44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宣传工作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双语新闻也因此在国内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稳稳地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王芳 《记者摇篮》2010,(9):58-59,57
随着听众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以及大型主题策划直播的要求的日益提高,一批以编采播见长的编辑记者型新闻主播脱颖而出。,做直播时代的“全能型”新闻主播已成为对主持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着世界风云的变幻,国外受众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广大受众对新闻的基本需求之一,其传播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翻卷奔涌,给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尤其随着“人人拥有麦克风”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闻工作面临的时代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背景下,新闻工作者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迫切。可以说,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是新时代做好新闻工作的需要,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徐盟 《声屏世界》2012,(8):19-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国际新闻评论在节目形态的多样化、评论主题的丰富性和评论作品的传播力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今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感知中国的声音变得愈加重要。多棱观点之剑:电视国际新闻评论的题材特色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评论作为发出一国声音、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利器,在传递国际新闻的同时,起到了抢占舆论先机、引导舆论方向的重要作用。①国际顶尖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