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逢新世纪之始,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新华社建社七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邀请穆青同志开辟“我的记者生涯”专栏,讲述他记者生涯中一些令人回味、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为当代中国新闻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穆青同志在长达六十年的记者生涯中,在各个不同时期都曾写出过脍炙人口、震撼人心的作品。他对大局的深刻把握,对历史脉搏的敏锐感知以及和普通群众的鱼水深情,尤为记者们津津乐道并为之向往。同时,他在新闻理论和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建树,也成为当代中国新闻史上的宝贵财富。 收录在本栏中的这些故事,是作者精心选择的。它们有的叙述一个典型人物的采写过程,有的记录新闻史上一个重要事件,有的就是通过讲述一次失败的采访而坦言教训。其中对一些重大报道组织指挥方面的思考,对新闻理论与实践上的探索,更凝聚着这位年届八十岁的老记者的心血。一斑窥全豹,我们深信,读者从中能得到很多启示。 历史是人们做过的事,也盛载着人们的智慧。鉴往而知来,新的世纪,我们在面向未来,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更应该珍视历史,珍视传统,从中汲取精华和力量,推动我们共同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借用新华社老社长、著名记者穆青同志上黄山时所写诗词中的这两句诗作为我这篇论文的主标题,因为我觉得穆青同志的诗句概括了我要论述的这个新闻学中的理论课题——关于无产阶级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美与人格美。“文章不为千金卖”,就是我们采写新闻不是为了谋取私利,赚得金钱,而是为党为人民立德、立功、立言;“光明顶上啸天风”,就  相似文献   

3.
去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共产党员》和《时代先锋》杂志特地开辟了“党的光辉照我心”征文专栏和“我与党旗”征文专栏。读者反映,刊发的征文既有思想性、教育性,又可亲、可读,希望今后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虽然建党80周年已经过去了,但我们认为,既然读者喜爱征文栏目,我们就应该把它继续办下去。所以在2002年新的《时代先锋》杂志上,我们继续开辟“我与党旗”这个征文专栏,并准备把它作为以后的一个常设专栏来办。  相似文献   

4.
从来都是记者写新闻,读者读新闻,如今却出了新鲜事———记者的文章由普通读者来加以“点评”———当下不少报纸开设《读者点评》栏目,让人感到新鲜和兴奋!如《人民日报·华东版》的《热评》专栏、《中国青年报》的《百姓的语录》专栏,就专门刊载这种活泼犀利的短文。《人民日  相似文献   

5.
读者喜闻乐见的专栏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论、评论员文章大多由专职评论编辑撰写,而专栏评论则大多采用读者来稿。从某种意义上说,专栏评论拥有大量作者和读者,堪称“群言堂”,最为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韬奋一生主办过六刊一报,《生活》周刊于1926年创设的“读者信箱”专栏是他最早与读者建立的信息通道。此后,他坚持亲自拆阅和认真答复读者来信,一直贯穿于韬奋18年的新闻、出版生涯,成为他须臾不离的办刊法宝。韬奋曾把办好“读者信箱”专栏当作重要经验之一,他对夏衍讲:办好刊物的经验是亲自抓“一头一尾”。“头”是社论,而“尾”,就是答读者来信。通过它,韬奋不仅实现了早期“以读者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鹄的”的办刊目的,也在与广大读者的精神互动之中汲取力量,逐渐认清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在努力追求实现广大群众的最高利益的同时,完成了由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读者,这是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年以来,《邯郸日报》刊登的《知心大姐》专栏受到读者的欢迎,不少读者来信说:“知心大姐像一双万能的手,能解开心中的千千结。”“知心大姐像一个小宝库,很多问题可以从那里找到答案。”“知心大姐是群众的主心骨,一天不见心中就会失望好大一阵子。” 透过群众对《知心大姐》专栏的赞誉,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办好报纸,编采人员必须树立浓厚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真正让“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在头脑中扎根。下面是我编辑《知心大姐》专栏的体会。 摸着群众的脉搏搞报道 所谓“摸着群众的脉搏报道”,就是说她报道  相似文献   

8.
穆青是我国新闻界的泰斗,是人民十分喜爱和信赖的记者,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有关穆青生前身后的诸多文章中,绝大多数都把他作为一个名记者来加以描述和评价,这虽然与穆青本人经常强调自己就是一名人民记者保持了精神上的一致,但是,作为一个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新闻大家来说,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能充分挖掘出穆青对于我国新闻学乃至于新闻事业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穆青丰富而卓有成就的记者实践、新闻管理实践和理论贡献,都促使我们不得不从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次对其进行重新认识。穆青离开我们已经两年有余,但他留给我们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务局一矿柴广平:我们这里有15名骨干通讯员订了《新闻与写作》,我们希望贵刊开辟一个《通讯员问事处》专栏,及时解答通讯员提出的一些问题;另外,贵刊若能开辟一个“文章病院”专栏,针对基层通讯员写稿中的某些“通病”,如谴词造句中的毛病,常容易写错的字……,在专栏中“医治”一下,对通讯员提高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促进作用。▲我叫李再湘,是湖南宁乡县一中的数学教师。1983年我在湖南师院数学系读书时,担任过院学生新闻社的特约记者。然而,我这个理科生虽有对新闻写作的热情,但所写的稿子,却往往抓不住  相似文献   

10.
当记者不久,我曾给自己树了一个目标:别人写过的东西(指主题、角度)不写。回顾多年的记者生涯,虽未完全实现上述目标,却时时告诫自己要写有新意的稿子,少给读者“老面孔”。我在学校里学的是新闻专业。整天耳濡目染,接受了这样的概念: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给读者提供新鲜事实和思想,要使每一篇稿子能给读者以某些启迪。如果尽给读者“老面孔”,让人一见“似曾相识”,这是事业心不强的表现。多年来,我遵循师嘱,努力在实践中体现上述精神。(一)  相似文献   

11.
读者之声     
△上海吴泾化工联合公司办公室陈克勤: 我是公司秘书,又是报社的通讯员。我觉得《新闻与写作》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文字通俗、易看易学;二是实用,有的讲座很适合我的胃口。但由于我们公司是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每天碰到的大都是经济方面问题,象中外合资、横向联营等等,所以希望《新闻与写作》能开辟一个“经济新闻写作讲座”;再开辟一个“新书信息”专栏,及时向读者提供有关写作知识书刊的信息,以便我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湖北日报《文化大观》副刊“文化聚焦”专栏再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好专栏奖”。至此,该栏目在此项全国性评比中夺得“三连冠”。 “文化聚焦”是湖北日报在读者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栏目。1998年,我们以“创精品,保拳头”为目标,较好地实现了专栏“追踪文化热点,着眼文化建设,注重舆论引导,有助问题解决”的编辑方针,专栏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又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读者的认同。 1997年底,我们对这个已有3年历史的骨干栏目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认为报纸专栏的生命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要出新,已有的成功经验不能丢,而在选题和形式上,又要适应读者的要求进行改进和革新。进入1998年,“聚焦”专栏变化较明显的是,将过去文章2500字左右的篇幅,压减为1500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新闻是新闻的一种“软化”表现形式,是报纸增强可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穆青同志倡导记者要“多写视觉新闻”,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文字新闻的表现形式,还在于强化文字新闻的可视性,从而增强可感效果。视觉新闻是新闻事业不断发展的产物。目前,不少报纸相继开辟“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专栏,这是视觉新闻实践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实践证明,视觉新闻以其特有的形象优势愈来愈赢得读者的喜爱。但是,应该看到,视觉新闻除形象特征外,还具有情感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4.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5.
《穆青传》全书的鲜明主题,是一个“爱”字。作者张严平以女性记者的细腻笔触,将穆青“爱”的萌芽、生长、盛放的点滴历程娓娓道出。仔细目览这位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一起成长起来的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充满爱的新闻生涯,笔者对新闻人的爱有一番彻悟。  相似文献   

16.
近读穆青的一首《金缕曲》,感触颇深。 这首词是穆青1993年冬从新华社社长岗位上退下来后,登上黄山的读景抒怀之作:“文章不为千金卖,沥肝胆,青史巍巍,冰雪皑皑。光明顶上啸长风,著我炎黄气慨。对群峦,心潮澎湃。赤子深情终未改,欠多少父老相思债。鬓堆霜,丹心在。” 为什么说“欠多少父老相思债”呢?穆青说,几十年记者生涯,我在群众中间学习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们在建设祖国、改造山河上创造出的丰功伟绩,处处事事都是我前进的力量!面对这么好的人民,作为一个记者,我本应该做更多的事情,写更多的东西,然而我没有做到。为此,我深感愧对党、愧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新闻界,无论是年岁大些的,还是青年,对穆青同志都是非常崇敬和爱戴的。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由于我长期在新华分社工作,过去主要是“远处看”的感觉;1992年调到总社新闻研究所以后,开始进入“近处看”的境地,且因从新闻研究的角度多了,自然增添了几分思索。特别是担负中国记协和新华社联办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筹备工作之后,我联系穆青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重温他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和新闻学论述,一个认识油然而生:穆青同志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编辑部《与你同行》专栏的主持者要我写篇文章,说说自己作记者的体会,叫作“经验之谈”。他告诉我这个专栏是专门为年轻一些的记者辟出的。我平心想来,实在没什么经验好谈,只是有一个希望,欲说还休,欲罢又不能。这希望在我已经抱了十几年,这就是,作为记者能够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真实地写给我们的读者。新闻真实,是对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追求真实,即真实地展示报道对象的本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当我阅读穆青同志《十个共产党员》一书时——尽管书中收录的文章在不同历史时期曾不只一次地读过,不禁再次被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所深深打动,产生了向他们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我又想,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些充满革命激情的文章? 我通过采访穆青和一些熟悉他的同志,发现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人,也就是说有情人写出了有情文。因此,我还应当向书中没有写出而又力透纸背的第十一个共产党员——本书的作者、这位中国当代最优秀的记者之一穆青同志学习;不仅要学习他的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更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感。 富有真情实感是最大的特色 “穆青文章的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穆青人物通讯的魅力在于有真情实感!”当人们谈起穆青的人  相似文献   

20.
在11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本刊对新闻界的老前辈、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穆青同志进行了专访。 记者:从您从事新闻工作的亲身经历看,您认为新闻工作者对我们党的事业和社会发展所作的特殊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穆青:我是从1942年进入延安《解放日报》起开始新闻生涯的。那时我还不懂得怎样做新闻工作,甚至还不大愿意做记者。我觉得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当记者“满天飞”怎么行呢?但我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