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3月中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的说来,当前新闻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后,新闻界所遇到的严峻挑战的需要。具体说来,其现实意义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是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亟待提高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有报纸 2000多种,电台、电…  相似文献   

2.
自 3月中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此期间,在《中华新闻报》、《中国记协》、《新闻战线》等报刊上,陆续发表部分同志围绕这个问题撰写的文章。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   总的说来,当前新闻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后,新闻界所遇到的严峻挑战的需要。具体说来,其现实意义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  相似文献   

3.
刘保全 《新闻界》2001,(4):7-10
自3月中旬,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以来,全国各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此期间,在《中华新闻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报、刊上,陆续发表部分同志围绕这个问题撰写的文章,为推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搞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现实意义总的说来,当前新闻界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这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后,新闻界所遇到的严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03,(12):24-25
本刊讯“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这个反复酝酿一年多的研究课题,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在新闻界同仁和关心这一课题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日前获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这是一个令新闻界人士振奋的消息,新闻界从事技术工作和新闻资料工作的人员多年来渴望有一个统一的新闻信息方面的标准,今天有望可以圆梦了。“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研究课题是由“中国新闻技联”倡导,新华社牵头主持,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广电总局、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等多家中央媒体以及“中国新闻技联”联合申报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题研究项…  相似文献   

5.
“重”,在这里是个重音字、多音字,也可以说是重要的重,就是重重的谈,也可以说是重新的重,就是反复提出的意思。 为什么要重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呢?这是我们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需要;这是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的需要,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需要。 新闻职业道德,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魂,有了这个魂作支撑,我们才能多写佳作、多出精品;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建立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已成为一种趋势 当固定的职业集团形成以后,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促合下,形成了职业道德规范,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也是这样。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最早提出在西方,开始是美国,它是在大众化报刊出现以后黄色新闻泛滥成灾,大大损害了公共利益和新闻界声誉后提出的。为了挽救新闻界的道德危机,新闻界进行了反省和改造。到了二十世纪,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新闻职业道德守则,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1923年制订了《报业信条》,美国记者公会1934年通过了《记者道德律》。1953年,英国成立了报业评议会。评议会继承了英国法律审判的体制。在评判新闻人员道德行为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判例,成为衡量新闻从业人员道德行为的标准。至此,新闻职业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新闻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我们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之后,新闻界所遇到的严重挑战的需要,也是新闻工作者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邓小平,这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新闻和新闻工作都作过精辟的论述。江泽民同志多次说过:“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真实,也是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但随着社会环境、媒体竞争环境的变化,新闻界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我国新闻从业人员有60万人,其中从事新闻采编业务的约有15万。到2000年,全国将有5500名新闻专业人员退出第一线,7700人接近退休,退休和接近退休的人员中又有一半以上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培养大批合格的跨世纪新闻业务骨干,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七彩岁月》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意在为在校攻读新闻传播学的年轻学子和正在接受新闻继续教育的编辑记者树立一个榜样,提倡及时总结的心得体会。来稿不一定那么“系统”,但求有感触最深的事例。  相似文献   

9.
在委内瑞拉工作期间,几乎天天都和新闻界打交道。然而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几位对我们格外友好的新闻界女士。她们在为自己崇尚的新闻事业耕耘播种的同时,也为新华社的新闻在域外的传播洒下汗水。  相似文献   

10.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 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11.
来到新疆,眼界大开。假如新闻界的朋友问我:在新疆,同新闻界关系最密切的新闻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新疆新闻界的同行们几乎白手起家,开展新闻干部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新疆现有一万二千名新闻从业人员,其中有三千多名是在新闻采集与发布第一线工作的编辑、记者、翻译、校对和播音人员。短短几年  相似文献   

12.
贺钢 《新闻知识》2001,(10):37-38
多段落的行文方式用于新闻写作,在西方新闻界是极寻常的事,特别是广泛地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上。用此种方法写出的新闻,集中地体现了西方新闻界一切为了读者以及经营需要的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用多段落的行文方式写新闻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有心的记者的实践结果已一再地证明,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由于受传统写作的影响,写新闻依然是以长段落为主。近些年,虽然不时有强调新闻多分段的声音,但整个新闻界依然没有多大改观,“三大段导语、主体、结尾式的新闻”依然占据主体…  相似文献   

13.
以副社长曾建徽为首的新华社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6年12月中旬应邀访问了尼泊尔和孟加拉。这两个国家的新闻界人士都说,新华社的南亚地区新闻“已经超过西方通讯社”,或者可以同它们“展开有力的竞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驻尼泊尔和孟加拉的记者,以及伊朗通讯社和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孟加拉的记者,也都认为,新华社新闻有了显著改进。美联社驻尼泊尔记者比纳亚谷鲁-阿恰利亚说:“我多年来一直注意着新华社英文稿,坦率地说,早些年新华社的新闻可读性不强,但近两年来,我发现你们的新闻有很大的改观。”他想了解其中的“秘密”何在,是不是由于前几年中国派往国外留学的人  相似文献   

14.
怎样抵制『有偿新闻』陈伟“有偿新闻”现象成了现阶段新闻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需要认真研究的,是如何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新闻界自律是抵制“有偿新闻”的基础新闻自律是新闻界及其从业人员在享受新闻自由时,为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而...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消息,今年8月,穆青同志到东北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在大连与部分新闻界同志会面时,语重心长地说——要教育记者不做新闻乞丐。他说:“当前,新闻界,我们新华社,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就是新闻队伍建设问题。对这个问题,党中央也非常关心。近几年,特别是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事件,新闻界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教训是很深的。过去未抓好。现在应当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6.
听说《青年记者》为纪念创刊60周年,也在酝酿改版。这使我想起当前新闻界的一些现象,让人担忧。为什么担忧?我们先读一封清华大学一学生不久前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李老师,您好:我在新华社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专稿要闻组编发了80多条要闻,写了30多篇专稿,总算对新闻写作有了一点感性认识。有个问题想请教您,您要求学生写新闻时不加渲染,  相似文献   

17.
现在经济生活繁荣了,人们的交往多了,经济利益多了,人们交往中的纽带多了,发生纠纷的机会就多了。人的行为就需要规矩,需要法律。新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要有规矩。规矩的结果是大家都按一个公平的准则来作。新闻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当面临着法律调整的问题。除了本身和法律相通的“真实”原则之外,另一个相通的原则,是我们过去没有搭起来的“公开”原则。新闻要反映社会生活,必须秉持公平。在目前的新闻界经常会遇到两类问题。一是当公众关心的事情在新闻上发生问题,不能报的时候,一句话,要有纪律性。但我们还经常发现,与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疆新闻界》10岁了。十年中虽有风风雨雨,但它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了,并且表现出勃勃生机。 这个刊物生逢其时,土壤丰腴。80年代中期,适逢新疆新闻事业大发展之际,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报刊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广播电视也迅猛发展。这就需要大批能适应新形势的人,把新疆的新闻事业推向前进。当时新闻单位人才奇缺,“文化大革命”之后,国家几乎没有给新疆分配新闻专业人员,原有的新闻队伍本来就人数很少,加上自然规律之故,一批老同志先后离开新闻岗位;还有些人绕树三匝,远就高枝去了,这样更显得雪上加霜。一些新开张的新闻单位,常常没有一个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专业人员;老新闻单位也是人员捉襟见肘,加之新疆地处边远,信息闭塞,新闻事业明显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大潮。形势逼迫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人才,提高、壮大新闻队伍。《新疆新闻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大特写?对于这一问题,新闻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一致的说法,不仅在理论界没有统一的结论,新闻界从业人员也持不同的态度.大特写曾经被指代具有报告文学意味的长篇通讯报道,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有人说大特写不是"纯新闻",有人说大特写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新闻",有人则认为大特写是一种独立的综合文体,甚至也有人认为只要篇幅较长的纪实作品都可以被称为大特写.给大特写下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或许很难,但我们可以从大特写写作上报道上的特色来把握大特写.  相似文献   

20.
今年第一期的《中国记者》刊登了一篇《关于新闻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调查》。其中的一项是:您是否经常与新闻业务人员交往,您认为他们对新闻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的情况如何。 据说,日本的新闻界把专家们视为“天敌”,因他们挑起新闻媒介的错误来入木三分又毫不客气。接受《中国记者》调查的这些专家当然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朋友,但是我想,读了他们对我们新闻从业人员的看法,新闻圈中的不少人可能会产生自惭心理。在八位被调查的专家中,除了一位没有正面回答外,其他七位的基本看法是:“重视学习新闻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