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1日上午,在南中国海上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事件发生后的当晚,我通过互联网得知了这一消息,后经海军政治部首长批准,我奉命随中央新闻传媒记前往海南岛陵水机场进行采访。这次采写活动的最突出收获是,初次尝到了学习和运用采访心理学的甜头。实践告诉我:心理学是个宝,新闻采写离不了,特别像“中美撞机事件”这样的重大事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中美撞机事件的报道中,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引导了全国媒体对于撞机事件的报道方向、内容和口径,进而发挥了影响世界舆论的作用。其中,4月12日播发的通迅《关爱生命 匡扶正义》是这次事件报道中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闻研究人员,我们注意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而且更注意美国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虽然我们透过一些美国媒体了解到美国一些有识之士在这一事件上对美国政府的批评,但总的来说,美国媒体在对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基本上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充当美国政府的“喉舌”。本文尝试通过对《今日美国》(4月2日—5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2—8日)40余篇有关报道的分析,探讨一下美国媒体是如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网络媒体具有交互性、自由性,缺少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但是在涉及到国家利益的重大向题上,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并无本质的不同。中美撞机事件后,西方网络媒体的一系列表现证明:网络媒体正成为一些国家推行舆论霸权的重要工具。 撞机事件后的网络反应 撞机事件一发生,美国网络媒体的反应就非常强烈。在CNN、MSNBC等美国主流媒体网站上,新闻源主要来自美国军方和政府,其报道给美国读者的印象是“这是一个意外”,并且连篇累牍介绍美国飞行员的安全、生活情况,而对中国政府的态度、中国失踪飞行  相似文献   

5.
姜辛 《新闻记者》2003,(9):43-44
2001年4月1日,南中国海上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此时,正是我作为《文汇报》常驻俄罗斯记者刚刚履新的第九天。从当地电视新闻中看到此消息后,新闻敏感告诉我:这一重大的国际冲突事件也许将成为我作为驻外记者生涯难得的报道机遇。尽管我所在的国家是与此事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俄罗斯,尽管我刚刚来到莫斯科,一切必要的证件尚未办理,但是我知道中国的读者将会十分关注俄罗斯的反应,我所在的报社会把“中美撞机事件”作为十分重要的报道题材,而且我作为国际新闻记者作报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何处着手?从哪里寻找新闻线索?如何…  相似文献   

6.
采访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有的被采访的对象没有新闻,必须放弃;有的被采访的事实不是新闻,也要撤出;有的被采访的问题不能报道,更须“割爱”……原因是多方面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有采访前的选择——发现线索,选择线索,确定线索;有采访中的选择——进入采访后发现不是我们要报道的东西,即退出来另选对象;有采访后的选择——采访已经完成,因发现事实本身有问题,或情况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只有“割爱”,另选线索采访。这在采访中是常事,不必介意,也不应怕麻烦。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国目前正经历着严峻的外交考验——中美“撞机”危机的化解需要政府极高超的技巧和极大的决心——但国家主席江泽民似乎并未受此事影响。“撞机事件”发生后第三天,他仍然按原计划,前往拉美6国访问。这是江泽民在新世纪的首次对外访问。国际问题专家们认为这显示出中国对拉美的重视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8.
话中有画     
“如果有人以为中国人是在政治上容易击败的对手,那他们太不了解中国人了。” ——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就中美撞机事件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9.
五月通讯社是校党委领导的校团委指导下的校园宣传报道机构,是校园文化的窗口。作为五月通讯社的记者,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去报道、追踪、采访,我们每次采访都是在通讯社的授权之下才进行的,我们不能贸然地去采访我们不该采访的事件,不会报道我们不该报道的新闻。让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每次采访都不是那么顺利,驻各个科室的记者被安排去采访,每次都很难如愿。本次学代会,会前、会后我社都安排有采访任务,我们也在下面作了很多准备,但最终都因有事而被推辞,我们只有作时间和事件上的报道。 试问:我们学校有哪些机构、哪些组织不…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采访大多是事先瞄准目标进行的,当然也会有瞄着老虎去、打得兔子回的 遗憾;但有时也会有顺手牵羊的意外惊喜,那大多是碰巧遭遇的偶然事件。我所经历的新疆库车重大文物考古发现──“阿艾石窟”的采访报道.则属于“歪打正着”一类,带有一点喜剧色彩。所谓“歪打”,是指我在游玩中遇到了这个石窟,而当时却毫无报道的意识;所谓“正着”,是指我后来“顿悟”,又第一个报道了“阿艾石窟”,并且还写出了我国有关“阿艾石窟”的首篇论文。 差点漏了大新闻 去年11月下旬,我赴新疆阿克苏地区采访上海援疆干部。在阿克苏机场,上…  相似文献   

11.
4月26日中午,在海南岛三亚外海,我从护送王伟烈士的亲人和战友举行“海祭”仪式的“常德”号导弹护卫舰上,含泪发回了《万里海天祭英雄》的特写。至此,20多天来围绕震惊世界的“中美撞机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报道,算是告一段落。作为获准采访这一事件的为数不多的军事记之一,我两次飞赴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现场——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采访王伟的长机赵宇、妻子阮国琴等事件当事人,目击牵动亿万人心的南海大搜寻,连续在解放军报上发出多篇独家报道,吸引了众多读关注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夏,我随某航天试验队赴戈壁基地采访。去时,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粗略的报道框架——报道“航天人”的艰苦奉献精神。因为这次外地采访是在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新闻采访的经验还很欠缺,大型试验的报道更是第一回。为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我没有贪图标新立异,而是认准了一条;将采访做得细些再细些;将素材积累得  相似文献   

13.
要把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素材,变为新闻,不仅与采访的深浅和写作的巧拙有关,同样与契机——也就是新闻价值的实现时机有关。对这个道理,我是在采写了《唐洋乡建筑队离城返乡转向新领域》后,有了较深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十年数字化之路引发行业巨变 十年前,新闻记者采访靠一支笔记录事件,图书编辑整天伏案在纸上整理书稿,印刷业处理图文的大多工艺还得依靠手工操作,读者拿到书籍先闻油墨香……十年后的今天,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录音笔采访已经是“小儿科”,配有车载无线移动图像接收器的卫星新闻采访直播车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中“炫...  相似文献   

15.
《多搞一些“带响”报道》刊出后,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询问有关“带响”报道的录制问题,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带响报道怎样才能录制得好呢?根据众多广播工作者的经验,除了坚持新闻报道必须完全真实等原则外,还应着重抓好这样五个环节: 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大家知道,带响报道比起文字报道的采访要复杂得多,对记者的要求也就更高。因为采访时,记者除了耳闻手记,还必须“录音”,要用实况音响  相似文献   

16.
我们看到,媒体在报道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中,很少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们,  相似文献   

17.
我们看到,媒体在报道有关老人摔倒反诬救助者的事件中,很少去进行扎实的调查,还原事情的经过及影响。一些报道甚至不去采访一下当事人,这样的报道出来后就难以谈得上客观、公正和全面,它只把事情的一个方面或表象呈现给人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2月17日,在府河事件发生整整一个月后,武汉市黄破区一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两项议案:撤销和罢免指挥、参与大闹府河收费站的黄破区两名检察长的职务。黄破区检察院另外5名主要当事人也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一轰动全国的事件终于有了圆满的处理结果。 本人是这一独家(或说首发)新闻的主要作者,同时也是这一事件主要过程的目击者。以下是有关采访、报道过程及公开报道后产生的社会影响。 在府河事件中,我和我的同事陈建刚亲眼目睹了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11月 17日下午 3时左右,我接到本报…  相似文献   

19.
所谓体验式新闻是指记者深入到事件发生的现场,亲自体验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新闻现象的采访方法,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更真实,更准确地报道事件和人  相似文献   

20.
史万森 《新闻三昧》2006,(10):26-28
从沙尘暴光顾北京起,我几乎每年都要写关于沙尘暴的报道。这甚至也成了我们全家的话题:每年呼和浩特的扬沙一起,妻子就说,是不是又该写写沙尘暴了?道不尽的沙尘暴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沙尘暴已经把整个华北地区刮得天昏地暗。我和编辑部请示后,开始了对沙尘暴的采访。我的采访目标就是寻找沙尘源。记得当时查阅了不少资料,包括一些名人考察西北的笔记。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又访问了有关研究人员。最后,写成了《额济纳,谁来听你诉说》的通讯,发在法制日报的头版头条上,这应该是关于沙尘暴最早的报道之一。受访者告诉我,额济纳曾是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