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3月,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了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展览。布列松的名字,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曾两次到中国访问,并且拍摄了大量的记录新中国建立前后的照片。他的纪实体裁的作品,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卡蒂埃·布列松是当代世界著名的摄影家之一。1908年,他生于法国,1932年,开始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他从法国杂志《看》、《哈泼市场》接受摄影任务,后来也为美国《生活》杂志和其它报刊杂志供稿。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进攻法国,布列松在1939年参了军,在法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有着“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宣传效果。新闻摄影作品作为一个独立的新闻样式,承载着突出主题、增大报刊信息量的作用,一幅幅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能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还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并能给人们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摄影作品产生的如此效应,完全在于图片背后所隐含的潜在语言,这种语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境界,它需要摄影工作者不断地挖掘、探索、积累和付出。  相似文献   

3.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当代社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纪实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条重要分支,它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不能忽视的。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有审美趣味,并且对社会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优秀的摄影作品背后往往会有一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摄影师。这种独立的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读照片背后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当今中国重新焕发意义,这可以从霍加特“文化是普通平凡的”以及霍尔“普通人并不是文化的白痴”两句经典话语琢磨出一些味道。粉丝文化、微博段子、恶搞娱乐以及网络文学的全方位覆盖,均以青少年这一庞大受众作为载体,而分析影响力颇大的青少年社会文化现象,急需合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理论基座以支撑。  相似文献   

5.
看过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一列火车飞驰在青藏铁路大桥上,底下有一群藏羚羊横穿而过,前后排成一条纵队,与头顶上呼啸而来的火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研究刘伟强在不同时期的电影的摄影造型风格,来表现不同时期刘伟强对于影片的不同理解.在不同时期中,刘伟强对于不同的影片的拍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早期侧重于新手法的尝试和现实主义的表现.中期的刘伟强开始渐渐注意在拍摄中镜头的组合.现在则侧重于镜头的节奏,视觉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占琦  罗海燕 《新闻世界》2011,(4):143-144
随着人类"读图时代"的到来,"一图胜千言"的新闻摄影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了。然而从2004年《非典时期的婚礼》到2006年《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再到2010年的《挟尸要价》,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新闻摄影作品被卷入到失实的争议当中。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无疑将导致媒介公信力的下降,引发社会对媒介...  相似文献   

8.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9.
新闻组照《黄石村民在印尼客机坠毁中遇难》继荣获第十二届(2005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二等奖之后,最近又荣获2005年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金奖。这也是本人继2003年度新闻摄影《放鞭炮岂能驱邪保平安?》和2004年度新闻摄影《日夜守着电话机,祈盼儿子平安归》分别荣获第十届(2003年度)和第十一届(2004年度)福建新闻奖(新闻摄影部分)一等奖之后的第三次获省级以上新闻摄影的一等奖。这在莆田当地新闻史上属少见,也是本人始料不及的。但细想起来,这近三年“偶然”的新闻摄影“三连冠”蕴含着一定的必然,也包含着《湄洲日报》老总的良苦用心和甜酸苦辣。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1月22日,在第四届世界媒体峰会上,全球260多家媒体机构代表见证了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冰雪运动摄影大赛获奖结果揭晓,21件参赛作品从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870位摄影师提交的274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11件获得大赛一等奖和提名奖、10件获得峰会主席团特别奖。2014年首届世界媒体峰会全球新闻奖(以下简称2014年全球新闻奖)在世界新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张莺 《新闻记者》2001,(5):28-30
众所周知 ,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的综合性报纸 ,既不是党报 ,也不是晚报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报纸 ,是“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 ,即市民新闻报。” ①在不到三五年的时间里 ,继四川的《华西都市报》之后 ,全国已有诸如《都市快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都市报近30家。而且办一个成功一个 ,发行量有的一下子冲至四五十万份 ,广告收入直线上升 ,有的直逼亿元大关 ,创造了媒介业的神话。“都市报现象”一时成为全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一、都市报兴起的原因《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认为 ,都市报…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元旦,《华西都市报》正式创刊,两年多后的1997年8月,该报的发行量就突破了40万份,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报纸的广告收入也一路直线飙升,目前已经达到了上亿元;与此同时,该报在广大读者和各级党委领导中均获得良好的口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全国许多省会城市创办了以市民为主要对象的都市报。都市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抓住市民关注的新闻,并适时地引导百姓的生活。“当好市民生活参谋、关注社会公共事物、了解市…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大众对传媒接受心理的改变,促使世界各国的报刊进一步由“如见如闻”的报道走向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深度报道。显而易见,深度报道也是报刊与广播电视传媒竞争的优势所在。近年来,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的深度报道体现为专题摄影,在整个摄影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题材的挖掘也越来越深。 作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性大报,大众日报审时度势,也下大力量加强摄影的深度报道,加入了这轮新的摄影改革。截至目前已刊发各种专题照片故事30多期,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这张报纸的摄影专版实现了四个突破:  相似文献   

14.
张莺 《新闻实践》2009,(7):39-40
都市报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走向市场.可以说,都市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成为都市报群体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岁末,当日历将要翻过最后一页的时候,中国文艺舞台的倾斜也到了令人目眩的地步。全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歌星、笑星、影星争先向“穷乡僻壤”大转移,在“走穴”的风口浪尖上,演出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一名歌星两个月便获得20万元,有人看见他经常驾驶豪华型汽车在街上兜风。一名红歌星不给够2000元誓不上台。据兰州来的一位目击者说,去年9月,北京有几个尖子演员到兰州“走穴”,票价10元一张,有的黑市票高达60元一张,由于准备工作不足,扩音器出了毛病,观众蜂拥上台,质问演员,有的演员挨了拳脚;“穴头”见势不妙,悄悄溜走。演员在警察的保  相似文献   

16.
苏联新闻摄影以其纪实性和艺术性相和谐的风格,近10多年来一直驰誉国际摄影界,在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等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着实令人刮目相看。这种颇具独家特色的风格,日臻完善,一扫人们对苏联新闻摄影的以往印象,引起各国专家越来越多的关注。究其原因,这是苏联新闻摄影诞生70多年来,几代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勇于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异军突起苏联新闻摄影是多民族的,摄影记者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表现出民族特征。从60年代后5年起,苏联新闻摄影中立陶宛学派异军突起,以自己独特的鲜明风格与其它学派相区别,赢得世界摄坛的关注,引来各国摄影杂志接二连三的介绍和评论。那时的年轻摄影爱好者——卡乌纳斯基摄影俱乐部的成员苏特斯库,昆丘斯及其同事们都表现了创作的新观念,把他们共和国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劳动、休息、农村中的劳作纪录在照片上,创作了本民族人民的肖像。他们的作品被人们誉为抒情报道摄影,或者艺术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8.
甘恬 《新闻实践》2012,(7):56-57
一幅《抢盐》照片,连续斩获多项省级摄影奖项,还一举夺得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这张由慈溪日报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能够脱颖而出,固然有题材取胜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慈溪日报近年来在新闻图片创新探索上的成果反映。  相似文献   

19.
20.
陆婷 《声屏世界》2011,(4):35-35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各自的生活中养成了不同的性格,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儒雅、有的含蓄、有的深沉,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风格特点和把握好个性,是成为优秀主持人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所主持节目的播出效果和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