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3月23日,浙江日报在一版《钱江浪花》栏里推出《潘云鹤:用CAD打造“大脑企业”》的报道。这是《钱江浪花》专栏在浙江日报刊出的第100篇报道,意味着“一个新专栏出满100期”的最初策划得到了完满的实施。 《钱江浪花》是由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提议并直接指导而开辟的大型专题栏目。2000年10月24日,张德江同志在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陈敏尔谈话时说,在走向新世纪的征途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及其在全国的地位,可以用明确的统计数字来表明;浙江精神也已被概括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  相似文献   

2.
2000年11月6日,浙江日报第一版开辟一个名曰《钱江浪花》的专栏,在开栏的话中说:“最近,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建议浙江日报开辟一个栏目,通过对区域特色经济、先进企业事业单位和优秀人物的系列报道,歌颂邓小平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反映浙江之最和浙江之路;展示浙江经验和浙江精神。”  相似文献   

3.
2000年11月6日,浙江日报第一版开辟一个名曰《钱江浪花》的专栏,在开栏的话中说:“最近,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建议浙江日报开辟一个栏目,通过对区域特色经济、先进企业事业单位和优秀人物的系列报道,歌颂邓小平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反映浙江之最和浙江之路;展示浙江经验和浙江精神。”《钱江浪花》开栏以来,已经报道了30多个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受到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好评。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提议在报上办栏目,并确定栏目的名称、主题思想和总体框架,看似一件具体的事情,其实是党委对新闻工作实施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一朵浪花能显示出时代的精神”。正如浙江日报《钱江浪花》专栏的开栏之语所讲的那样,《仙居农民点“废”成银》一稿(获2000年度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编者注)作为栏目中的一朵浪花,它的获奖亦是对整组稿件的褒奖,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童兵 《新闻实践》2001,(2):18-20
2000年11月6日起,浙江日报推出一个名为《钱江浪花》的新专栏,每天一期,一期一篇,或介绍浙江某市县的一知名产业,或报道一名牌产品,或歌颂一先进人物,令我这个浙江游子读来感到振奋、激动、自豪,有时甚至惊讶。各地读者看到这些报道,也不由自主地为浙江的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拍手叫好。有的学者则指出,这就是浙江改革之路和浙江精神之所在。一个专栏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是不多的。这使我想到列宁关于把报纸办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时讲过的话:用卓越的范例激励人民群众建设新生产的热情。这个新专栏是列宁指示的很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获奖消息     
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8月23日在北京揭晓。38个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浙江日报《钱江浪花》专栏榜上有名。 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相似文献   

7.
从《钱江浪花》到《今日关注》,浙江日报在版面改革上可谓高潮迭起。《中华新闻报》作为报道新闻界、服务传媒界的一张报纸,我们感到浙江日报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报道。刚才领导、专家讲了很多,我很赞成,学到不少东西。浙江日报提出思想性、文化性、感染力相结合,指导性和可读性相统一的奋斗目标,并以《今日关注》为试验田。我认为总体上是成功的,评价部分前面同志都说了,不再重复,希望《今日关注》能够办得更好。我提8个问题,供报社同志参考。 1、知识性是《今日关注》版的特色,但是否存在弱化新闻性的现象? 浙江作为人文大省,《今日关注》强调文化性,是符合当地实际的,是浙江日报的一大特色。三个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01,(2):4-7
2月12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了“钱江浪花”专栏研讨会。 这是浙报集团继在绍兴、宁波分别召开“钱江浪花”读者座谈会后举行的一次高层次研讨会。应邀参加研讨的新闻界领导和专家学者有:中宣部原调研室主任、现阅评小组组长刘祖禹,新华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何平,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周瑞金,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梁贵和,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日报老总编辑厉德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席教授丁淦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博士,浙江大学新闻系主任黄旦博士,《中国记者》杂志总编辑陆小华,《新闻战线》杂志执行主  相似文献   

9.
《钱江浪花》通过开辟一个专栏进行宣传,为浙江树立了一面旗帜,扩大了影响,鼓舞了读者。从我们本行来进,也为省级党报改革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江坪 《新闻实践》2002,(7):23-24
近两年来,浙江日报在新闻改革中结出了两个硕果:一个是《钱江浪花》,一个就是《今日关注》。《钱江浪花》,是通过微观的新闻事实,充分体现宏观的浙江精神;《今日关注》,则是通过热点新闻的深度报道,使读者从中受到启迪。纵观《今日关注》100期,有几个特点是明显的。一、它是深化重大主题报道的一个好载体。重大主题是新闻报道的重点,它是党委、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关注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话题。对于重大主题作深度报道,则是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因为,新闻的真实性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新闻报道必须把真实的情况和本质的东西告诉读者,而不是把一些表象的东西、不痛不痒的东西,甚至是虚假的东西告诉读者。同时,  相似文献   

11.
我首先向浙江日报的同行们表示祝贺。你们以《钱江浪花》的系列报道,向新世纪的广大读者奉献了一份精美的精神礼品,也向全国的新闻界就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为浙江日报具体策划的专栏《钱江浪花》到3月23日刊出100期,结集出版的书名就叫《钱江浪花》,于6月1日下午在杭州举行首发式。此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各界人士爱不释手。由省委书记直接策划、具体指导省委机关报办好一个专栏,这表明浙江省委负责同志对抓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很重视。此举的可贵处在于抓得具体,较之有些领导同志大而化之的做法高出一筹。这也生动地证明,领导同志帮助党委机关报把工作抓细抓实,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关键是党委负责人对此要有心、用心,乐于、善于放下架子与报社同…  相似文献   

13.
黄旦 《新闻实践》2001,(2):21-22
在谈正题之前,先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作为一个读者,如果不看《钱江浪花》,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省有那么多的市场,有那么多具有不同特色的区域经济。是从这些报道里面,我对我们的省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对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有了新的体会。中国的“发展传播学”尝试和研究,也许就应该这样做起。作为新闻系的老师,非常感谢《浙江日报》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参考读物。《钱江浪花》的作品,无论对于我们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多益处。作为一个新闻学者或研究者,更感谢《浙江日报》给我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考的好对象,并且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最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办了两个专栏:一个是《经济生活报》(现为《今日早报》)所办的《浙商名流系列访谈》,还编了书。我对这个专栏是比较赞赏的,为它写了书评。另一个专栏就是由张德江同志提议并命名的《钱江浪花》,已经出了70多期。不能说这些文章篇篇是精品,篇篇是力作。但是从总体上看,这70多篇文章气势雄伟,涉及到全省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宣传浙江、认识浙江、建设浙江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钱江浪花》是浙江日报在新时期新闻改革的突破口的话,那么《今日关注》则是浙江日报新闻改革的深入和深化。《钱江浪花》通过经济改革中的一系列典型,探索党报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就党和群众都满意的结合点上作了前沿性探索;《今日关注》则通过对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以及读者关注的热门话题的报道,在热点引导报道领域作了建设性探索。通过集约化深度报道,使党报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有了新的方式和新的发展。《今日关注》所抓的热点问题,同样抓住了党和人民都关注、都满意这个结合点,体现了党报在思想文化上的先进性和引导性特点,为搞好党报在重大新闻事件和热点问题报道的改革提供了新思  相似文献   

16.
我最近比较集中地拜读了“钱江浪花”的大部分文章,读了以后深受教育,倍受启发。作为新闻报道栏目,报纸、广播、电视办得都很多,但是“钱江浪花”从形式到内容,从写作的形式到编排包装,都有全面的创新,堪称是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的比较成功的探索和实践。读了之后我有个突出的感觉,就是这些报道真实感人,令人振苗,一篇篇报道犹如钱江大潮绽开的朵朵浪花,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又各有特色。他们没有雷同的格式,也不玩弄华丽的辞藻,看不到刻板的套话,更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紧紧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用朴实无华而  相似文献   

17.
一、“钱江浪花”意味着什么? 1、“钱江浪花”开栏到现在的72期,呈现出成功的姿态,意味着党报的新闻改革有了新的发展。党报近年的改革,都突出了一点,就是“加强指导性,增强可读性”。“钱江浪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或突破口,适应了当前党报改革的方向;找到了一个“领导满意、读者满意”的结合点。“钱江浪花”的实践说明党报能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实践》2001,(11):23-25
经党委会研究,决定: 一、给予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钱江浪花》专栏(有关作者、编辑)奖励5万元。  相似文献   

19.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上的《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的新闻佳作。是一篇独特而亮丽的新闻精品。其主要特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度浙江新闻奖获奖作品中,采写自舟山市嵊泗县的两件作品——《一个人的医疗站》、《村民出题考乡党委书记》分获二、三等奖,前一篇是浙江日报文化新闻部记者和浙报老通讯员一起采写的,后一篇由舟山日报驻嵊泗记者站记者采写刊登在浙江日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