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英杰 《传媒》2015,(9):29-30
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特色之一.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被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最早的副刊是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编辑出版的《消闲报》. 随后,这一独具中国报业特色的传播形式,不但在广大读者群中生根开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宣传新思想、向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报纸副刊,如《申报》的副刊《自由谈》、《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等.  相似文献   

2.
崔巍 《记者摇篮》2005,(4):43-44
半岛晨报是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在大连创办的省级都市类日报,定位以大连及周边地区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群。经过几年的摔打与锤炼,在大连这块土地上,《半岛晨报》终于锻造出了靓丽的区域报业品牌,成为国内都市类报纸中的一支劲旅,一颗耀眼的新星。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报业的迅猛发展,许多中央级大报及省级报社纷纷在总部之外建立分社,并以分社为事业拓展基地:创办母报地方版或新的报纸。例如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和华南分社分别创办《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人民日报华南新闻》,辽宁日报社大连分社创办《半岛晨报》等等。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央及山东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时间拉回两年半前的1998年,再把镜头对准位于辽东半岛上的北方名城大连,一份打省城“冲”过来的《半岛晨报》,骤然打破了这里的报业市场的宁静。当时到过大连的外地人都会看到那一幕:爱看晚报的大连人,许许多多人手里拿的报纸是《半岛晨报》,而大连人自己的《大连晚报》,却不看好,“面孔干巴巴、内容硬噘噘”的,只好“睡”在报摊上少人问津,发行只是人家的零头。再看日子,人家的广告红红火火,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而大连晚报广告揽不来,经营上不去,花钱时常捉襟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全国一些城市都市生活类报纸的成功,进一步激活了各地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个省会中心城市创办都市生活类报纸的高潮。世纪之交,在省会城市和一些地市又纷纷创办了一批同类报纸,掀起了又一个高潮,出现了一个地市级“新生代报纸”群。但这一轮报纸的生存要艰难得多,同在1999年元旦创刊的南京《经济早报》、杭州《之江晨报》、成都《商务早报》等在短短2年后的今天即不见了踪影,另有一批在亏损的边缘艰难地喘息。新办报纸如何站稳市场是共同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平楚良 《传媒》2015,(11):40-41
《余杭晨报》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一家区域性报纸(前身为《城乡导报》,创办于2004年11月,2014年12月更名为《余杭晨报》),其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杭州市余杭区,是一家区县级小报.然而,就这么一家小报,却以“小的魅力”“小的活力”,以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走创新融合之路,实现了“小而美”.  相似文献   

7.
报纸副刊出现于1897年。在此年,一份由外国资产创办的中文报纸《字林沪报》赠出了一张附属报纸《消闲报》。副刊的出现,不但是报纸竞争造成的,也是应运而生的。当时的报纸竞争也非常激烈。《字林沪报》为改变报纸单调乏味的局面,专门辟出刊登文艺作品的栏目。后来,高太痴最终推出了独立的副刊。1925年,《晨报》的孙伏园请鲁迅先生为副刊起一个名字,鲁迅起了“晨报附镌”四字。结果写此四字的书法家误听误记,将此四字写成了“晨报副镌”。之后,诗人徐志摩将之改为“晨报副刊”,从此,副刊算是有了正式的名称。专刊,则是在副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对于报业的管理者和发行部门,他们最关注的是她所经营的报纸是否拥有很多的读者,报纸的发行量是否令人满意。近年来,《半岛晨报》、《辽沈晚报》在市场上的热销,已令人有所感悟或者受益匪浅。但有人说,小报好办,什么内容都可见诸于报端,而党报就受很多限制。其实并不尽然。要说限制有的地方是自己对自己的限制,党报越来越不受读者喜欢的弊端在于离读者越来越远。所以说只有贴进读  相似文献   

9.
王瑶 《新闻采编》2000,(6):46-47,12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极尽创造之能事,新选题、妙主意层出不穷。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 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  相似文献   

10.
兆杰 《今传媒》2005,(9S):78-80
创刊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兰州晚报》可谓兰州都市类报纸的大哥大,时隔17年后《兰州晨报》才呱呱落地。举着“奉献兰州最好新闻”大旗的《西部商报》2000年1月1日正式创刊,并且带着鲜明的外地报业对于兰州报业“入侵”的姿态。“入侵者”刚刚踏上黄河之滨脚跟尚未站稳,《都市天地报》便于当年9月9日汹汹而来。又过了两年不到的时间,全国新闻百佳之一的杨重琦先生又创办了《科技鑫报》并任社长和总编辑。这一下兰州报业可谓红红火火,竞争也变得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11.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从今年 8月 5日起,滇池晨报报头中的“晨”字有所改变,一个创意新颖,集中了传统书体特征的“晨”跃然于版面上,给人以面目一新的感觉。可又有谁知晓,这区区一个“晨”字,竟是该报编辑部耗时 1个多月,从上百件应征稿中遴选出来的。为此,该报为创作者颁发了 1万元奖金。   诞生于 1998年 10月 1日的滇池晨报,是云南日报社为适应云南报业市场需求而创办的一张政治时事类、生活服务型日报。创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报两度改、扩版,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一路攀升。目前,这张报纸每周一至五日出对开 12版,双休…  相似文献   

12.
崔巍 《记者摇篮》2005,(2):45-45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深入,报刊“自办发行”已成为众多媒体解决报刊发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垄断色彩较浓的国内报业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着“内容为王”的传统办报意识,而将发行人定位为送送报纸,发行人始终以“蓝领”形象出现情况下,《半岛晨报》却在经营管理中将人才经营作为发行公司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筑就发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报纸已成为一项产业,竞争日益强烈。五大战区硝烟弥漫:北京的报业提出了“为了明天还活着”,《精品购物指南》异军突起,《北京电视报》全面改版,报纸杂志化;广州战区战略性集团作战,《广州日报》提出“生、猛、海、鲜”口号,在角逐本地市场的同时,把手伸向全国;上海战区从早晨打到日落,《解放日报》滚动出版,《新民晚报》出晨报、晚报,一天两刊;还有成都战区的“三国演义”;武汉战区的“战国七雄”。除了这几大战区外,还有天津、深圳、南京、哈尔滨、石家庄等十大战场。报业竞争轰轰烈烈。在这种情况下,各家报纸都不断使出新招,以期  相似文献   

14.
王瑶 《当代传播》2001,(1):61-63
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报业进入繁荣阶段。各家报纸在栏目策划、选题构思上各显创新之长。在群芳争妍的报业百花园中,《北京青年报》的“口述实录”一枝独秀,耐人寻味。 “口述实录”从1997年5月底创办,逢周五出版,是《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的一道特色菜,是其“情感”版面的一种探索性的报道方式。创办初始仅为一个千字小栏目。从小栏目成长为今天的大版面,其成长轨迹至少表明这样一个事实:“口述实录”的报道方式受到了读者的认可、编者的重视,且生命力旺盛,已为多家报纸所采用,成为一种颇受欢迎的写作体裁。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5.
提起商标,谁会想到报纸名称?天下事无奇不有,天津《每日新报》正因此夺了头彩。由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每日新报》,在报名的“新”字上进行了“龙头形象”设计并注册了商标。如今,“每日新报”4个字已成为报界、集报界商标的旗帜和天津市的著名商标。这份报纸已经成为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100名行列的后起之秀。2004年12月31日,为自己5周岁生日,每日新报隆重出版了一份中国单日出版报纸最多的(516版)纪念号。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第一家省委机关报在非省会城市异地办报的报纸,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半岛晨报》在大连即将度过她的4岁生日。短短4年,《半岛晨报》实现了社会影响力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她从初创时的4开4版发展到现在的32版;发行量从初创时的3万份发展到日前的日发行30  相似文献   

17.
报纸周末版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如何使周末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新课题。结合《邢台晨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想谈点认识和感受。周末版方兴未艾我国报业中何时出现了周末版?据说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办“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极大关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相继“引进”效仿,逐渐开办周末版或出版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星期刊),是指报纸上区别  相似文献   

18.
王勇 《传媒》2003,(10):48-49
近年来,财经类、体育类、IT类、生活服务类等专业类报纸继晚报、都市报成为新的竞争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专业类报纸的发展,既是我国社会日益分化和多元,人民需求日益多样化的结果,也是报业竞争的必然。它既符合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的实际需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两年新创办的一些专门化报纸却接二连三地“走麦城”:《新经济时报》创办不到半年就不得不改名换“性”、改弦易辙;《大众电脑报》创办不到2年就由于亏损、前途渺茫而停刊;《城市购物导  相似文献   

19.
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舍我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报业经营家、中国报业托拉斯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成立了“世界报系”,创办了《民生报》、《立报》,创建了新闻学校。他的新闻从业生涯集业务工作者和报业经营者于一身,这一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集中体现为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2000,(1):27-29
90年代中期以来,报业改革进入新的阶段─—经 济利润逐年递增,报业市场初步形成,竞争也成为每家报纸不可回避的话题。 上海,自20世纪初就是报业发达之地,眼下,新世纪曙光初现,报业大战硝烟正浓。为抓住发展时机,对世纪末的上海报业市场,有必要从宏观上进行审视。 一、“三圈”竞争的态势和特点 综观上海报业市场,呈现出“三圈”竞争、层层包围的态势。 第一圈,是由《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组成的核心层。多年以来,这三张报纸就呈鼎立之势,保持了竞争一合作的关系,主导上海报业市场。这三家主流报纸,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