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开端。从第一个五年规划的诞生起,音像出版精品荟萃,受人瞩目 《“九五”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是音像业积极推进“阶段性转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重要举措。如今,列入“九五”规划的选题多数已经完成,其中大型专题文献片《伟大的旗帜》,整体质量达到了较 高的水准,在形象生动而又全面地宣传、普及邓小平理论方面是一个创新。由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片名的文献专题片《中国特区》的出版和播出,使“九五”规划中的18个重点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在“九五”规划的带动下,一批重大选题音像制品受到社会广泛的关…  相似文献   

2.
四川电视台拍摄的《四川人》系列片,创造了一批格调清新、内容健康、人物个性鲜明、真实可信、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许多领域的面貌,形成了一个四川人民向“四化”进军的色彩缤纷的画廊。全片既有对改革人物的讴歌,又有对先进典型成长的评述;既有深沉的感慨,又有轻松的幽默,使人动心,让人振奋;在表现上镜头画面生动优美、风姿绰约,解说词笔调明朗、质朴、细腻含蓄、饱含浓郁的感情色彩;生动地刻画塑造了改革年代社会精英的形象,显露出无限生机。无论是《弄潮踏浪广汉人》,还是《神圣的奉献》、《“拚命三郎”李亚光》等等都极富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象片子中报道的叶文志、赵喜子、蒲大珍、胡鹭芳、李亚光、于德芳等先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掘都比较深刻,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串珠般地展示了一代风流真、善、美的精神境界,整个系列片以细、深、雅、朴、真一新观众耳目。那么,《四川人》系列片又是怎样开掘人物内心世界的呢? 1、作者要对所拍摄题材怀有深厚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节目没  相似文献   

3.
动词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一篇文章能否推给读者一幅立体感的彩图,与作者善不善于选用准确、生动、新鲜的动词有关. 动词用得好能使文章“活”起来,开拓丰富的意境。鲁迅先生在《药》中描绘刽子手出场时:“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他“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这里的“撮”、“抢”、“扯”、“裹”、“塞”“捏”等动词,绘出了一个凶恶、残暴、贪婪的刽子手形象。新闻写作也应像文学作品那样,用准动词,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人民日报》1983年3月8日二  相似文献   

4.
照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它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它通过新闻形象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和内容。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叫做“一图胜千言”。我国报界也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可见,新闻图片相对于报纸来说是何等重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他的作品《父与子》中说: “一张照片表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用书本来说,可能需要一百页的篇幅。”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在《论新闻摄影》一文中也指出: “新闻照片能使读者了解到新闻内容,又能享受视觉上的美。”因此,新闻照片比文字报道简洁、生动。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用相机进行机械的记录,而是包含了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感情,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也就是艺术的美感。新闻摄影与艺术摄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中,动词是最富有主动性、活泼的因素。文章要写得富有文采、有感染力,诀窍之一就是要多用动词。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北宋王安石巧用了一个“绿”字,使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传世名句;《左传》上有篇新闻体散文《曹刿论战》,全文不过200余字,可动词却用了56个。曹刿这个人虽然离我们有两千多年了,但今天读起这篇文章,他的形象仍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7.
善用比喻,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一文中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他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事实上,新闻作品中比喻运用得贴切自然,同样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使文章形象生动。一个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的作者,向来都是很重视比喻作用的。在新闻写作中,导语在全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开头叫人一见倾心,适当运用比喻即是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从一些新闻作品中受到某些启迪. 一、导语中的比喻要富有个性色彩.如1986年11  相似文献   

8.
90年代初,摄影专刊纷纷出现,不少报纸以这种形式体现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的办报思想。在这些具体实践中,《中国青年报》摄影专题、《人民日报》华东版的“华东写真”、《大众日报》摄影报道专刊等都进行了极其可贵的探索。广大读者从这些越来越多、越大、越好的照片中,不仅直观地看到了诸多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的逼真生动形象,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报纸专刊摄影所流露出的浓浓的人间真情和撼人心魄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来稿,由于全国各大报刊专业摄影记者几乎占了50%,所以从客观上为保证作品的质量奠定了基础。专业摄影记者的参预和竞争,使本次大赛更具规模和更富有特殊的魅力,对重新认识体育摄影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财富。个性与共性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的作品.由于较完美地显现了体育摄影的个性色彩,在体育事件和现场抓拍中形成了体育摄影的真实性、快速性、灵敏性、竞争性、技能性、健美性,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唐禹民拍摄的作品《平行线》(图一),表现的是女子体操世界冠军杨波的平衡木绝招。发展体育摄影的个性色彩,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作品不仅要传递形象,还要融入作者的思考,用‘情感’触动快门。”谈起新闻摄影,《武汉晚报》记者邱焰颇有感触。9年前,邱焰拒绝了某农药厂上万元的“好处”,硬是将伪劣农药坑害棉农的照片发给了全国各大报纸,帮助受害农民打赢了130多万元的官司。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出生的邱焰,体味了“文革”的种种祸害,他的学生时代是在农场度过的,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农村,他当过民办教师,干过长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是报纸不可缺少的一翼。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更钟情于简洁、明了、生动的形象新闻。可以预料,那种按照“重文轻图”的思路办出的报纸,将越来越失去读者,失去市场。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一些报人的重视,并提出了种种改进意见或措施,正在付诸实施。在这方面,创刊仅一年的人民日报华东版带了个好头,把加强新闻摄影工作作为报纸改革的突破口,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总结、推广其经验,1月13日至14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与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在上海召开了“人民日报《华东写真》新闻摄影研讨会”,与会同志听取了人民日报华东版新闻摄影改革的思路和强化与运用新闻摄影这一手段的实践经验,并  相似文献   

12.
交通岗亭前,一位青年民警正为坐着残疾人的轮椅车充气。残疾人探身用手摁着管卡,一根皮管如同一条纽带,将两人的感情连系在一起。人民警察爱人民的炽热之情,温暖着残疾人的心。这就是奎屯市公安局刘玉贵同志的摄影作品《胜似亲人》。这幅作品立意新颖,构图明快,富有时代气息,在1986年全国公安系统“卫士之光”摄影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中,被评为优秀作品。刘玉贵从事公安工作20多年,业余爱好摄影。他节衣缩食,自己购置照相机及洗印放大设备,同时还购买了不少摄影方面的图书资料,如饥似渴地钻研摄影技术。最初,他只拍些生活照片。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闯进了新闻摄影的门槛。1983年的一天,兵团131团场派出所顾满良的  相似文献   

13.
人民文学十一月号发表了刘柏生的两篇小说,刘白羽同志特写了一篇文章《写在两篇短篇小说前面》,加以推荐。我们转载其中一篇《第一次当队长》,供同志们学习参考。刘柏生同志是牡丹江市沿江公社立新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一九五七年初中毕业之后,来到农村安家落户。八年来,他在这里扎了根,结了婚,入了党,三次当干部,又三次当社员,无论是上是下,他都经受住了考验,劳动和工作都相当出色。前不久,他是一个生产小队的政治队长,现在他代理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的业余创作活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刘白羽同志说:“在这里的一个早晨,我读了《第一次当队长》这篇小说。一种清新之感,涌入我的心中。”他评论这篇小说是,“朴素,真实,生动”“以贫下中农新的一代的立场、感情,描写出一个感动人的老贫农的形象”。我们觉得,《第一次当队长》的朴素、真实、生动的特点,对于改进新闻写作的文风,大有启发;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刘柏生同志是怎样以“新的一代的立场、感情”来记述我们的新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通讯员园地     
《新闻爱好者》2004,(2):28-29
·人物·“雷锋老师”与摄影□张成山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  相似文献   

15.
在台湾,詹宏志一手建立的出版事业,经营得十分成功,为他带来可观的财富,也为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有人说他是“趋势专家”、“出版奇才”、“文化人”……,是结合创意和营商的高手。即使他最近的互联网旗舰《明日报》关门大吉,经历一次大的挫折,但他的竞争对手还是为他无限婉惜,分析和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他显然已成为台湾一位重要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新闻界,凌愉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算少。他曾在《喀什日报》工作十五年,《新疆工人报》工作五年,现在是《中国交通报》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又是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摄影学会会员。他凭着顽强的拚搏精神,饱含热爱新疆、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两栖”记者。看过凌愉文章的人,都以为他一定是个才华横  相似文献   

17.
胡宇 《军事记者》2006,(2):54-55
“他是航天人的后代,发射场是他的故乡。20年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完整参加了‘神一’到‘神六’的摄影工作,拍摄了《傲视苍穹》等许多航天佳作。”这段话,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评委会,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席摄影师王琦的评语。2005年12月3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开幕式上,肩扛上校军衔的王琦成为3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他的脸上写满沧桑,他的外貌粗犷豪放,大西北人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使人很难把王琦执著的追求和壮丽的航…  相似文献   

18.
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形象的具体性和可感性。美学家杨安伦说:“在美感的认识中,始终伴随着具体形象和感情色彩。”克罗齐《美学原理》中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这些都表明,离开了具体可感的形象,美是不存在的。形象性是文学的基本特征,失去了形象性,也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文学。因为,文学毕竟不是理性抽象的论断,而是感情形象的描绘。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一个是证明,另一个是显示,他们都在说服人,所不…  相似文献   

19.
自报界倡导“图并重,两翼齐飞”以来,由于新闻竞争加剧所产生的媒体亲和与各展其长,使纸质媒体更加借重电视媒体形象生动、简捷直观的传播特点,加之读阅读习惯、阅读期待的变化与数码相机、电脑制作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我国新闻摄影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一些有影响力的报纸如《人民日报》华东版、《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华商报》、《北京青年报》、《深圳特区报》、  相似文献   

2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深乎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与读者思想感情的交流。只有寓托着作者赤诚而灼热的感情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因此,白夜同志的文章对感情色彩,是颇为讲究的。白夜,江苏沭阳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写作,曾任《苏北日报》副总编辑,现为《人民日报》记者,《经济日报》特约记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黑牡丹》,人物特写集《剪影》《侧影》《掠影》等,有的作品并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认为,文章要有感情色彩。不仅是报告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