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军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学术名,自古及今,有不少人将它视为兵书,甚至王夫之将其称作“言兵之祖”。老子生当春秋衰乱之世,为了实现其“道法自然”的理想社会,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一系列用兵治军的原则,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道家军事思想。老子的思想对后世兵家影响至为深远:一是开启了道家兵法的先河;二是通过《孙子兵法》广泛影响了历代战争理论和战场实践。  相似文献   

2.
老子为"东周守藏室之史"——是图书馆的馆长或者是管理图书的小官的身份,这是文化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为,其所据者又基本上依老子所著之《道德经》,以为恢宏的思想巨著必定有一个博大的资料库为其思想形成的材料来源,该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对历史的真实、图书与档案根本不同的特性、图书馆与档案馆不尽然相同的性质与对先秦前文化知识体系的准确认识,均产生了一定的模糊与混淆。本文试图对《道德经》的思想材料来源进行准确完整的认定,以便于清楚把握《道德经》思想体系的形成前提。  相似文献   

3.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联合主办的“《道德经》与当代社会”研讨会,1998年9月24日在成都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共约30人。《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老子的代表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典籍之一。它言简意赅,博...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油画学会、广州美术学院、雅昌艺术集团联合主办,雅昌艺术网承办的《郭润文油画作品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亮相。靳尚宜、詹建俊、闻立鹏、张新建、朱乃正、范迪安、水天中、张祖英、赵健及雅昌艺术网董事长万捷等出席开幕式。该展展出郭润文各时期代表作60余幅。致力于油画探索的郭润文,以独特的绘画形式、鲜明的图式语言、卓越的个人技术、高雅的艺术格调,引起中国油画界关注与广泛赞誉,火爆中国画坛。其作品既传统又现代,代表作有《落叶的春天》、《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家的记忆》等。其写实主义风格为中国油画界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这100年的历史,是一个整体性价值观念上激烈变动的时期,我们的艺术也因此不断地在今是而昨非中动荡着。从“五·四”运动始,中国激进的知识分子,从拯救中国文化出发,在打倒“以禅入画”和“文人自娱”的传统文人画口号声中,引进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尤其1949年以后,在冷战的背景中,中国重新与西方隔绝,且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的管理哲学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经》的管理哲学浅议冯军作为道家主要经典的《道德经》,过去一直被更多地看作是消极、出世、倒退思想的理论反映,是弱者的智慧。从管理这个角度,认为它是反对人为的管理和控制,主张放任自流式的"顺其自然"。其实,这是对《道德经》的偏见和误解。以现代眼光纵...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理论《笔法记》是人们研究六朝至五代时期山水画理论发展史的重要文献。其作者荆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人,生于唐朝末年,约卒于五代后唐年间,主要活动于公元9世纪至10世纪上半叶,“业儒,博通经‘史,善属文”,学识渊博,是我国五代后梁时期的著名画家、理论家。荆浩的《笔法记》假托在神钲山遇一老翁,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0-91
《当代艺术家写真展》近日于今日美术馆举办。艺术家徐聚一因主编《艺术跟踪》之便,一直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进行跟踪拍摄。几年下来留存了数十万张图片,该展作品即为从中挑选而得。徐聚一作为有着丰富视觉经验的综合艺术家,本来就对艺术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有着深切了解,更因彼此熟知,他得以深入艺术家的工作乃至生活中,从而超越“专业”摄影的局限,任意捕捉,随心抓拍,  相似文献   

10.
我不是艺术家,不是批评家,也不是专业策展人,只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担任此次展览的策划并被要求序其卷首。勉为其难,只能约略观照中国当代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刘洁 《华夏文化》2008,(3):26-28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劝善思想贯穿于自身的哲学理论中,并与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善”、“恶”观,影响着儒释道三教在善恶伦理观方面的发展。但道教的“善”、“恶”观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伦理观念,道教已经将“善”、“恶”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高度去思考。《道德经》第二十章就提出“善之与恶,相去若何”的问题。《太上感应篇》作为现存最早的劝善书,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道教劝善思想,将深邃的哲学思想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以便在民间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山城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同时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现代化都会,在当代中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座旧貌换新颜的大都市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将为重庆市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借鉴和进一步发展的科学依据,并有助于增进各界对重庆发展历程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杰出的。然而,《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于中国堪称名,即便于世界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窃以为,首要地还是由于书中主要正面形象身上所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流行着颠覆与解构历史的时代,阿来的重述神话《格萨尔王》让我们回归到遥远而浪漫的神话空间.在史诗般恢宏中,阿来以神话阐释历史的方式恢复本民族原初的记忆,以民间宗教的激活找回渐失的信仰,以远逝的英雄时代为现代人作精神的修剪,以神话原型的重构超越原型品质,为我们再现了现代视野下的《格萨尔王》.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0,(4):70-71
《心造——中国当代建筑前沿展》由比利时“城市、建筑、风景国际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帕托瓦(Christophe Pourtois)和方振宁共同策划,在布鲁塞尔城市与建筑国际中心展至今年中国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16.
入波澜壮阔的21世纪,中国当代美术全线飘红、市场火爆,我们应当为之喝彩,也有理由喝彩,但与飘红、火爆并存的偏颇、隐忧,却挥之不去。《中国画廊当代美术精品大展》绝无“熔五色石补天”的奢望,也无“艺海导航”的使命,只是力图从学术性和市场性结合、现实性和趋势性统一的维度,探索中国当代美术的历史走向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陈鑫 《华夏文化》2014,(3):28-31
正我们回望近代以来的历史,蓦然发现西学东渐已逾百年。在"中西古今"相互论争的同时已经潜藏了它们"会通"的可能性,而"会通"的目的不是否认差异以求"同",而是承认差异以趋"和"(张岂之《论中华文化的"会通"精神》,《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从解释学角度看,一切思想都有自身的视域,思想的视域既是思想的界限,又是对思想的超越,因为思想视域总是先行被给予的,同时又潜藏着与其他思想关联的可能性。身处全球化时代的我们,理应面向世界展开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参与到时代精神的进展中来。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和加强海峡两岸的艺术交流,增进大陆和台湾艺术界的合作,共同繁荣和发展中国水墨画艺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化,由化部中外化交流中心、中华化联谊会主办,北京赛思博艺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台北观想艺术有限公司、台湾画廊协会协办的《韵——台湾当代水墨名家画展》于去年初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该画展以台湾老、中、青三代12位精英画家李奇茂、欧豪年、周澄、李义弘、江明贤、颜圣哲、袁金塔、熊宜中、林章湖、白丰中、曾肃良、陈永模等人的近120幅作品组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国当代版画艺术展》,向中国观众展示的是美国8个最具实力的版画工坊的50位艺术家的90件不同风格的版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美国东、中、西部版画创作的整体面貌,是对美国当代版画一次全方位的视觉传达。众所周知,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特点主要在于制作。与崇尚即兴发挥和偶然效果的绘画不同,版画的  相似文献   

20.
日前结束的由中国美术馆和奥地利路德维希基金会美术馆联合组办的《面向现实:中国当代艺术展》,突出强调现实主义风格的传统和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