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立宪 《学语文》2005,(2):7-37
我们注意到,文学中经常出现“无言”的字样。比如自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秦观《江城子》中的“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苏轼《江城子》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里,不论是“无言”,还是“不言”,都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东船西舫为什么悄无言?是因为听众已沉浸在美妙的乐音之中,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境界是什么?或许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可在我看来.教育的境界就是:大爱无言,智慧无边,幸福无限。这“三重”境界也是我从教22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自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因而鉴赏《琵琶行》,第二段中描写音乐的诗句是绕不开的教学重点,而末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赏析则是重点之中的难点。对这一难点。我主要采取对比赏析、涵泳品味等方法加以突破,引导学生鉴赏“悄无言”与“秋月白”之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黄德元 《师道》2005,(5):21-21
如果说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要说语教学的最高境界便是两个字——“偷懒”。语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偷懒”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追求“四无”的教学境界:“无案”、“无言”、“无知”及“无心”,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应着力追求三种境界。这里所说的“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格调。开放的语意境、自由的学习心境、互动的课堂情境,构成了语教学的“大境界”。语教师应在对课堂教学之“境”的追求中提升自己的课堂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技艺的最高造诣是“无我境界”。我常想,教学不也一样吗?“教而有法”却又“无定法”,“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深入感悟中,由引导中的“有我境界”达到“忘我境界”,完全沉浸在文字的魅力中,充分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我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以较少的时间汲取前人的知识成果,变“前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与知识的中介,起着传递、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应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引入直接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但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练习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已经或正在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好这一个问题,我觉得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变学生的“训练”为“体验”,这样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一、变训练的“单纯目的”为体验的“多重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到什么,而不问学生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来凡成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有这三种境界存在。现以弹簧振子模型为例,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论词标举“境界”,“境界”的实质在一“真”字。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即除了求“真”、求“善”,还应求“美”,“境界说”显然是有缺陷的。顾随论词标举“高致”,“高致”的实质是在肯定“境界”、肯定“真”字的前提下,强调“善”字,强调“美”字,即既要“立诚”,又要有“心行”,又要有“文采”。“高致说”是对“境界说”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20世纪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可以有三种境界:一是不要说,言外有意;二是说不尽,言不达意;三是说不出,无言表意。当我们面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时,都会身临无言之美的这三种境界,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或是“此中有真味,欲辩已忘言”。但最令人回味的还是说不出的无言之美,而社会之美中的人性美恰恰带有这种意味。在大师们的笔下,我们就时常能遇到这样的人性之美而说不出。《摩诃摩耶》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享有盛名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深受封建种性婚姻制度和惨无人道殉葬制度迫害的少女摩诃摩耶与相爱青年罗耆波的不幸…  相似文献   

15.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天地间万物存在的惟一根据就在于其“自性”,“自性”只能是“自生”的,“自生”就是“独化”。而独化论推广到人生境界上,就是要达到泯除差别的无言无意之域的混沌境界,即玄冥之境。  相似文献   

17.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8.
徐军 《西北职教》2004,(1):50-51
“象牙宝塔”本指艺家超脱社会显示的艺术天地,“十字街头”是指现实生活。这是两个带有比喻意义的概念。这里借用来指中学作教学的两种境界:前指封闭式的作教学,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后指开放式的作教学,着眼于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鸽 《今日教育》2007,(9S):50-51
“科学的境界主于真,道德的境界主于善.艺术的境界主于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唤醒孩子人性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让语文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20.
在《人间词话》中,气象是一个构成王国维美学体系的重要概念,通过对“气”、“象”和“气象”诸概念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王国维的“气象”是境界的量化概念,是指境界深厚之程度,同时又是与创作主体的修养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