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10月,我有幸去长春参加著名教育家朱绍禹教授在解放大路小学为该校教师做的“情智一体教育”演讲报告,听后产生共鸣,我忽然想到,我儿子不就是“情智一体教育”的典型代表吗 儿子上小学时年龄较小,没有经过学前教育便进了课堂,与较大一些且经过学前教育的孩子相比,他显得很吃力,不到一学期,当初背上书包吵吵嚷嚷要上学的那股劲头在打折扣。儿子所在班级人较多(57人)。儿子年龄又小,同学和老师都叫他“小不点”.老师太忙顾不上“关照”“小不点”.为了让儿子对学习有信心,我抓住他的几个优点和弱点,让他选择了美术、…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作文课上,十多岁的小刚写下了自己的理想——做一名理发师。老师提醒他“要有点志气”,同学们笑话他是“没出息的郭师傅”。他哭着问母亲:“我是不是比别人傻?”母亲笑着告诉他:“我的儿子是最聪明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儿子从幼儿园回到家,一脸的不高兴。“怎么了?”我关切地问。“老师批评我了。”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到底怎么回事?快告诉妈妈。”看得出儿子是受了委屈。“妈妈,我没有撒谎……那个问题,我真的会,可是,我忘了……”从儿子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弄明白了:原来上课时老师提问问题,儿子举了手,可等老师叫到他时,他却忘记了老师提的问题。老师很生气,就批评他撒谎,不会装会。看着趴在我腿上已哭成泪人的儿子,我陷入了深思,不禁想起了曾经听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接了一个新班,不久他发现在教室后排的一个角落里有名女生从没举手回答过…  相似文献   

4.
常丽娜 《幼儿教育》2002,(11):36-36
有人说: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空白的调色板。为了培养儿子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美德,每天晚上我总要抽时间为儿子讲几个优秀的童话故事,用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教育儿子。随着儿子的一天天长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我决心对他进行“换位教育”,即让四岁的儿子给我当“老师”,每天晚上由他讲故事给我这个“学生”听。为了激发儿子对新游戏的兴趣,我把自己以前讲过的《365夜童话故事》  相似文献   

5.
闻慧 《家长》2009,(6):25-25
“我把所有的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了,可他还不领情!”某高二学生的家长王女士,述说着自己对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步步的教育和付出的辛苦,“从小到大为他操碎了心,凡事考虑周到,样样提前备好。我看这孩子就是不知道好歹!难道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出了毛病?”  相似文献   

6.
独特见解     
儿子刚满六岁,正是像海绵一样汲取知识的年龄。可喜的是他对于长辈的教诲并不是全盘接受,很多事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时甚至令我们诧异不已。 幼儿园老师讲成语故事“精卫填海”。末了的问题是:“你喜欢精卫吗?为什么?”儿子回家后沮丧地对我说:“我没有举手发言。因为我又喜欢,又不喜欢,拿不定主意。”我问为什么,儿子说:“喜欢是因为她坚定;不喜欢是因为干不成的事她还要去干。”我愣住了,他的思维还真够新潮的,缓过神来仍循循善诱:“你可以把你的犹豫告诉老师,听听教师的意见。”儿子沉默了,他知道我最讨厌他上课不敢发言。“这是我不好。可是,妈妈你说过‘塞  相似文献   

7.
江奔 《现代家教》2003,(9):20-20
最近,得知儿子的诨名叫“铁嘴”。我问是咋回事?儿子低头不语。他小表妹说,他老爱在老师面前提问,有时问得老师也答不上来。老师烦他,叫他“多动脑筋少说话”。他说:“动脑筋就有疑问嘛,不懂能不问么?”老师说:“你就是一张铁嘴!”这样,儿子的诨名就被同学们喊开了。儿子确实难缠,假日带他爬山吧,他问“这里咋会有一座山?山上  相似文献   

8.
明明今年上初一,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他妈妈。使他得意的是,每天和妈妈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偌大的书包不用自己背了,而由妈妈代劳。一天,一位邻居对王老师说:“如果你不教学,或你儿子不在你们校上学,他自己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了高中怎么办?”这一问,给王老师提了一个醒:不能太娇惯孩子。王老师心想,教儿子自立应从背书包开始。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背起书包一溜烟地“飞”走了,只有明明眼巴巴地等着妈妈。明明见了妈妈,一边责怪妈妈太磨蹭,一边将自己的书包扔上妈妈的自行车。王老师看着被自己惯坏了的儿子,不无后悔地说:“明…  相似文献   

9.
五岁的儿子特调皮,我平时已经习惯了板着脸,以一副严肃的样子来教育他。 一天,看着电视里一位女歌手的演唱,儿子突然说:“妈妈,这个阿姨像我们的戴老师,很美。” “妈妈呢,妈妈美不美?”从来没有留意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儿子的话忽然让我萌生出这样的念头:从童言的折射中来认识自己。 “妈妈和戴老师,还有电视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尝试着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即“让学生选择教师”。在学校看来,让学生选择教师,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展示了教师的风采,增加了竞争的透明度,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位学习努力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喜欢自己的老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上的学科;而一  相似文献   

11.
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一天 ,由于偶然的原因 ,我见到儿子的音乐老师。回到家跟儿子说起 ,并由衷地夸赞他的这位老师漂亮。不想儿子意见不同 ,当我再次说到这位老师漂亮时 ,他竟然正色厉言地予以制止 :“不许你再说这话。”我一愣。于是揣摩着他的心事 ,试探着问 :“你们的数学老师漂亮吗?”他果真点点头 :“可以。”回答非常干脆。客观地说 ,他的数学老师外表远不能说漂亮。从平日儿子与我们的交流中 ,我们知道 ,前一位老师很注意自己外表的修饰 ,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效果差 ,而且对学生动辄呵斥 ,甚至体罚 ,同学们都很讨厌她。而后一位“…  相似文献   

12.
儿子顽皮可爱,妻子常拥之入怀,亲昵地叫他“乖儿子”。一天,我下班回家,正好看见儿子独自搂着鸭宝宝玩具,一个劲儿地说“:乖儿子,乖儿子,我的好宝宝,准备吃饭了!”除了手中的鸭宝宝,他还把毛绒狗、布袋熊一起摆在了沙发上,一会儿照顾照顾这个,一会儿又拍拍那个,忙得不亦乐乎。原来,儿子是在模仿妈妈,把玩具当成自己的“乖儿子”了。看着儿子撅着嘴巴喃喃自语的可爱模样,我不禁想:何不充分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天性来实现教育的目的?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几经考虑,我决定从培养儿子的爱心开始做起。“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是一张…  相似文献   

13.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八中第八届少儿超常教育实验班,2003年共有31名刚满14岁的孩子毕业,他们中有16人考上了北大和清华。“少年大学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超常教育”,一个引起争议的话题。本届少儿班的家长之一,自己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位母亲,对“神童”与“超常教育”,有独特的体验和思考———2003年7月13日下午,我们陪儿子到北大领录取通知书。14岁的儿子让招生办的老师有点疑惑:“你是来领自己的通知书吗?多大了?哪个中学的?”当儿子说明身份后,旁边一位也是陪孩子来领通知的家长脱口而出:“八中少儿班?四年前我们这孩子就考过,没考上。据说你们班20…  相似文献   

15.
“潘小明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周玉仁教授是这样评价著名特级教师潘小明的。确实,作为当今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大家,潘老师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每一节课,每一次提问,他的出发点永远是学生。他认为:“作为一位老师,如果能经常为学生们想想,那他就一定是一位好老师。而想着想着,老师自己也就提高了。”潘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数学教学。他吃着自己喜爱的葱油拌面,思考着“数学生成教学”,阐述着自己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抒写着自己精彩的课堂人生。所有听过潘老师课的人,无不为他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而叹服。究竟潘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地演绎他精彩的“课堂人生”的呢?从这个个人专辑中,相信您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6.
郑宏亮 《湖南教育》2003,(10):28-28
平等性是桥梁。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如果没有平等性,必然会造成家长的心理失衡,致使家长不愿与班主任交往。如一位人事科长,他在儿子入伍前大宴了一次宾客。他之所以这样做,仅仅是因为他从此以后再也不必参加家长会了,再也不会看到某老师(他儿子的班主任)在自己面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尊容了。  相似文献   

17.
咨询热线     
如何教孩子长记性编辑老师:我的儿子忘性很大。上学读书常忘记带书包,有时出门忘了带钥匙,放学回家就只能吃“闭门羹”。他的钥匙一星期要丢几次吧,如果给他点什么任务总是要多关照几次,就算是这样有时候还是被他忘得一干二净,平时也对他进行教育,总是提醒他,但是,不见成效,我该怎么办呢?家长:淑丽淑丽家长:您为儿子的“健忘”担心,因为这不仅给孩子子自己带来麻烦,如今甚至给您也带来了麻烦,所以必须加以扭转。首先,我觉得您儿子忘性大是因为他尚未遭受足够的麻烦。换言之,如今的这些麻烦尚未达到足够让他长记性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牛牛6岁了,他天性活泼好动,却非常胆小。我很想让牛牛能在集体中大胆表现自己,可几次从他老师口中得知,牛牛虽然在集体活动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但回答问题时却总是退退缩缩的,有时候请他做班长,他也是摇头,不要当。儿子的这些“不争气”表现让我焦急、生气,尔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我吃惊。那天早上,幼儿园组织全园教师观摩牛牛班的活动。我想,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看看儿子的表现,于是我走到多功能厅,小心翼翼地“躲”在其他老师的背后,不想让儿子看到我,以免影响他的情绪。谁知左看右看,就是找不到儿子的身影,我立即告诉了他的老师,老师也吃…  相似文献   

20.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