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长春 《新闻知识》2004,(11):31-33
尽管中国的新闻改革在平民化取向上行走了许多年,但对新世纪的中国新闻界来说,“民生新闻”无疑是刚刚出炉的新概念,其流行速度不亚于新闻消息的传播速度。如果把一个理论概念的出笼与成熟比作果实的瓜熟蒂落,那么“民生新闻”这个概念几乎是被民生新闻现象的热浪烤熟的,难免外熟里生,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诸多课题摆在了学术界和业界面前,双方只有继续对它耐心“烘焙”,方能成熟。  相似文献   

2.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部分被单独提了出来,这显示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也预示着百姓的生活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得到改善,发生变化。由此,我国新闻传播业界与此相关的一个概念——民生新闻,需要我们以十七大精神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一个新闻学概念的历史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前良 《视听界》2004,(6):8-11
本文从传统民本思想在新闻事业中的现代转换和“民生”的词源考证两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概念进行历史辨析。“民生新闻”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含义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新闻学概念,民本主义取向是它最基本的品格,关注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是它的主要职志。这也就决定了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实践中要尽量避免流于琐碎化、关注对象日益窄化、叙事道德化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自2002年由于电视界的探索.概念被明确地提出、口号被明确地叫响后,经历了三年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级省市电视台纷纷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甚至于“民生新闻立台”,筹建民生新闻频道,民生新闻的理念也由摸索渐渐走向成熟。本主要探讨自2002年民生新闻理念进入学界的视野以来.在三年发展期间内理论和实践观念的八大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5.
陆文喜 《新闻前哨》2007,(12):39-41
一、由“独树一帜”到“百花齐放”——民生新闻勃兴之路 民生电视新闻,是目前遍及全国的一种新闻传播热潮,也是电视业界最重视的新闻形式之一。它作为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以其突破性的“民生视角和本色表达”,翻开了中国电视新闻崭新的一页。民生新闻从2002年诞生至今。不过短短四五年时间,但给传媒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和巨大活力,在收视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被喻为电视界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实践: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笔以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竟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各地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段:一个接一个以“民生新闻”为口号的栏目登台亮相,在“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神话下,一些“传统新闻”栏目也纷纷改变定位,向“民生新闻”转变。一句话:“民生新闻”热得发烫,几乎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时代标杆和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它与社会新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继承关系和交集。最初的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广义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民生新闻几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才慢慢明晰自己特质的:毫不掩饰“一地鸡毛”,以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为己任,报道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10.
郭铮 《青年记者》2009,(16):29-30
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已成为当前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与社会新闻相比,民生新闻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体现人文关怀,更带有亲民色彩。不同于传统时政新闻中的“硬新闻”,民生新闻以“软新闻”居多,它不太关注新闻事件的重大性、政治性和严肃性,即使是重大事件也往往从民生视角、民本取向等加以报道,加上平民式的主持风格,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反映人民生计的新闻。与严肃的时政新闻相比,民生新闻涉及市民生活,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存状态,所以在贴近性上具有其他新闻形态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民生新闻所具有的“亲民”品格也让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受到了市民大众的广泛欢迎。民生新闻的兴起在我国,民生新闻概念的最早实践者并不是广播媒体,而是报业。然而,正如1994年《华西都市报》的创办引领了中国“都市报”新浪潮一样,2002年江苏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也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一时间内,民生新闻类节目在各地方台蓬勃…  相似文献   

12.
对话理论下的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张从春 《青年记者》2006,(10):31-32
四年多前民生新闻在南京新鲜出炉,如今已香飘全国,蔚为大观,并成为电视台“卖点”、老百姓“看点”、学术界“热点”。有人预测,它将高歌猛进,占据电视新闻“制高点”:有人认为,它在红极一时之后就将陷入“冰点”。民生新闻走势到底如何?它能否保持并扩大它的影响?笔认为,这取决于它是长期以色香味引入,还是为公众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营养。  相似文献   

14.
赵向阳 《今传媒》2010,(8):176-178
“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闻术语,起源于报纸。2001年创刊不久的《晶报》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第一次将“民生新闻”以新闻形态展示在新闻媒体上。而将“民生新闻”引上高潮的却是电视。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认清“公共新闻”的内涵,用公众的眼睛关注国计,以人文的精神关注民生?如何在坚持“民本取向”的前提下,将“民生新闻”提升至“公共新闻”?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魏宇波 《记者摇篮》2009,(11):45-45
随着近几年,“民生概念”在电视新闻中的大行其道,各地的民生新闻逐渐兴起,作为新闻阵地中的特殊组成部分的体育新闻,也应该“顺应潮流”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民生化”的新闻传播。而体育新闻是新闻传播的一部分,从总体上来看,各类新闻的传播过程和传播规律都是一致的,因此借鉴已经制作方式较为成熟的社会民生新闻的电视手段,应该能够让这种“民生化”烙印在体育新闻中体现的难度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7.
民生报道,离不开宽松的政治氛围,也离不开成熟的市场氛围。现在的媒体竞争很激烈,新闻竞争中谁能最后胜出,就要看谁审视新闻、筛选新闻和处理新闻的能力更明。其中,包括对民生报道敏感问题的“冷处理”。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作为城市电视台的主打新闻已经红火了三年多,对它的属性及价值判断,业内有较大分歧。有不少人认为它代表了当前电视新闻发展的方向,探求它的突破方式,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动向。于是理所当然地认为,从九十年代以来,电视改革经历了中央台的《东方时空》、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和城市台的“民生新闻”三个阶段,“民生新闻”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新闻节目应有的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新闻时代的媒介社会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新闻”是在“民主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闻概念。与“民生新闻”不同的是,“公共新闻”强调的是媒体力量在公共生活领斌的导向与介入,意在通过媒体搭建的公共平台,塑造盘众的公民意识以及大众的公共意识,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  相似文献   

20.
张勇军 《新闻前哨》2007,(12):26-27
发韧于市民报、繁荣于电视的民生新闻,近两年来成为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乃至研究课题。党报作为主流媒体,不能漠视更不能拒绝这股新闻大潮的强大影响:而应主动引入并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将其作为新闻改革、实现“三贴近”的一个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