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中的主要人物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传统”都进行过多角度的反思,其中以徐复观的反思最具代表性。他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反对颠倒学术思想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与传统思想文化应加以区分;拒绝形而上的穷究,强调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力主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疏释;主张不应有中西之争,反对全盘西化,重视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考索;客观评价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强调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出了“文化自觉”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2.
古本《大学》因其在篇章结构上没有明白的阐释“三纲领”和“致知格物”的文字以及没有明言功夫之下手处这两个问题,遂多有学者质疑其有错简或缺文.当代新儒家之代表人物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分别就《大学》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和义理方面作了颇有深度的探讨.而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大学》之功夫入手处在“诚意”,“格物”之“格”乃悬置之意,古本《大学》欲以“诚意”统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并无错简或缺文.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杜维明、余英时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政治文化总体倾向的分析,揭示了新儒家在政治文化选择中从德治论转向法治论的艰难性.本文认为,由于新儒家不能处理好对待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持与变、守与革的关系.不能解决好“内圣”与“外王”、“返本”与“开新”、“体、用”与“本、末”三个基本问题,因而难以对传统儒家政治文化作出质的超越,其振兴儒学的努力难以取得真正的作为.  相似文献   

5.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囱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饶双峰是朱子后学中最为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所关注者。针对《四书大全》所收饶双峰《大学》《中庸》解,王船山集中于与道相关之概念展开批判性诠释,以“忠信即道”反驳双峰“忠信之外有道”;以“道者率乎性,诚者成乎心”的道、诚之分批评双峰“诚即道”的诚道合一;剖析知与道、人道与天道、圣德与圣道、鬼神与道之关系,并就戒惧、慎独、敬等修道工夫对双峰说加以辨析。船山对双峰的批判解析上溯朱子及元代朱子学,体现了对朱子后学思想的重视与吸收,显示出双峰对船山思想的积极影响,表明船山学同样建立在层累式诠释朱子《四书》思想的基础上,而具有浓厚的朱子学底色。研究补充了对《读四书大全说》核心内容朱子后学之评的不足,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船山学,把握朱子学传承发展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着重考察作为知识分子的徐复观之学思与经历.第一部分“学术与政治”论及徐既关心政治,但又坚持学术独立和不屈从于政治的态度.第二部分“传统与现实”讨论作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徐对传统与现实的阐释.第三部分“中学与西学”探讨徐对中西文化的独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传统思想是我国优秀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学习思想以及教育方法论等,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以孔孟教育教学思想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传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相一致的,而且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富有可操作性,是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现代化的宝贵财富。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有很多契合点,也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有诸多启示。一、处理好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众所周知,我国先秦儒家教育就是以“立人”为根本宗旨的,《大学》中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否定主义理论出发,分析论证了优秀的艺术作品“以情动人”不仅指情绪上的感染,更在于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这种启迪主要通过艺术家对艺术情感的个体化理解来体现、艺术情感不但来源于现实情感,而且是对现实情感的一种穿越,是艺术家经过本体性否定之后的一种创造。  相似文献   

12.
马建忠在区分转词和止词时,使用了形式和语义两个标准。同属于双宾语的句式“子哙不得与人燕”和“后稷教民稼穑”在《马氏文通》里,“人”和“民”分别被看作“转词”和“止词”。本文分析了这两种句式的差异,同时解释马氏这种分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执政为民与为人民服务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向全社会提倡的一种道德思想;“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本质要求,是对共产党党建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地选择现代化走向时强化意志的要求,与西方意志论思潮,特别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唯意志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民本位"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是伦理政治的一种理论形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进行从"民本位"思想到民本主义的改造,到民本主义的实现,理论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现时代的科学运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实践上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世俱融的品格.这种改造和发展必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乃至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都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贯彻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本体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是最根本的力量,是社会实践和创造历史的主体;在理念上体现了对人的现实性关怀,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方法上实现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而社会发展既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以学生为本。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创新"四个育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评价,使学校评价改革陷入困境;以"具体个人"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可以为建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提供新思路、为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提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