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语文课活跃起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应做到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放心指导,让学生“真正动”、创造情境,使学生“乐意动”、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活动课上结合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话题及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训练,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应是动态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动”即“活”,语文教学“活”了,才有生命力。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可随学生兴趣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事热点的改变而改变,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有生活气息,变得“活”起来。而现在语文教学关键是受课本、陈旧的理论和传统模式的束缚,这些束缚如同无形的枷锁,使语文教师顾虑重重。语文教学要“动”起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让空间环境“动”起来所谓让空间环境“动”起来,也就是说不要将学生固定在一个环境中,要常常变换场所,使…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自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课外活动”列人语文教学内容中,认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突破。但同时找们也进一步地思考:课内是否也应有语文活动,如何开展?因为我们知道,“课外语文活动”往往是某些有专长学生的天地,注重的是少数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只有课内外语文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又获得个性的发展。而且,我们的“活动”的“活”是“灵活、活泼”之“活”,“动”是“机动、主动”的“动”。所以,语文教学只有在灵活主动的活动中才能发展学生智…  相似文献   

4.
职教语文的动态教学,即顺应职校学生的普遍特点,让他们在学语文时“动”起来,动手、动眼、动口、动耳、动脑。教师在教材教学和教材外的补充教学中,精心准备,兼顾听说读写,设计教学内容和致“动”方式,点燃学生的兴趣,最终目的是以“动”致“静”,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语言体验,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在语文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穿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以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为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他们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我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遵循了这样的教学策略:1.使学习形式具备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语文作为文化基础课,应在“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职教观念指导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通过活动教学法把“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将语文外延到相应专业当中,使学生形成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学生在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首先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始终贯穿一个“动”字,从“动”字入手,落实“学生主体”观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无论是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还是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双边活动中,要主动出击,关键时刻“动”起来!坚持“动”起来!教师主导,要有“三动”。“一动”:坚持语文教学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理念,并以此为先导,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语文学习的得与失。1、不因人“废学”。比如有些学生不夯实基础,虽然多渠道地给予了帮助,但见效甚微,甚至停滞不前,而教师依旧不能放弃指导工作。2、不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动”,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动”,拨动兴趣之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动”是语文课堂一直追求的目标,“动”才有发展的可能,“动”才有引导的方向.小学语文的课堂最终目标是“动”的课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一直追求的.笔者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调动学生思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主体性活动教学 ,意在力图打破老师和学生保持的相对的“授权”关系状态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外显的、具有操作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使课堂信息不断扩展延伸 ,同时调动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耳、动口 ,以外显的活动促使内隐的认知、情感、能力协调发展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从而达到动智与动情的完美结合。加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化 ,可以建立起一种以活动促发展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真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我们的具体做法及体会是 :一、建立交互性人际活动关系 ,…  相似文献   

13.
为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练习中“动”起来,笔者以为应搭建平等舞台,让学生“敢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乐动”;渲染气氛欣赏,让学生“心动”,教学中以人为本对提高语文素养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首先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始终贯穿一个“动”字。从“动”字入手,落实“学生主体”观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而无论是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还是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在语文教学双边活动中,要主动出击。关键时刻“动”起来!坚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它的教学,不能只重“知”的传授、“情意”的培养,更应重“行”的引导。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说尽量使语文文本反映的生活走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学会运用这一工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觉得可将文本反映的生活场景、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或是哲理感悟还原出来,展开种种活动,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中各种非语文之“动”名目繁多、屡见不鲜,一是“界外活动”多于“界内活动”,二是“肢体活动”多于“心智活动”。这样的“动”,常常使语言习得受到削弱甚至被架空。语文教学并不完全排斥“动”,关键是要“动”得其所,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动”的基础上巧妙而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要为语言习得而“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遵循语文活动的特点,确定内容、方法和形式;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活动的难度;三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对各年级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从教材出发,将知识适当拓宽,使其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既相关又不雷同,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动”有基础,“动”有所得;四是以学期为单位(课外活动不受此限制),以语文教材为依据,编拟课题,设计内容,以做到与教学进度大体同步;五是活动次数、时量适当,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据此,语文活动可作如下整体安排。 开设语文活动课。将原“单元六环节…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语文中入选的课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目的是突出语文课的“活”,让学生尽可能地“动”起来。即就是使学生通过看图、述图、学文、思考,充分地动脑、动口、动手,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感到文言文词类活用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而“名词用如动词或用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语言现象在古文中又俯拾皆是。如何突破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