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人名词与指人名词的某些组合会产生歧义。本文从指人名词的小类入手,指出该歧义结构的两种类型,探讨了哪些指人名词在该结构中出现时会产生歧义,并分析了两类歧义结构歧义产生的原因,最后给这两类歧义结构提供了分化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名词性主语加上由"这个"限定一个名词组成的结构,即"N1+这个+N2"。以"你这个意见"",你这个混蛋"和"你这个姐姐"三个词组为例,分析三类短语的特点,说明最后一个词组"你这个姐姐"代表的一类短语会造成歧义。从N1与N2具有领属关系、N2是一个一价名词、量词"个"适用范围广泛三个方面分析形成歧义的原因,并提出消除歧义的两个方法,即变换句式和使用重音。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1616个宾语为"一+量词+名词"的"把"字句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从语用、语义、语法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显示:"把+一+量+名词"句式从语用角度来看,主要用于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行为和某一原理进行描写和叙述. "一+量+名词"作为宾语主要出现在表示位移的"把+宾语+动词+介词短语"和"把+宾语+动词+趋向补语"的句式中."一+量+名词"作为"把"字宾语,当名词与所指对象具有不可分离的从属或连带关系、或所指对象就存在于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之中、受话人可以看到或识别出来时,这一格式为"定指";当"一+量+名词"仅仅虚指该成分所代表的事物,这个事物是否存在于特定语境中,发话人也不清楚时,这一格式为"不定指".  相似文献   

6.
"VP+去"结构语义复杂且存在歧义结构,研究价值甚重。语义关系方面,从"去"的词性和由此所组成的两种类型的短语结构入手。歧义结构方面,从"去"的词性、VP与"去"语义关系及VP的不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该歧义结构中VP和"去"之间同时包含两种语义关系的原因,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配价分析法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在+N_1+的+N_2"格式存在的句法歧义进行分化,发现该格式具体可分为"在+N_1[方位名词]+的+N_2[处所名词]"和"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两种多义格式类型。导致该格式歧义主要有四个限制因素:一是不同语境中,"在"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二是N_2[处所名词]具有[-方位]的语义特征;三是N_1、N_2必须都能作"在"的宾语;四是N_1和N_2之间必须能构成修饰关系,且"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格式还必须满足N_1[处所名词]?N_2[处所名词]。该格式的句法歧义与"在"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的语义指向不同,形成了多指歧义关系,这是导致其句法歧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三音节名词的强势结构为"2+1"偏正式。该类型三音节名词的中心语为单音节名词(名词性语素),概念层级上多为基本层次范畴,构词能力强,义项单一,可以批量产生出下位词。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存在一些比较能产的语义关系,共包括7大类,11小类。受到语义关系的影响,该类型三音节词的释义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特定的释义语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DP框架下探讨了英语中"NP1+’s+NP2"结构和汉语中"NP1+的+NP2"结构的歧义现象,并成功地用一种模型解释了"NP1+’s/的+NP2"结构的歧义,指出产生歧义的根源在于DP内部有两个位置和功能都不相同的投射可供"’s/的"选择,处于高位的表示领属关系,处于低位的表示描述和限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通过界限性、内部构成特点、可数性来解析物质名词和可数名词,以及它们的不同语法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名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名动形三类词同句子成分基本对应。汉语中却呈现出不对应现象,词类活用很灵活。这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关系的两种不同的类型。汉语中名词的灵活性的逻辑语义基础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地方”直接来源是非结构“地方”,在汉代汉语双音化趋势产生的类推作用和汉语SV语序固化的影响下,“地”与“方”逐渐融合,最终成为一个名词.“地方”词汇化的动因是高用频的推动,汉语双音化趋势和SV语序固化的共同作用,机制是类推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名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也是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要素,在语法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汉语语言学界对动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相比之下,名词的研究还较薄弱。本文简单探讨了名词功能游移的概念、方向及类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阐明了普通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但不是其典型句法功能,进而分析了名词状语与所修饰的动词之间语义关系。最后指出,NV式状中结构的形成是语言的相似性与经济原则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阐明了普通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做状语,但不是其典型句法功能,进而分析了名词状语与所修饰的动词之间语义关系。最后指出,NV式状中结构的形成是语言的相似性与经济原则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词of出现频率很高,带有"名词+of+名词"结构短语亦很常见,一般用以强调of前面的名词。根据英文短语意义及汉语表达习惯,以实例分析在翻译该结构短语时处理译文的技巧,以此为译者在翻译常见该结构短语如电影名、书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很 名"组合多从语义加以分析,但是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本文试从徐通锵先生的"字本位"理论出发,重新对这种组合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