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今美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多元文化的社会。这样的多元文化氛围催生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同时叉使美国的文学批评呈现出“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文学理论应用于其创作实践中,书写蕾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2.
刘芳 《中学生英语》2022,(5):110-112
2022年7月16日至17日,“第八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文学的族裔性与族裔文学的普遍性”主题展开了热烈而严肃的学术研讨。与会学者持续拓展了文学族裔性的多元维度,厘清文类、历史、族裔、性属、文学接受、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复杂网络。对族裔文学的普遍性的深度挖掘则体现在文学与现实问题的勾连、互文性创作、共同体书写和建构、学术对话中,坚持文化互鉴和中国立场的学术自觉既保持族裔独特性,又超越族裔和地方性。这场学术盛宴推动着中国的世界族裔文学研究,也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土著作家。其作品《爱药》以北科达他州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齐佩瓦人居留地作为创作背景,真实地讲述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是研究族裔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揭示了印第安传统文化和白人工业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来解读《爱药》中的异质空间,阐述了印第安人在异质空间中对自身身份的重新构建,传递出当代印第安人对印第安文化保持其独特性并能够得以传承的期望。  相似文献   

4.
保罗·帕顿教授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弘毅讲席教授,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德里达、德勒兹及后结构主义研究国际知名学者。近年来,帕顿教授将后结构主义应用到库切、石黑一雄等族裔作家的文学作品解读中,其精彩的哲学解读为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灵感。在访谈中,帕顿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在中国教学和做研究的经历及感受,接着对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后结构主义的局限性及解构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进行了评价。之后帕顿教授指出德勒兹哲学与族裔文学研究结合可能的切入点,并从德里达"将临性"的视角对小说《极端希望》做了精彩的后结构主义解读,最后结合具体的文学文本阐述了自己关于族裔文学"丧失"特点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已成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现象。其发展正经历着写作和欣赏视野的不断拓展,从边缘进而走向文化融合的变化。国内及港台学者在探讨美国华裔文学时,已开始有意识地结合当下文化研究的大趋势以及后殖民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论背景。在这一潮流中去发现和探索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给大众带来的复杂的文化张力和民族记忆。本文试图以族裔身份和文化符号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运用作为契入点,考察目前在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中,作者怎样从族裔和文化的角度开始,又是怎样在这两种写作要素的裂变中去辩证思考。由此来深入探索华裔文学创作的生动表现和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而女性文学又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支。其中,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家在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族裔背景下创作的,多数作品揭示了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两大主题,展现了少数族裔女性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论文通过对艾丽斯沃克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透视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及其认同。  相似文献   

7.
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逆生长性"是指它从族裔书面文学文本到口头民俗祝酒词,再从非裔口头文化传统到非洲口头文化传统的归根性,这种特性是挫败"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产物。整个"逆生长"之旅表现为:族裔文学文本的互文性→意指的猴子→新奥尔良的猴子→哈瓦那的猴子→猴子→埃苏-埃拉巴拉→意指理论,旨在借助非裔传统与非洲传统的关联来证明黑人"有"文论传统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解构"白文论"霸权。然而,这个归根旅程一方面由于缺失真正衔接意指的猴子与埃苏的历史证据而变成了非裔元素与非洲元素的牵强拼贴;另一方面则由于"意指性"和黑人口语体语言无法涵盖多数族裔文学作品而削弱了"黑文论"传统的形而上性。这就是非裔学者在申诉黑人文化身份,通过杂糅新大陆黑人传统与非洲黑人传统建构"非洲中心主义"时无法规避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8.
作为身份与边缘写作批评的先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发人深省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美国文学和文化领域最新思潮和理论前沿。从长远意义来说,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深层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加深了人们对边缘文学和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从霍米·巴巴杂合理论的视角,从语言、文化、文学三方面分析林太乙女士《镜花缘》英译本中的杂合现象,可发现:其译本中的杂合是作为族裔散居者的译者诠释母国文化的重要手段,译者自身与其所代表的华裔族群在杂合形成的第三空间中得以显身,进而在译文中实现了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族裔文学的蓬勃发展,族裔文学的批评和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也为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进一步推动族裔文学的跨学科研究,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第五届族裔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各种文化群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一体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和谐,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恰恰是实现多元文化整合的一种最佳形式。我国少数民族“维护母语、接纳汉语、肯定双语”的语言态度,真实地反映了少数民族对“国家一体”与“文化多元”关系的文化心态。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用双语教育迎接“国家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的挑战,并赢得成功的信心和力量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2.
从Oracle Spatial的空间查询分析出发,结合实例分析了它的查询模型、空间算子以及常用的空间函数,最后给出了Oracle Spatial中空间查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多元的民族格局与云南的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在人类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就有表现,地理环境的诸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对云南民族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空间结构优化是一个在宅间约束与限制下的空间选择问题,空间选择是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的共同结果.已有的空间理论一般都以空间要素的流动性、替代性为出发点,对空间要素的不可流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与空间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重视不足,这两点恰好是发展对空间功能分割的现实依据.本文从中国发展的区域实践出发,提出了以空间价值二元化为基础的空间价值二元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结构优化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5.
空间语言是人体对所处空间、距离的反应和诉求。它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空间语言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因此,对空间语言的选择就意味着对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具有模糊性边界的空间目标之间的空间关系描述与推理问题在近年来成为GIS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讨论了模糊区域的边界问题,然后把Egenhofer等描述确定性区域的9交模型引入到模糊区域,建立了二维空间中描述模糊区域之间的9交模型,最后提出了基于空间方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的组合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空间理论从兴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文学的关系更是成为了关注的热点。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Vargas·Llosa)的长篇小说就契合了空间理论的某些方面。略萨的小说在涉及空间理论的同时也暗合了后殖民理论等,而空间理论本身所包含的权力空间、精神空间等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Spatial 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al geomet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w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are placing more emphasis upon visual and spatial skills, those required to inspect, encode, transform, and construct information in visual displays. They do this by present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complex visual displays and hypermedia, and by requiring students to navigate through virtual space. These developments make it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underlying nature of visuospatial ability, how it is related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how it can be improv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se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instruction in transformational geometry upon geometry performance and spatial ability of Grade 7/8 students. The instructional conditions were (a) a traditional textbook approach involving paper-and-pencil tasks and verbal instruction (Traditional Group), and (b) an approach incorporating object manipulation, and visual imagery, which was designed to encourage spatial thinking (Spatial Group). Multiple regress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sttest geometry performance was predicted by pretest geometry, pretest spatial abil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retest geometry and instructional condition; the interaction indicated that high prior knowledge subjects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Spatial group, low prior knowledge subjects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Posttest spatial ability was predicted by handedness, pretest geometry, pretest spatial abil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pretest spatial ability and handedness; the interaction indicated that less right-handed subjects of low spatial ability improved on spatial ability more than their more right-handed peers.  相似文献   

19.
当前,认同问题的研究引人注目,特别是跨界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稳定联系起来,具有突出的政治意义。然而,人们研究方法受"多元文化意识"的影响,没有抓住认同意识的根本属性,以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为地把两个不同属性和不同层次的认同对立起来,引起混乱。本文以跨界民族认同作为讨论的核心,强调中国跨界民族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特殊性,意在反思当前认同问题研究存在的一些误区,厘清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和研究的思路,把问题的实质引向为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各个族群的文化、图腾、语言、文字等方面的逐步融合,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论证汉民族的先民华夏民族起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