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桂花故事     
<正>“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拥有着后知后觉的美丽”,桂花故事看似完结,但它的续篇——广大故事还有两年多之久,我也得以在时常回去看看似当年的我们般懵懂的学弟学妹的同时,重温从前的一些美丽与感动。说来惭愧,直到我填写高考志愿时,才知道“广州大学”的名讳。区别于近些年崛起速度十分之迅猛的“深圳大学”,人们提起“广大”时,总是有种熟悉又陌生的错位感,以至于当聊起广大时,时常会被略带魔幻地询问:“是广州的哪所大学呢?”  相似文献   

2.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让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他们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屏弃了过去以学科为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视为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实践表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如何.是直接影响其学习生活质量的因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如何开展深度研课?2014年春天,笔者应邀参加了南京市青年教师“同课异读”说课活动。有四位老师围绕《桃花源记》说课。“同课异读”《桃花源记》中,他们基本上都从“渔人”发现、进入、寻找“桃花源”读起,都希望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桃花源”里有什么。最后都得出“桃花源”是“厌恶官场”的陶渊明所向往的,于是“辞官归隐”云云。  相似文献   

4.
韩延明 《班主任》2008,(11):24-24
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工作繁忙,很少与学校联系;特别是留守学生,他们的家长常年在外地工作,与学校的接触几乎为零。而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如何构建起“学校——家长”之间的“互联网”,更好地教育学生呢?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发现用“三封书信”搭起与家长之间的“连心桥”,效果非常不错。  相似文献   

5.
你是不是一直相信“努力就会成功”这句话?从以前到现在,你始终深信不疑“只要我努力,就会如何如何——”你也听过很多关于成功的故事,几乎每一个当事人都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多么卖力,才换来今天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彭薇 《成才之路》2011,(16):13-I0008
职业教育中,企业如何“站位”?他们眼中的优秀人才又是怎样的?5月7日,上海市职业教育集团请来了不少来自旅游、建筑等不同行业的企业人士,倾听他们的心声。“企业人”坦言:以往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企业在“毕业季”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现在为了培养适需人才,企业都有了“抢位”意识,校企合作明显进入“早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欢迎来到“理想家俱乐部”。如何申请入会?首先,你必须是一位理想家,爱做梦,也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力去实现梦、延续梦。其次,你需要寻找陪你走过1 0年的某个人、某些物件、某种爱好……并且给我们讲讲这其中的故事。这一期,我们邀请了4位“理想家”,他们在201 2年写下一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现在,打开这封信,他们都重温了那个关于“十年”的故事,一起看看吧!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看了一则报道,北京某大学学生会组织了“我爱我师——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评选活动,两名德育老师名列前茅,两位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老师。他们是如何赢得学生们的支持的呢?在人们的印象里,很多学校的德育课内容比较枯燥,授课方式单一。老师在上面念教材,学生或逃课,或在下面干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瞧,他们玩得多有趣,多快乐啊!”课间一位同事指着一群小学生说。我循声望去,只见十几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一片空地上嬉戏玩耍,他们玩得多开心啊!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上写满了快乐,绽放出灿烂而美丽的笑容。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唉!”一位新来的同事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他们是可爱,可是太调皮、太难教了,课堂纪律非常差,已经上课一个星期了,上课还乱哄哄的,吵得我头都痛了,真不知该如何教才好?”另一位刚从高年级调来一年级任课的教师也抢着说:“是啊,一年级的课堂纪律真难管,我今天上了一节新课,而且安排的内容较少,没想到才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几乎整节课我都是在维持纪律,以后都不知如何去完成这繁重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10.
去年的9月1日我刚从外地学习归来,与“期待”已久的高一(4)班新生第一次见面。刚进教室,见到68位齐刷刷、乱哄哄的半大人,我不禁心里发毛了:如何镇得住他们?用“文”还是用“武”?看神态他们心里也在盘算着我这个班主任。我知道今天的表现,是决定今后的工作能否顺利进  相似文献   

11.
开心豆     
《红领巾》2012,(1)
一派胡言 记者采访一位老板:“有人说您不识数,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老板很生气地伸出三个手指头,说:“送他们五个字——一派胡言!”  相似文献   

12.
这篇以“教育”为题材的“小小说”,蕴涵深刻而语言清新自然。读它,恰似品尝一枚耐人咀嚼的橄榄果,愈嚼味愈美,满口余香,韵味不尽——让人从中受到启迪——“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信念”就能收获到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篇小说,人们往往掩卷沉思:是什么使一个小村子变成“大学村”呢?这位老教师是如何“给学生预测”?为什么他们不能把“秘密”说出来呢?……这里面蕴涵着些什么道理?从故事中我们应谊吸取什么有益的经验呢?……故事意蕴丰厚,寓意隽永,洋溢着思辨与哲理的色彩,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群“高级姻民”:他们感官敏锐.把抽烟当成了职业,其中的佼佼者年薪高达60万元。他们吸烟不图享受.更多的是为了奉献……这些人就是职业调烟师.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怎么会爱上这种“吞云吐露”的工作?她又是如何靠烟改变人生.把自己“抽”成金领丽人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七月——我带着从来没有过的复杂感情敲下这两个字。七月,对于部分选择就业的职高生朋友来讲可谓是期待而又畏惧。他们期待在这个火热的七月,扬起追梦的风帆,到“江湖”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一些畏惧:离开校园踏进“江湖”,涉世未深的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挫折和考验?“江湖”真如我们想像中的精彩吗?稚嫩的我们如何在“江湖”上一展抱负,博得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上海教育》2007,(6A):24-25
“山里学生有电视看吗?”“他们用什么教材?”“他们有钱买邮票和我们联系吗?”……这些都是我赴滇支教前,上海学生要我解答的问题。带着一腔热血和同样的疑惑,我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孟连县红塔中学。  相似文献   

16.
张筠 《今日教育》2014,(11):54-55
《礼记·中庸》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其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对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个体产生影响?围绕这个话题,我们邀请了某教育刊物资深编辑和两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与读者分享他们的体验和认识——教师德性体现在其对学生成长的耐心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德性最重要的因子就是信任,信任每一个学生;要学会做一个思想独立、懂得因材施教的真有“真德性”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7.
这组基础训练包括“字·词·句”、“阅读”和“作文”三部分。初看时,似乎仍是“三大块”的组合而已:掌握基础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如果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这样“粗线条”的理解教材是不到位的,那将如何去导练呢?所以我以为:一、中年级字词...  相似文献   

18.
民工大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城市,他们的子女有的随行,但更多留在农村,一个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这些孩子虽有祖辈,代养人或教师照料,但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身心发展受到哪些影响?他们受教育的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关注,也是引发本课题组开展调研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0,(20):30-31
于漪和另外9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年龄跨度五十余载,人生经历虽各不相同,但共同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朴实无华而又恢弘壮丽的感人事迹。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师精神。什么是教师精神?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又能从这些楷模身上感悟出怎样的教师精神?本刊特邀“于漪与优秀语文教师成长个案的实证研究”课题组的6位教师,尝试从不同视角解读何为现代教师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每当在语文试卷最末看到这道分值60分的大题时,你是不是总会紧张甚至慌乱?到底该写什么内容呢?怎样写才能得高分呢?请别慌,让我们来帮你——如何通过材料挖掘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如何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进行既有逻辑又有深度的创作?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全省12位语文名师,以“我观”为总主题,下设“我观自然”“我观社会”“我观自己”三大母题,精心命制了各有侧重点的24道高考作文模拟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