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隘,把重心转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层面。从英国的夏洛蒂、伍尔芙到法国的西苏,她们不断吸收和发展前人的创作成果来试图构建女性独有的话语权,走出"女性失语症"的尴尬情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实现女性独立解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是建国后中国军事文学中一道瑰丽的风景,从"十七年"军事文学到20世纪90年代军事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一个从模糊走向清晰的演变过程.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日见突显,女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负载了更为深刻的审美意蕴与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刻画经历了从"扁"到"圆",从模式化到有血有肉、有个性的形象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对性别和种族歧视的有力反抗,抨击了白人和父权社会对于女性尤其黑人女性的迫害和压制,使得当代美国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李进  杨瑞霞 《家教世界》2012,(10):80-81
女性的解放与追求从明清时期开始一直到今天,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过程,无论从最初的仅仅追求婚姻自由,还是后来发展的精神追求,女性写作从"我手写我心",都反映了女性在实现自身价值、独立人格上的不懈努力,因此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6.
庐隐以"五四"独立的女性意识和个体生命的切身感受,从情与智的冲突、"围城"内外的纠结到新旧思想的矛盾,展示了"五四"女性在这一特殊时代受主流话语支配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多重矛盾与冲突,表现出庐隐创作中女性叙事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7.
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书写的权利到现代女性意识和话语权力,这个过程是印度女性重新审视历史、现实和自我的过程。以历时性的角度,结合女性作家的作品分析每一个历史阶段印度女性文学书写的特点,印度女性文学历经的"沙门"时代女性文学书写的开端、南印度桑伽姆时期的发展、19世纪民族独立斗争的艰难书写和20世纪女性文学书写的繁荣,每一个时期都表现出印度女性的话语意识,她们的文学书写集中表达了她们的主体意识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的嬗变不仅代表着一种理论表述上的集体更新,更意味着不断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和整个后现代思潮发展中汲取营养的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在实践中"主体化"的操作动向。然而这次大规模话语转向的背后,是一次理论界庸常的名词更迭,抑或是在中国语境下成功完成的与当今西方女性主义前沿接轨的话语历险?本文对于从女性文学到女性写作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现象以及潜藏其中的一整套后现代话语内核作出了自己的阐释和剖析,并力图在廓清话语迷障的前提下给予女性文学和女性写作界定的可能以及尝试实践。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第一部正式公映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开始,女性角色几乎是我国每一部动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亦是由彼时开始,中国动画中女性角色呈现出明显"弱势"形态。不仅在角色数量上少于男性角色,而且在叙事中的重要性也往往弱于男性的主要角色。动画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对于性别的认识和对女性的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对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证。追根溯源,这一弱势形态源自我国传统儒家女性观主导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对创作产生的影响。从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被弱化的现象入手查看其对应的儒家传统女性观,以得到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的现代表达策略。这样研究的意义正是在于以策略指引正确创作观,为中国动画健康发展探寻一个可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女性作为封建社会的弱势群体,生活在社会底层,多数女性在压迫中变得麻木,只能默默忍受。"五四"思潮引起女性思想萌动,开始不断追求自我,从无助、无奈、逃避,寻找不到自由出路,到被动投身大众事业,再到主动投身解放革命道路,最后克服自身弱点,摆脱封建流言,以一个成熟女性革命者的身份参与革命事业,过程虽然异常艰难,但女性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思想不断升华,最后完成整体形象蜕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黄蓓佳的作品进行分析,追寻当代知识女性心灵历程的轨迹.文章对女性形象的内心活动剖析较多,展示了女性内心世界的丰富多采,使读者感受到她们灵魂深处所追求的真正所在.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是世纪末中国文坛热点话题之一。这种写作在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基础上,以它独特的文本对固有的男性权威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从而发出女性自我的声音.因而这种先锋实践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然而,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西方女性主义的表面化理解以及出版等因素都造成了这种写作在短暂繁荣之后的困境:我们是通过女性个人化写作与后现代具有共同点这一全新视角来揭示这种困境的。而这种操作的目的就是希望在对女性个人化写作进行反思之后.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3.
不少学者认为电脑网络因其匿名性与开放性成为一个超越性别、自由表达的平台。根据网络资料,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将女性在网络的表达模式分为三种类别。剖析每种表达模式的实质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女性现实处境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明网络中的女性表达如何受到来自性别的规制。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对于“姐妹之谊”主题的展示在新时期以后呈现出了三个方向:对于往昔的依恋,对于现实的抗争,以及对于未来的探问。它们共同构成了女性在现实中的方舟寻求。而这种寻求不可避免地要与现实发生碰撞,常常会被后者残酷地打断。于是该主题又在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上分别展开,这个过程深化了女性对于自身及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从一贯的男性话语遮蔽下呈现女性的生存经验并由此延伸对历史的不同把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鲜明姿态。这一时期的女性更注重挖掘革命历史话语背后女性在历史及现实中的真实处境、欲望及心理。在她们笔下,不仅"文革"呈现出不同的历史面貌,而且也是女性寻找自身合理位置,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完成女性作为女性的历史存在的主动与自觉。  相似文献   

16.
“70后作家群”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被媒体推出并命名的小说创作群体,其中,70后的女性作家群更是引人注目。本文以女性的身体叙事为切入点,关注70后女性写作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比《红楼梦》和《简*爱》,可以看出它们非纯女性主义文本的实质前者是体现了男性话语的优势,是对男性话语的再现;后者虽为女性文本,但最终女性意识从自觉走向屈服,实现对男性话语的回归.真正的女性主义文本应以女性真实的体验为前提,避免对男性话语的模仿和回归.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决定终身教育是知识女性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但知识女性终身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误区和实践盲点严重制约其终身教育的有效展开。唯有正确认识其中的独特困境,知识女性才能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从而带动女性的整体性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本文从语言这一角度出发,运用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分析男性中心话语中的女性话语.男女两极对立的解构颠覆了男性中心话语,强有力地冲击了男性统治的社会,同时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 ,描述她们的挣扎、反抗、突围与选择 ,从个体生命的体验中表现出女性群体顽强的精神与生存能力 ,体现了作家对生命意义的独到理解和对平民价值的认同 ,以及平等对话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