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课堂教学语言素养是教师亟待提高的教学能力之一。课堂教学语言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良好的教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信息化已广泛渗入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技术正从课程边缘向中心位置转变,从配角的地位向主角地位转变。重视信息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当代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素养培养成为引导课程建设的重要指针。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一线教师自身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一标多本教科书,但是在现实的调查中发现教科书使用存在误区。反思我国教材演变中透露中的教材理念编制的逐步转向,迫使我们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关注教材变化和提升教师的教科书的素养,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课程秩序的解构与重构."核心素养本位"的重心指向了信息时代公民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我实现所需求的能力或素质等领域,并承担了课程目标和课程观的双重角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知识选择、课程权力与课程文化等多方面的失序,基于此,需要促进核心要素向学科课程转化,建立"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范式;促使课程权力向学生下放,提升学生个人知识的建构能力;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以学生的生活需要规范课程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使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提升。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师们普遍遇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种种困惑。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新课改当中,承担起主体的责任,解决新课改实施时面临的问题。三是学校与教师“同荣共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应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活用信息、用活信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如一夜春风,催开了千万树梨花。回顾启动新课改两年以来走过的历程,这里面有惊喜、有阵痛、有收获、也有困惑……暂作盘点,我们会发现校园里教学思想活跃了,教师角色转变了,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方式灵活了。总之,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可是,仔细的观察,冷静的思考,我们也会发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还有差距,尤其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未达到预想的目标。有些教师仍在“穿新鞋走旧路”或“穿旧鞋走新路”,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以往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过于注重了理念的更新、教学的外在形式的变化,而忽略了影响教师的最基本的东西——文化内涵、教学能力、心理素质、教学技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并阐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想与灵魂;指出重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实现“三个转变”;给出使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走向教学重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刚 《考试周刊》2011,(37):20-21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高中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我国传统性观念受到很大冲击,青少年一代存在很多令人深思的新现象:性观念开放而性知识贫乏.如首次性行为低龄化、未婚先孕比例升高等。面对新形势,教育必须跟进。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重视了实践和应用的的环节,摒弃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次课程改革是教育观、教材观、学习观、授课观、评价观等全方位的变化,这既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对于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应对这个变化,  相似文献   

13.
张太春 《四川教育》2002,(12):26-27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摒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实现了语文教育目标的整合转变,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便开篇明义,突出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间,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身正是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第4期《教育探索》发表了陈家斌,莫华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若干“过”的做法》一文。  相似文献   

15.
杨磊 《教育文汇》2005,(7):45-47
单中惠。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教育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书。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外国教育经典解读》,编译《杜威传》《科学与教育》《学校的变革》和《童年的秘密》,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养成未来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初中生核心素养主要从中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主要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行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那就是为了改变之前课程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综合素质以应对21世纪中国人才的需求和挑战。就语文这一学科来说,要让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地进行,除了需要数量众多的且具有教改精神的一线教师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素养的学科带头人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1.如何备课的问题。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得知识,吸取力量。有不少课改实验区,提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评价、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逐渐为大家所认同。对于集体备课的内容,大家倾向于集体研读“三书”(课标、教材、教参)、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等。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的先天不足与后天根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培瑞 《师道》2003,(4):26-28
笔者作为一名关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层教育科研工作者,近年来,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有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柱性文本,多次听取了有关课程专家的学术报告,并深入若干教改实验区进行调研。在我接受各种信息并经过冷静思考之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我既对新课改的机遇和前景感到乐观,又对新课改面临的巨大风险和由此引起的种种困惑而感到忧虑和迷茫。出于责任和良心,我禁不住提起笔来,把我的感受坦言如下。一、新课改的先天不足:缺乏科学的完整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大推动力:第一,热情和责任;第二,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第三,学校文化重建。我们以为新课程持续发展核心的动力应该是新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