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有泉 《江苏教育》2005,(3B):24-25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都很丰富的语言文字,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具个性的朗读,把其中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那我们的课堂也一定会给人融融的春意,盎然的生机,无尽的旨趣。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在写天鹅群结束了破冰工作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相似文献   

2.
刘飞 《四川教育》2013,(7):55-56
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为教材的文本具有确定性的解读取向:教科书的提示预示着编者的价值判断;教参的教材分析就是文本解读的指南;教学就是教教材……这样。文本丰富的意义被单一的解读所代替。师生的个性化解读被标准的分析所扼杀。因此。基于这一现实问题,多元的文本解读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视野,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渐渐成为“新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正如语文新课标所强调,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与处理。要尊重学生、尊重文本、尊重自我;要基于文本的内在超越:要由踏实的执行走向自主创生。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一、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读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 内涵都很丰富的语言文字,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具 个性的朗读,把其中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那我们的 课堂也一定会给人融融的春意,盎然的生机,无尽的 旨趣。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在写天鹅群结束了破冰 工作后,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它们昂着头,挺着胸,在 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 声:'克噜--克哩--克哩!"'我深情地说:"同学 们,阳光总在风雨后,鱼虾就在冰面下。此时的天鹅  相似文献   

5.
唐亚英 《考试周刊》2013,(22):58-58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入手。具体做法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捕捉课堂生成,并拓展学生的想象,使学生产生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与关爱,对阅读心理的科学观照。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个性的“期待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进入文本,与作者、与同伴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在角色体验中,激活思维,生成智慧,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语文素养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可以说,多元解读已成为当今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元解读不等于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也不等于所有的“个性化解读”均应大力提倡,它是有一定规范和原则的,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走向极端。那么,怎样善于点引,让学生多元解读呢?  相似文献   

7.
陈瑞琼 《教师》2011,(14):23-23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张扬生命的风帆,个性解读,朗读园地才会百花齐放,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马荣花 《现代语文》2010,(12):50-5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庞华 《四川教育》2013,(7):64-64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领悟能力与思考方法都是充满个性特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鼓励和包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视角,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对话"和"交流",强调"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强调"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以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学生的个性。可如今的课堂又对"多元解读"追捧过热,导致语文课断章取义、曲解全篇,对文本曲解的怪现象时有发生,久而久之,语文课就由原来的僵化式演变为一盘散沙式。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课程标准主张语学习个性化、阅读个性化,正是对阅读教学的解放,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作品主题、形象、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的认识,发挥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有价值的理解,提高阅读的效果.甚至将作品的价值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本质和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具体落实到阅读,体验是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这是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本次语文课改的闪光点之一。所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是允许完全属于个人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阅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接受文本之后,一定会有所思、有所问,既而有所引申、发挥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教师心中,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汲取了文本读者理论及人文教育观念之后,《语文课程标准》在文本解读和语文阅读教学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种变化,已经在教材编写和新课程的《考试大纲》中得到了体现。当务之急,是将多元解读的理念与原则运用到实践中,以期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强调“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任阅读教学建议部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句话如果我们进行一下解读,可以获得以下认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朱小军 《现代语文》2007,8(4):34-35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价值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新课改也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最后完成有赖于学生的阅读、欣赏和批评,或者说有赖于学生的接受。由于语文阅读教学所依赖的文本常常是“形象大于思想”,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鼓励多元思维。语文学习中阅读鉴赏是最重要的一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个性、知识构成、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文本会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以及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的“标准化”的强大冲击。确实.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感悟是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对文本的一种心理体验.是对文本所含意蕴的独特解读.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体验感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