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白语言即作品中被省略了的语言。它是作者为讲求炼字炼句和语言的含蓄美而留下的语言空间。一部作品有了空白语言,势必造成许多意义特质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亦即或造成作品的意义特质出现不可捉摸的真空,或造成作品内在逻辑出现意义承续上的断层,或造成作品的意境出现歧义,从而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疑惑与障碍。而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那么,在阅读赏析时,读者应如何破释作品中的“空白语言”呢?一、立足文本,探求“创意”“创意”即作者在作品中对现实生活所作的最初审美表现,是所有读者对文本(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时所必须…  相似文献   

2.
空白语言即作品中被省略了的语言。它是作者为讲求炼字炼句和语言的含蓄美而留下的语言空间。那么,在阅读赏析时,读者应如何破释作品中的“空白语言”呢?  相似文献   

3.
一.补充言语空白,感受未全之意汉语注重感悟,长于非逻辑的心灵观照,教材当中的作品往往是文质兼美的,同时留下许多空白之处。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挖掘语言的空白,往往能够了解文本内涵,为文本细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的接受,因接受主体的个体差异,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情感、意蕴和意义往往会产生变异。文本自身的“不确定”和“空白”、期待视野、时代因素、文化传统等是造成作品变异的主要原因。尽管文本随读者的主观差异而存在变异,但它是客观的,并非无限制地随意变异。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说明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充分肯定读者在文学欣赏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在文学文本中存在着一个“召唤结构”,也存在着“意义未定与空白”。“空白”就是指“作品中未实写出来或未明写出来的部分,是作者有意向读者暗示或揭示的内容。”“空白”不但赋予读者参与创造作品意义的权利,而且能够主动地召唤读者进入其中,  相似文献   

6.
陈永和的短篇小说《十三姨》讲述了"我"与十三姨的故事,这部看似叙述简洁的作品里面存在着许多意义空白以及不确定性,这些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构成了作品的基础结构,以读者反应批评为理论框架解读小说《十三姨》的空白艺术,可以更好地欣赏作品的全貌和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多以“意义的不确定”和“空白”构成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结构赋予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和想象的极大自由,召唤读者主动参与作品意义的最终建构与完成。古诗语言  相似文献   

8.
《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作品中的"空白"运用,使得故事情节流畅的特性,人物形象特征的凸显,倒叙开头以及开放式的结尾,语言富有生气与韵味。从而使作品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也使得读者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去获得美的感受。本文分析《草房子》中多个运用"空白"艺术的案例,解析背后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本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和存在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地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充分发挥文本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意义的探寻、理解与感悟,并利用"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使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实现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从中感受文本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选自名家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括很多不确定和空白,这恰恰是作者不忍点破的弦外之音或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作者对话,把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想象弥补出来以充实空白,挖掘作者的情感因素,丰富人物形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对“想象的世界”的表现,文学语言和普通的实用语言的不同,在于其情感性、多义性,在于其联想的丰富和多彩。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想象的过程呈现给读者的。文学文本中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分离与偏转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欣赏者需要依靠想象的能力对空白进行独特的、创造性的填充和确定。因此,把握文本的思想深义,感悟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最重要的首先是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然后经过想象、联想的作用,唤起具体可感的个人艺术世界,即创造性的艺术形象世界。艺术形象沟通了作品的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方文山的歌词《乱舞春秋》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的音乐作品。本文利用语境学中的语境差理论,分别从内容与形式的语境差、人物与情节的距离感、作品叙述语言与接受语境差三方面论述了该作品中的语境差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内构造”的分析来揭示其审美的特质所在。  相似文献   

13.
明清清言小品是一种特殊的散文体式,其体制精短、表达明快、文辞雅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意蕴之美、结体之美和笔墨之美。清言小品属于微型文学,是诗的散文,散文的诗,较之于普通意义的散文作品,它的语言更具美的特质和韵味。  相似文献   

14.
阅读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会发现不少作品中出现“鸟”意象.在童话中它们被赋予了超乎人类的能力,同时它们的性情又类似或超越了我们熟悉的人类的性情.它们具备耐人寻味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15.
"文如其人"是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文学观念,"文人相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深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方面:其一,作家的性格特质是丰富多彩的,而表现在某部或某些作品中的性格特质却并不都带有某种典型性,读者以个别或部分作品来论定作品风格特征的现象,往往造成这种背离;其二,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创作出的作品并非是他人品的真实体现,有些作家在创作时进行自我伪装,欺骗了读者,达到换取群众的同情的目的;其三,文学创作经过富有技巧性的艺术加工,往往隐藏甚至掩盖了作家的日常个性,经由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可能并不是作者风格的真实体现;其四,作者的人格不可能完全投射到文学作品中,人格不能混同于文格。  相似文献   

16.
陌生化语言的魅力就在于"空白"的魅力。陌生化语言空白的构成类型可分为背景性空白、缩略性空白和逻辑性空白。陌生化语言空白具有暗示功能和邀请功能。可以通过还原特定语境内的潜在内容、恢复特定语境内的逻辑联系、调动直觉体验性的记忆储存等途径实现陌生化语言空白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布白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密度的相对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块空白,让学生涉猎其中,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如何设置“空白”呢?一、借助语言技巧,创造语言上的“空白”教师授课时,应善于利用语言的停顿,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认为一个文学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中的微言大义”。古诗教学中,古诗兴味的发生常通过某一特定的接受心境而展开。毕竟“文学意义的生成在某种程度上要关注“意义空白与意义未定性”,“反映了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规律”。由此看来,古诗阅读关注古诗文本本身的“意义空白”或“意义未定性”,并找到合适的途径,就能更好地发现古诗的兴味。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审美和创作中的空白意识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家在作品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空白,增强了文学的空灵朦胧之美,可以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去追求文学的底蕴,而读者通过对空白的再创造,可以使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更加完美,从而完成作品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20.
1 结构的内涵,各说纷呈。本文中的“结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结构”,而是指统一体内各部分、要素、单元之间的关系或本质联系。具体对文学作品而言,它不再只是作品组织事件、安排情节的关系,而是指作品人物之间的整体关系、个体性格构成、叙述性组织关系、背景设置直至语言的完整形态等诸因素的总体,“我们把不具备审美因素的东西称为素材,而将一切具有审美意义的都叫结构。”①素材经过审美化的变形改造成为结构的过程中,必须舍弃素材序列中无助审美的因素,这些结构中省略或变形的部分,我们称之结构空白。实质上,它是一种“零形式”的结构,是构成结构的一个要素,伊瑟尔说:“文学作品的结构空白决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作品的缺陷,而是作品效果的根本出发点。”②从此含义出发,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鲁迅小说中人物的结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