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一种新设计的四轮转向(4WS)汽车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通过控制前、后轮转角的输入,实现了前轮转向与四轮转向,并在虚拟样机上分析比较了汽车四轮转向与前轮转向的主要瞬态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四轮转向汽车操纵稳定性优于前轮转向。  相似文献   

2.
三自由度汽车四轮转向系统的H∞控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汽车四轮转向三自由度模型为基础,采用H∞性能指标进行评价,建立了汽车四轮转向H∞控制系统。并运用H∞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采用前馈和反馈的组合控制进行了最优控制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出的H∞控制器能够很好地抑制外界干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四轮转向的鲁棒性能和操作稳定性。达到了预期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四轮转向汽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四轮转向汽车与二轮转向汽车在低速时的灵活性和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给出了瞬态响应曲线,并对四轮转向汽车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四轮独立转向电动汽车,结合轮胎“魔术公式”模型,建立了基于阿克曼转向定理的二自由度非线性转向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策略的方法对其质心侧偏角进行控制.整车系统仿真输入为左前轮车轮转角,模糊控制器以质心侧偏角等于零为控制目标来控制左后轮转角,同时用阿克曼转向定理来调整右前轮和右后轮转角,由此实现四轮独立转向.仿真结果与传统前轮转向、传统四轮比例转向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模糊控制对基于阿克曼定理所建立的非线性四轮独立转向模型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根据车辆横向运动动力学模型,采用全反馈控制策略,并考虑到人的差异,提出了影响控制策略的组合系数,可以通过人为地选择组合系数,来调整转向传动比和转向增益.仿真结果表明,可使质心侧偏角降低到零而侧向加速度增益和横摆角速度增益保持不变,并能减少系统波动幅值和进入稳态所经历的时间,从而保证车辆的反应快速灵活.在保持上述特性不变的情况下,可人性化地选择转向传动比和转向增益,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行驶安全性和司机的驾驶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Carsim整车模型参数主要通过车辆K&C台架测量得出,对于Carsim软件中完整的汽车转向系统,有些参数无法通过车辆K&C台架测试得到,因此需要进行相关参数仿真。通过Carsim软件,研究转向系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车辆操控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以自制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七自由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并给出驱动电机模型;结合汽车行驶特点,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模拟突然转向和连续转向两种工况,通过分析特征参量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情况,对四轮毂驱动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仿真研究,在理论层面检验样车的技术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8.
引入二次多项式平方轮胎模型,选取合适的状态变量,建立了四轮转向汽车四维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应用中心流形定理对其进行了降维处理并转换为中心流形上的一阶约化系统.应用非线性分岔和稳定性理论对均匀路面工况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车速和前轮转角的增加,高维四轮转向汽车奇异点处会发生鞍结分岔,该分岔会导致汽车失稳.  相似文献   

9.
轮胎特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优劣,建立较精确的汽车轮胎模型是ESP系统仿真精度的前提。本文基于Pacejka的“魔术公式”轮胎模型,采用MATLAB/SIMULINK软件实现轮胎纵向力和横向力数学模型到仿真模型的转换,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为后继的ESP系统控制研究提供了合理正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止轮铁鞋或者是木楔式止轮器都是自然放在钢轨上与车轮贴合,靠车辆重力压紧来实现止轮,这两种止轮工具与钢轨之间不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外力原因产生滑动,导致止轮工具与车轮踏面之间出现不密贴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止轮是失效的,而钳夹式止轮器是固定在钢轨之上,一般的外力作用不会使止轮器产生滑动,所以避免传统的止轮铁鞋或木楔式止轮器与车轮踏面之间出现不密贴的现象,实现安全止轮。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某A级车的前悬架参数,建立完整的悬架模型,并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仿真与优化。详细说明悬架系统建立和仿真的方法,并具体分析了悬架参数改变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进一步进行悬架优化设计,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驾驶人应急转向操作行为下车辆的横向响应状态,在车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辆应急转向响应力学模型。通过驾驶人应急转向行为下车辆横向应急响应实车试验,采集了驾驶人应急转向操作力度与车辆横向响应等关键数据,对比分析了实车试验数据与模型计算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能够反应驾驶人事故前应急操作,可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多轴汽车转向过程中出现的性能问题,建立五轴全轮转向汽车模型,采用基于不完全微分PID控制算法来降低高频干扰。在ADAMS/View和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不同车速下进行固定D(转向中心到第一轴的距离)值(FixedDvalue,FD)和变化D值(ChangeableDvalue,CD)的仿真对比试验,验证控制系统动态地改变D能改善多轴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车速下(60km/h),CD控制策略的横摆角速度超调量可降低8.38%,收敛时间缩短80%;同时CD控制策略的侧偏角随着速度升高更接近零值。因此CD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弯工况转矩优化分配问题,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效率优化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模型的转弯工况下效率最优的转矩分配算法。为了验证优化的效果,建立了Matlab/Simulink与CarSim的联合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转弯工况下的能效优化效果与转向角成正比。基于提出的优化算法,分布式驱动电动轿车最大转向角下的能效提升效果可达2.5%。  相似文献   

16.
主动悬架系统和电动转向系统分属于现代汽车不同的底盘系统,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文章以LS430主动悬架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应用原车配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主动悬架及电动转向系统模拟实验装置,通过本系统不仅能够清楚地了解主动悬架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提取不同的传感器数据波形、动态数据流等,而且能够再现原车主动悬架和电动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过程,同时利用该模拟实验装置,能够方便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  相似文献   

17.
继电子技术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和悬架等系 统得到广泛应用后,国外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已部分取 代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世界汽 车技术发展的新的研究热点。电动助力转向由电动机 直接提供动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控制。它不仅能 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A/D转换精度高但速度慢而电压比较器速度快但精度低,提出了结合二者来对摄像头输出的道路视频信息进行采集的方法。每行分别可靠采集12个高精度点和132个二值点,去噪后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获得智能车控制所需要的路径信息。采用跟踪智能车偏离引导线中心的平均距离和引导线斜率的双指标改进PID算法实现对智能车的方向控制。较传统的路径识别与方向控制算法相比,该算法具有数据采集和方向控制精确、系统鲁棒性更好的特点。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应力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裂纹的扩展规律,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及三维应力条件下渗流-损伤-应力(应变)理论模型,分别建立3组不同围压及转向条件下水力压裂的并行计算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扩展形式上,固定围压条件下的水力裂缝扩展方向性显著,裂缝分叉后以直行状态继续扩展;而转向应力条件下的水力裂缝随着地应力的转向发生明显偏转。由于地应力转向前初始裂纹的非对称性,工况3条件下3条水力裂纹的水压力会随着地应力的转向发生相应的变化,且裂纹稳定扩展压力小于破裂压力。用声发射方法研究了水力压裂的破裂过程,结果表明水力裂缝的产生与扩展都是拉应力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声发射次数作为预测失稳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