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教育过程在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把具有生物性的人变成社会性人的过程,也就是使人学会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参与家庭生活,是儿童参与未来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并有效参与社会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过程,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良好品德培养要求,只有抓住关键期,才能使人真正成为有效参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3.
社会化是一个人由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并有效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小学时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良好品德行为养成的最佳期,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新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 《历史与社会》学科以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地理以及其他人社会科学教育与技能的综合科课程,这门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在体验和探究过程中丰富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乃至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读写能力是一个经常被提及被讨论的话题,顾名思义,读写能力即读书写字的能力,然而这种行为并不像字面意思上看那么简单。在当今被文化充斥着的社会环境下,想要参与到这个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必须具有读写能力。一个人的读写能力意味着他是否能狗识别、理解和使用在不同形式下的文字表现形式,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读写发展自己的潜力,从而很好的参与到这个社会之中。而读写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巧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的建设离不开人的参与,而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群体性社会人群在社区中的作用日渐变现。因此,社区人力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人力资源力量的充分发挥是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综合地理解和运用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社会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学习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运用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郭莉 《四川教育》2002,(4):35-35
现代教育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教学过程中社会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强调活动与交往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而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重任。它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的特征。根据社会课的特点,结合现代教学要求,如何优化社会课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一、开放教学空间,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人类学是从日常活动中与人相依的真实、复杂与虚拟的情境来研究职业能力开发的。在人类学视野中,职业能力开发是社会实践的一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开发过程,就是受训者在实践共同体中以“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方式,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的理解和参与过程。它强调职业能力开发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必须与生活世界相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位一体的存在,同时具有自然、社会、精神三种属性。在人身上,这三种属性是彼此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一)“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中同时渗透着社会和精神的因素,具有社会和精神的表现形式;(二)“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但社会的存在又必须以人的存在为前提和条件,同时也离不开意识的参与和作用;(三)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精神属性,但人的意识必须以人的自然存为基础,同时人的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和反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学生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人,其政治参与不能仅以政治参与行为进行考量,政治参与意识尚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调查组采用单变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从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参加政治活动、加入政治团体、投身政治生涯等方面,对福建省4所高校1000名全日制本科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正蓬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倾向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鉴此,调查报告针对调查实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冀望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朝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重视与儿童真实生活经验的联系,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给儿童关于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学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进行,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方明莲 《福建教育》2007,(12):54-54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学习做人,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主体性”的哲学诠释 在西方近现代哲学、社会文化思潮中,关于人的主体性研究一直是个重要的课题。文艺复兴时,新兴的资产阶级率先发出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呼唤,他们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指出人应理性地参与世俗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享有应有的个人权利,提倡民主、自由、博爱。  相似文献   

15.
北京石景山区王红同学说,4月7日~8日,北京组织开展了首都机场迎奥运志愿服务活动首期志愿者培训工作——预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期间,将有十万人参与赛会志愿者工作,四十万人参与城市志愿者工作,百万人参与社会志愿者工作,同时有上千万人广泛参与“微笑北京”主题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试论品德的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德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人……无论如何也是社会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与社会而孤立地生活,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按照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与他人协同活动,从中获得合理需求的满足,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品德与人格。  相似文献   

17.
林达 《教师博览》2006,(4):16-16
回馈社会,不是富人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做,普通人也可以热情地参与回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观念,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孔子仁学是对社会人生的观照。孔子说“仁”,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的。在孔子的仁学话语中,“人”是社会的人。孔子认为真正的“人”要“知天命”、“明道”、“行道”。孔子的仁学,以有别于西方世俗化人文主义的东方社会化人文主义为其思想基础,要求“人”参与社会、关心天下,求得“己身”与“他者”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从语-母语-民族共同语与人的关系,说明语-语言-母语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中小学生学习,深造,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工具,也是做人的基础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