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造的关键,“孤儿”形象是众多人物形象中特殊的一类。“孤儿”是社会生活中特殊的人群,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更具表现力,更能打动小读者的心灵。本文通过对《雾都孤儿》、《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小“孤儿”形象以及“孤儿”形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孤儿”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儿童小说主要塑造儿童形象,但并不排斥对成人的表现,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成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世界,每一个正常发展的儿童最终都得进入这个世界,因而儿童的发展本质上不可能摆脱成人的文化的影响;成人总是在儿童身上寄予了各种各样的愿望和要求,必不可少地在儿童身上烙下成人的印迹。儿童文学创作的主力军儿童文学作家,也无可避免地让思想观念里的自己同化到其文字形象中去。“成人形象”也因了儿童文学而独立形成儿童文学的理论对象,成人文学是没有这一名称的。成人文学只有典型形象、类型形象,而成人形象是“儿童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的一种,与儿童形象相对而言,成人形象随儿童形象而产生”。成人形象在儿童小说中,是一群很尴尬的形象,因为他们既无法家成人文学中的成人那样变化莫测,性格有丰富而深沉的内蕴,也无法像儿童小说中的儿童一样的天真浪漫、幼稚可爱,在这两者之间游离着的成熟与天真、严肃与活泼的矛盾统一体,成人文学的形象长廊将他们拒之门外,儿童文学的形象长廊也难有他们的立锥之地。究其根源,则是儿童小说中的“成人形象”,实在没有多少可以称之为“形象”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科学家札德的模糊集理论,认为“儿童文学”的概念是一个模糊集。首先,作为“儿童文学”根本属性的“儿童”、“文学”都是具有模糊义素的模糊词,这就使“儿童文学”内涵成为由两个模糊概念组成的集。其次,“儿童文学”的外延模糊。无论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文本,还是读者的范围,都是模糊的。这三重模糊又构成一个模糊集。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一是与概念涉及的对象。儿童文学创作的复杂性有关,儿童文学创作是儿童直觉的产物。直觉的特点是形象的,它凭借心灵的力量对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用以表现作家直觉感受的东西只能是意象,并且具有独特性。创作是形象而具体的,而儿童文学概念却是理性的、逻辑的。用理性的、逻辑的语言去概括形象的、极富个性化的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理论不可能准确地指涉对象本身。儿童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每一个理论家受到历史的局限,都只能站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给儿童文学下定义,要让一个固定的有局限的概念去阐释不断发展变化的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也是难以做到的。这些就是造成儿童文学概念是模糊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儿童文学可唤回幼儿教师远去的童心当一个幼儿教师试图通过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体会童心的渴望和审美情趣,准确把握由自然童心到儿童理性思维的发展轨迹,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从直观感受走向理性思维,最后成为自觉的受教育者。怎样利用儿童文学唤回童心呢?首先要通过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走进儿童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一个成年人朗读、品味作品的同时,会触摸到儿童的思想脉搏,深入探索孩子的精神世界,在作品…  相似文献   

5.
活教作文     
一、“角色”法导向。须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小作者”、“小作家”的角色,明确写作文的目的是我有话要说,有事要记,有情要抒,有感要发,并使学生明白自己写的作文是有读者的,老师、同学、家人、邻居等都是读者。可让学生用方格稿纸订成作文本,在扉页上像模像样地写上“小作家×××作品集”。有目录,有正文,后面还有读者建议、签名及老师评语。还可以成立儿童文学社,给学生创设展示自己作文才能的平台,使学生感到自己写作文是在做一件神圣的、了不起的事,只有认真写,才无愧“小作家”的称号。二、“立体”法选材。应拓展学生立…  相似文献   

6.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一、儿童文学作品语言必须符合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儿童文学语言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及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往吴其南等学者强调低幼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语言要符合如下特点:(1)“浅显、易懂,口语化”;(2)“形象生动”;(3)“具有审美色彩”。那么,儿童文学创作中为什么要重视语言选择?应当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整体上要发展,其各个具体的门类也需要相对均衡地前进。本文通过对“热闹型”作品的争议引出儿童文学多样性的问题。文章阐释了儿童文学多样性的成因。具体到中国儿童文学的实际,作者以幻想文学和图画书为例,谈了自己对这两类作品的看法,并指出西方幻想文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在作品中建构一个独立自足的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9.
新千年暑假,我与女儿去逛新华书店。在“儿童文学”书架上,我一本本地翻着。“长袜子皮皮”——多么熟悉的名字!“皮皮”是世界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中的主人公,她野性、狂放、恣肆,是“大师理想中各天性都获得正常发展的孩子的一个假定性形象”,在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的教育界和家长们中间曾掀起一股“皮皮旋风”。书的封面是皮皮的形象:翘着两条硬邦邦的辫子,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11.
朱玺 《考试》2005,(12)
“不摆卡片不读书”,语言学家张寿康的这句话,把小小卡片提到了学习的重要地位。卡片虽小,作用却大。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雷达”,实在是道出了卡片在学习研究中的重要性。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为把自己学习过的知识长久保留下来,就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并制成资料卡片,以待用于日后的学习或研究中——这是每一个自学者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师专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是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批准的,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研究机构。是目前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儿童文学研究机构之一。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从2001年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致力于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树立专业形象、学术形象、教学形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得到业内同仁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3.
小语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浅议●陈喜斌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寓思想、知识于形象之中,语言生动,儿童情趣浓烈,深受学生喜爱。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获得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而且能促进他们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如何搞好儿...  相似文献   

14.
狐狸作为儿童文学中典型的文学形象,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如何更好地解读狐狸形象,需要我们深入把握作品的主旨,领略不同文化沉淀下作者构思出的鲜活形象。本文在对不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狐狸形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儿童文学中狐狸形象的变化看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是独立的人”的认识基础上,周氏兄弟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对儿童文学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尊重。由于强调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民族未来的联系,鲁迅更关注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带有实用主义色彩。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则建立在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主体性的确认上,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探讨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他对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理解超前、成熟,更具现代意识与科学品格。  相似文献   

16.
班马曾在论著中多次探讨“叔叔”型成人形象的魅力及审美功能,在其儿童小说里也刻画了一批“叔叔”形象群。儿童文学不是只写儿童的文学,成人形象塑造理应成为儿童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成人的感受、体悟如何能为儿童读者所接受与喜爱?班马以“高蹈的游戏”姿态实践了成人经验的“戏作”式传递,创作出探讨哲思性主题的成人主人公,进而突破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或儿童式角色的文学的旧有观念,为我们把握成人形象塑造的尺度提供了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在教学中发现人教版教材第十册第38页中一道病句修改题里的标点令人疑惑。此题是: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其中“《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之间没打“、”。随后,我翻阅了人教版的中学教材也是这样,可是一般报刊杂志遇到此情况时却大都打了“、”。这么明显的问题应该不会是人教社一时的疏漏吧。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我把自己的困惑及个人见解寄给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蒯福棣老师,没想很快收到了回信,她在信中说:关于《》《》之间是否用顿号的问题,在我们这套教材中都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帝地调查研究,客观地分析了“小水泥”的情况,说明在国家将强行关闭这些水泥厂的前提下,为了不使国有资产流失或闲置,根据水泥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可让少部分情况良好的“小水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而让大部分“小水泥”与企业联营,成为大企业的粉磨站和销售点。  相似文献   

19.
2006年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围绕“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0届世界大会”,纪念张天翼、陈伯吹百年诞辰等重大活动展开理论研讨,其儿童文学文体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童话、科幻研究都有一定理论突破,而幻想文学等热点现象的讨论,则有力地激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这些都启发我们:儿童文学研究实在有着太多的课题,在这块看似“小儿科”的艺术版图,其实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学术天地。  相似文献   

20.
提起儿童文学,有些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等闲视之,掉以轻心,认为无非是些“小狗叫,小猫跳,小鸡小鸭小鱼苗”之类的“小儿科”、“小玩艺”,反正是编来哄哄孩子的,何必化大力气去对待,研究,发展它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特别是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许多搞儿童文学,写动物故事的作者受到迫害打击,被扣上“提倡人性论”“培养小修苗”等莫须有的罪名,以致儿童文学的百花园一片凋零萧条。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还有主观原因——解放以来,我们对儿童文学的探讨、研究也还是很不够的,不少同志以为儿童文学题材小、篇幅小、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