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传统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导致的资源匮乏和生态危机,指出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树锋 《今日科苑》2007,(24):180-181
生物质资源二次开发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人口急剧膨胀,消费需求与农业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生存面临危机。我国生物质资源存量丰富,如能开发利用一半就等于创建出年产5000万吨原油的大庆油田。实施生物质及其能量的产业化开发,创造农业再生资源,既能变废为宝以弥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缺口,又能从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成本效应等方面,发挥其特有的推动效应,全面推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秋科苑》2010,(19):56-58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第一产业,也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基础产业,对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状况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资源严重浪费、环境质量下降、产业链条较短、经济效益偏低等,所以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既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还可使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原始的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个体农业到常规的现代化农业,人们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建立在消耗大量资源和石油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也造成农业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耕  相似文献   

6.
仲小瑾 《科技广场》2011,(8):97-100
发展循环农业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选之路,依据循环农业的特征及循环层次,在现代农作制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发展循环农业的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利燕 《大众科技》2012,14(3):247-248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恭城农业资源短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恭城现有的科技支撑体系无法满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阐述了恭城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博弈互动机理下的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共生耦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是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载体,如何使农业产业链与生态链进行共生耦合,使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统一,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建立有效的共生耦合机制以解决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成为关键。本文基于微观视角,采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主体间的互动机理,研究了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共生耦合机制,即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和利益合作与风险分享机制;最后以武汉市东西湖发展低碳农业生态产业链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杨锦琦 《科技广场》2012,(5):164-17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农业碳资源比较丰富,且极具开发潜力,因此,低碳农业发展空间巨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地政府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当地农业碳资源,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湿地保护,促使农业由高碳向低碳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0.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最终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并由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资源价值量来衡量。农业多功能性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使整个社会受益。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需求。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主题推荐—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原始的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个体农业到常规的现代化农业,人们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建立在消耗大量资源和石油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也造成农业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2.
蓝恒江 《内江科技》2014,(2):107+112-107,112
<正>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描述了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叙述了我国当今农民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农民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赤峰市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包括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粮食、能源、科技水平、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循环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哈尔滨的循环农业发展的构想,旨在使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的农业发展趟出一条"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高产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钟春艳  周连第  郝利 《软科学》2012,(1):125-127
循环农业是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北京的循环农业发展由于受到生产小单元、农民认识不足、缺乏成熟技术、政策操作性不强等因素的制约而后劲不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联系分散农户,起到宣传推广循环农业的理念和技术、解决循环农业产品的销售、保障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等作用。因此,需要制定有效对策,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推动北京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发展关中平原循环农业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其理论框架及支撑其理论体系的实践例证尚处于争鸣与建构中。陕西关中平原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区,过去几十年来已建立起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为特征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作物秸秆大都不能以合理方式返还农田。本文基于对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以田块尺度的秸秆还田为主要纽带,以期连通农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链,建立关中平原地区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和体系,为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农业是基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是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和综合优势。抓住机遇,找出差距,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采取得力的保障举措,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多生产一些名优新特农产品,以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才是西部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出路。  相似文献   

18.
依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的发展不仅受制于资源、气候和区位等自然条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即人力资源的影响。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不容忽视。本文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探讨了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淼  邹秀萍 《科研管理》2009,30(6):153-162
摘要: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需实施五大战略,加强四个领域的技术攻关。具体来说:实施紧缺资源替代战略,加强克服农业资源短缺的技术攻关;实施高技术战略,加强克服经验农业不稳定性的技术攻关;实施常规技术升级战略与领域扩张战略,加强克服农业效率、效益低下的技术攻关;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加强克服农业不安全性的技术攻关。上述四个方面共同构筑起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论文阐述了四大技术支撑领域所涵盖的关键技术,并认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组装配套。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的发展尽管处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农业工业化前期,但人均资源短缺和对农业产出的压力已使农业生态问题相当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展生态文明。生态农业建设是生态文明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强有力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生态合理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